2023成语专项试题第五套
1.下列4个句子,画线成语使用正确的是()
A.展览馆的大门一开,观众蜂拥而至,鱼贯而入,入(江南博哥)场秩序显得极为混乱。
B.曹操军队在赤壁之战中被打得落荒而逃,损失惨重。
C.爷爷整日游手好闲,不是逛逛公园,唱唱曲儿,就是听听评书,聊聊天,看到他晚年的幸福生活,真替他感到高兴。         
D.父亲原来是个闻所未闻的草根人物,因为一手绝活,竟然一下子成了家喻户晓的明星。
答案:B
解析:解决此题需要弄清楚画线成语的含义以及所给句子的语境
鱼贯而入:比喻像游鱼一样,一个跟着一个地接连着走。形容一个接一个依次序进入,比较有秩序。不符合语境。
落荒而逃:形容吃了败仗慌张逃跑。符合语境。
游手好闲:指人游荡懒散,不愿参加劳动。不符合语境。
闻所未闻:听到了从来没有听到过的事。形容事物新奇罕见。不符合语境。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林则徐禁烟销烟的壮举家喻户晓,但他在治理水患、兴修水利方面的功绩长期以来却鲜为人知。
B.初夏的榕城是蓝紫的。十余米高的蓝花楹,戴着蓝紫的花冠,看去,很是赏心悦目。
C.充满福州元素的音乐剧《啊!鼓岭》即将在榕城上演,广大市民都刮目相看。
D.在首届海上丝绸之路博览会上,非洲馆内多个展位此起彼伏的木鼓声,吸引了无数参观者。
答案:C
解析:A家喻户晓:每家每户都明白;谓人人皆知。根据语境,成语使用恰当。
B赏心悦目:看到美好的景物而心情舒畅、愉快。根据语境,成语使用恰当。
C刮目相看: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根据语境,成语使用不恰当。
D此起彼伏:这里起来,那里下去。形容接连不断。根据语境,成语使用恰当。
故答案为:C。
3.下列句中画线的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每当夜幕降临,小吃街便人声鼎沸,十分热闹。
B.伯诺德夫人诡计多端,保护了极其重要的情报。
C.侵略者的国旗耀武扬威地在被其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
D.毕业在即,现在想来,美好的小学时光犹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学生要明确词语的意思及用法,在具体语境中体会词语使用的正确与否。词语在句中要使语言表达更准确、简洁,要和句子所表达的情感彩相一致。A、C、D与对应的语境相符。B项“诡计多端”:狡诈的计谋层出不穷。形容坏主意很多。与对应的语境不符。
故答案为:B。
4.“手不释卷”这个成语主要说的是  抓紧时间努力读书的故事。()
A.雨来
B.关羽
C.吕蒙
D.赵括
答案:C
解析:考查成语的出处。“手不释卷”这个成语主要说的是吕蒙抓紧时间努力读书的故事。
5.下列句子中,画线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如果写文章只追求形式,而忽略文章的内容,这简直就是舍本逐末。
B.对于记者提出的问题,他都对答如流。
C.听到紧急集合的号声,同学们惊慌失措,纷纷抱头鼠窜。
D.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眼之间,我们已匆匆走过小学六年。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学生要明确词语的意思及用法,在具体语境中体会词语使用的正确与否。词语在句中要使语言表达更准确、简洁,要和句子所表达的感情彩相一致。A、B、D与对应的语境相符。
C项“抱头鼠窜”是贬义词。与对应的语境不符。
故答案为:C。
6.下列成语全部来源于历史故事的一项是()
A.闻鸡起舞 三顾茅庐 望梅止渴 程门立雪
B.精卫填海 画蛇添足 愚公移山 温故知新
C.八仙过海 豁然开朗 面如土 围魏救赵
D.守株待兔 井底之蛙 诲人不倦 完璧归赵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分类掌握成语的能力。只要平时注意积累和识记,做起来就不难。要依据词语的意思来记忆。
A全部来源于历史故事;
B“精卫填海、画蛇添足、愚公移山”源于神话故事;“温故知新”既不是历史故事,也不是源于神话故事;
C“八仙过海”源于神话故事;“围魏救赵”源于历史故事;“豁然开朗、面如土”既不是历史故事,也不是源于神话故事;
D“守株待兔、井底之蛙”源于寓言故事;“诲人不倦、完璧归赵”源于历史故事。
故答案为:A。
7.下列画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这两本成语词典各得其所,一本重视溯源,一本例句丰富,特都很鲜明。
B.回到故乡,见到亲人,在外漂泊多年的他终于忍俊不禁,流下了辛酸的泪水。
C.大家认为他提出的这条建议很有价值,都随声附和表示赞成。
D.姚明的球技要比对方队员略胜一筹,他往往能够抓住机会突破重围再次进球。
答案:D
解析:A项,各得其所:原指各人都得到满足。后指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恰当的位置或安排。
用在此处不恰当。
B项,忍俊不禁:忍不住要发笑。用在此处不恰当。
C项,随声附和:意思是形容自己没有主见,人家说什么,也跟着说什么。用在此处不恰当。
故答案为:D。
8.下列句子中画线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是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名句。
B.他一再错失良机,终究一事无成。
C.山里的天气变化莫测,一会儿阳光灿烂,一会儿大雨倾盆。
D.这位老师知识渊博,经常在课堂上夸夸其谈。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成语的正确使用。D项,夸夸其谈,说话或写文章浮夸,不切实际。用在此处形容老师讲课不恰当。故答案为:D。
9.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早有准备的中国守军趾高气扬奋起还击,打得日本鬼子人仰马翻。
B.《半截蜡烛》文中的故事结局令人猝不及防。
C.知道小明家遭遇不幸,全班同学慷慨解囊。
D.这篇文章的结尾完全是锦上添花,和上文的情感基调不相吻合。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成语的正确使用。A项,趾高气扬:意思是走路时脚抬得很高,神气十足。形容骄傲自满,傲视别人。得意忘形的样子。用在此处不恰当。B项,猝不及防:形容事情来得突然,来不及防备。用在此处不恰当。D项,锦上添花:在锦上面再绣上花;比喻使美好的事物更加美好。用在此处形容情感基调不吻合不恰当。
10.下列句子中,画线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见非洲人吃蚂蚁,我们大感惊奇,但导游却说这是司空见惯的事。
B.数以千计的海鸟蜂拥而至,从空中俯冲下来抢夺散落在各处的秋刀鱼。
C.妈妈常把影视歌星的名字张冠李戴,弄得我们啼笑皆非。
D.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我们就应该不耻下问地向老师请教。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学生要明确词语的意思及用法,在具体语境中体会词语使用的正确与否。词语在句中要使语言表达更准确、简洁,要和句子所表达的感情彩相一致。
A、B、C与对应的语境相符。
D项不耻下问:指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与对应的语境不符。
故答案为:D。
11.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学生的学习水平是参差不齐的,因此教师的教学要尽可能做到因材施教。
B.居里夫人为了提炼镭元素,废寝忘食。
C.比赛输了,不要怨天尤人,而要吸取教训,加强训练,提高技艺。
D.罪大恶极的歹徒被判处死刑,真是死得其所。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成语的正确使用。A、B、C项与对应的语境相符。D项,死得其所:形容死得有意义、有价值(所:处所,地方)。为褒义词。用在此处形容歹徒不恰当。故答案为:D。
12.下列句子中画线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应接不暇是什么意思
A.人类与大自然的较量中,最直接的对手是悄然无声的气候。
B.只有锲而不舍地刻苦努力,才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C.多亏民警的明察秋毫,出真正偷东西的人,还我清白。
D.张老师刻苦钻研,教学工作卓有成效。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学生要明确词语的意思及用法,在具体语境中体会词语使用的正确与否。词语在句中要使语言表达更准确、简洁,要和句子所表达的感情彩相一致。
A项“悄然无声”的意思是静悄悄的,没有声响。用来形容“气候”不合适。
B、C、D项与对应的语境相符。
13.下列画线成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A.小偷被发现时,他正在专心致志地撬邻居家的门锁。
B.毕业晚会上,同桌巧巧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以后常联系!”
C.春风拂过,草儿抽芽,果树开花,蜂蝶飞舞,一派万象更新的景象。
D.中介经常打电话问我爸爸:“你家房子要不要出租?”真是不耻下问啊!
答案:C
解析:A项,专心致志,褒义词,不能用在小偷身上。词语的意思是:形容非常认真地去做某件事。
B项,语重心长,含褒义,多用于上对下、长对幼的教诲和嘱咐,不能用于同学。词语意思是:形容言辞恳切,有分量,意味深长,含有丰富情感。
D项,不耻下问,指向地位、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而不感到丢面子。不能用于中介对爸爸,因为他们不具有地位高低之分。
故答案为:C。
14.下列句子中的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面对茫茫宇宙,人类进行了一次又一次卓有成效的探索。
B.教室里,老师意味深长的一段话让孩子们受益匪浅。
C.同学们带着准备好的礼物来到丽丽家,这是大家蓄谋已久的活动。
D.小山似的海浪奔腾着,咆哮着,前赴后继地扑向堤岸。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成语的正确使用。C项,蓄谋已久,指为了某件事情谋划了很久。为贬义词,用在此处不恰当。
15.下列画线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般的山,这般的水,这般的风景同时挤进眼眶里,令人应接不暇。
B.他个性怯弱,明明是对的事情,只要有人质疑,就无法理直气壮地坚持下去。
C.在医护人员的抢救下,奶奶的病情终于转悲为喜了。
D.今天爸爸不在家,我可以随心所欲地做自己的事情。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成语的正确使用。C项,转悲为喜,转悲哀为喜悦。用在此处形容病情不恰当。
16.下列句子中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如果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就会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B.山脚下被打败的日本鬼子,如惊弓之鸟,四处逃散。
C.在千钧一发的时刻,黄继光毫不犹豫,勇敢无畏地挡住子弹,最后壮烈牺牲。
D.王敏的设计独出心裁,令人眼前一亮。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成语的正确使用。A项,事倍功半,形容花费的气力大,收到的成效小。用在此处不恰当。该成语注意和“事半功倍”相区分。事半功倍,表示只用一半的力气,而收到加倍的功效,含褒义。
17.下列能完全反映孔子教学思想的一组成语是()
A.废寝忘食 埋头苦干 兢兢业业 闻过则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