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的天堂》教案
《鸟的天堂》教案1
  教学目标:
  1、认识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体会大自然的美。
  2、理解为什么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
  3、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作者热爱南国风光的感情,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中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4、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动态描写和寄情于景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所看到的景象。
  教学准备:
  学生:收集有关鸟的天堂的资料。
  教师: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板书:鸟。问:你想到了什么?
  板书:天堂。问:你想到了什么?
  那么你看到鸟的天堂这四个字你有什么问题呢?(板书问题)
  2、真不错,从这些板书可以看出大家是爱动脑的好学生。爱动脑的孩子们,下面就让我们听巴金爷爷告诉我们答案吧!(生逐题回答,会得勾掉,不会的留着)看来,我们只读一遍课文是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那么就请大家用自己最喜欢的读书方式再来一遍,解决剩下的问题。
  二、解决重难点
  1、小组讨论,填写下列表格
  2、小组汇报。从何处看出事物的特点?为什么喜欢?你能在文中出说明你喜欢理由的句子吗?
  (树部分)
  3、指导朗读。重点体会树的特点。
  4、小结:这真是一株美丽的南国的树,美在它的硕大无比,美在它的生机勃勃,更美在它的独木成林。(板书:独木成林)
  (鸟部分)
  5、指导朗读。
  6、小组合作学习,完成填空,看谁填得多、填得好。
  这里的鸟真多啊,
  这里的鸟真啊,
  7、集体交流。
  8、小结:这真是一幅众鸟欢跃图,鸟儿是多么的自由自在,与自然是那么的相亲相爱。(板书:众鸟欢跃)
  三、领悟方法
  过渡:我们随着作者欣赏了两种景,感受了两种形态的美,一种动态,一种静态。
  1、出相对应的部分。
  2、这篇课文讲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作者描述的方法也不同,有静、有动,同学们都喜欢。这是因为作者能留心观察周围的景物,所以能抓住事物的特点写,写出自己的感受。我们应该像作者那样才能够写出好__。
  3、用朗读的形式体会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动态描写和寄情于景的表达方法,同时读出自己的喜爱之情。
  四、体会情感
  过渡:当小船向着乡村划去的时候,作者感到了一点儿留恋,昨天是他的眼睛骗了他,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1、理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第一个鸟的天堂为什么加引号,第二个为什么不加引号?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朗读
  2、为什么大榕树能成为鸟的天堂?
  (大榕树周围环境安宁,景幽静;大榕树枝繁叶茂,便于鸟儿栖息;农民不许人去捉它们,鸟儿得到保护。)
  五、拓展练习(作业)
  目前鸟的天堂已成为一处游览胜地,请你为当地导游写一篇简短的解说词。解说词的一般格式是:
  鸟的天堂的具体地址在哪儿
  鸟的天堂的有多少年的历史了
  鸟的天堂最初是怎样形成的
  鸟的天堂里有哪些种类的鸟
  人们是怎样保护鸟儿的
《鸟的天堂》教案2
  一、教学要求:
  1、认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感受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教育。
  2、学习课文写景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陆续”、“应接不暇”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从“我们的船渐渐逼近榕树了”到“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二、教学重点:
  1。 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体会“鸟的天堂”的含义。
  2。 学习描写事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三、教学时间: 3课时
  四、教学过程:
应接不暇是什么意思  第 一 课 时
  教学内容:学生字、泛读课文、分段、讲读第一段。
  一、 释题,导入新课。
  1。 谈话引入。 学期初,我们在第一单元学过了《长城》和《桂林山水》两篇课文,长城和桂林美吗?其实,在广东也有一个很美的地方,著名的作家巴金爷爷去过以后,还写出了一篇十分有名的游记,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新课。
  2。 板题(“鸟的天堂”),读题。 3。 释题: ① 你能告诉我题目里哪个是中心词吗?(天堂) ② 天堂是什么意思?(幸福、美好的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