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阅读与训练----主题“小大之辨”
作文训练指导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告诉我们逐渐积累,能由小变大。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说明人不论做什么事,都要从小事做起,小的事情做不好,就不可能做成什么大事。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从反面强调,小的地方不注意,会酿成大祸。正所谓“祸患常积于忽微”。
但也有人说“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做大事不要过于纠结于细节,否则,就会事倍功半。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同样面对“小”态度却大相径庭,足以让人“悄焉动容”,有所思考。
作家说:“在小说创作中,大与小之关系,永远是一个作家所面对的课题。大包含了小,又出自小;大,大于小,又小于小……将这里的文章做好,并非易事。”
最近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话:“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自己的事再大也是小事。”此话深谙小与大的辩
证关系。言者有心,听者感动。
小能成就大,还是会影响大,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和认识?
请结合以上材料,以“小与大”为主题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作文审题
材料有七则内容。材料一用积跬步至千里、聚小流成江海的例子告诉我们积累的结果是由小变大;材料二意在说明做好小事是做好大事的基础;材料三从反面说明忽视细节会酿成祸患;材料四强调做大事不要拘泥于细节;材料五告诉我们面对“小”的方面的善恶应有的态度;材料六用作家的话说明“大”与“小”的辩证关系;材料七用“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自己的事再大也是小事”,从干关系方面说明大小的区别,体现人们公仆时刻以民为本的重要思想意识。
综合来看,材料内容有课内和课外的,有考生熟悉或不熟悉的,有正面的也有反面的,既有传统文化的影子又有社会现实的联系,立意的空间极为丰富。考生可对“大与小”展开思考,发散维度,从文化、历史或社会实际的层面进行发掘,到最佳角度,或聚焦思辨,
阐幽发微;或借鉴前史,提要钩玄;或联系现实,褒善扬美。如可联想,表⾯上“弱⾯”的东西,实质上却是很“强⾯”;集腋成裘,百川成海,凡所有⾯事,都是由微⾯的⾯事积累起来的;世间万物,都是⾯事也都是⾯事,所谓“⾯丈夫不拘⾯结”,即为把任何⾯件⾯事,都做到尽善尽美,当然就没有“⾯结”的拘谨;团结和坚韧,能让⾯点点的“⾯”⾯量,聚集成“⾯”可“撼”树的⾯量;大与小,是相对而言的,只有更大的东西,没有最大的东西。大与小,是可以互相转化的,为人民服务的人官再小,也是伟大的,为一已私利的人,官再大,也是渺小的。大小应该从它发挥的作用来恒定。
行文思路上,首先要阐述大与小的辩证关系,大与小相对存在,二者并不对立,而是可以相互转化,或大中有小,或小中含大。然后运用层递式论证,由物及理,由事及理,到现实社会中以民为本,以民为大的执政理念的具体实践和具体体现,层层深入,由理论到实践,由形式到内容,进行由表及里的深刻挖掘,重在说理论证,同时可辅以比喻论证和类比论证。
参考立意
1.做大事不可忽视细节。
2.小事做好,何愁大事?
3.“大”器“小”成。
4.抓大放小,才是人生智慧。
5.大即是小,小即是大。
优秀例文
大与小
世界万物都存在着大与小的辩证统一关系,大与小相对存在,小中有大,大中有小。二者并不对立,而且可以相互转化,对大与小的认知会给我们带来深刻的人生启发。
洞察“大”“小”,才有清醒的发展方向,做事要在大处着眼,还要从小处着手。
从大处着眼,树立高远的目标,从小处着手,从小事做起。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从小事做起,点滴积累,才做出一番大事业。列宁说:“要成就一番大事业,必须从小事做起。”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因此,不能好高骛远,而应脚踏实地,从基本做起,否则就会因小失大。
认识到大小的转化,才会未雨绸缪,居安思危。
三国时期的刘备在临终前告诫他的儿子,“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意思是说,不要因为坏事影响小就去做他,也不要因为好事影响小就不去做他。这句话在今天仍具有指导意义,“小恶”铸成“大恶”,“小善”积为“大善”。因此,一定的条件下大小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就像《伶官传序》中所说:“祸患常积于忽微”,蚁穴微小却也可以损毁千里的大堤,不可不谨小慎微。
抓大弃小,得舍平衡,这才是人生的大智慧。
没有一帆风顺的人生。仓央嘉措说,世间事,除了生死,哪一件事不是闲事。人生失意比之于生死,实属微末,生死较之于宇宙,又乃世间微澜。而人之心量的广大,可包纳宇宙。想那大文豪苏轼,弃心中块垒,纳清风明月,吐纳之间,成就胸中浩然之气,消解人生小失意,尽享造物者之无尽藏,心胸不可谓不“大”。无尽的江山,长存的风月,甚至宇宙皆在方寸之间。心量大了,失意就小了,心胸宽大了,困难就小了;格局大了,自我就“小”了,心态由此淡然豁达,行为自然趋向美善。
明白“大”与“小”的真谛,才达思想的至高境界。
“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自己的事再大也是小事。”此话深谙小与大的辩证关系,这不在于大事小事的分别,而恰恰是一种胸怀,一种境界,一种以民为本、以民为大的理念,把自己的利益虚化放小,以他人利益为大,为公而济民,无私而奉献。试想虚己而大心,舍己而为人,一心而为民,如此作为怎会没有人民的拥戴?怎会没有安泰和谐的社会状态?
就像庄子提到的小大之辩,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意图并非来区分大小,而是让我们开阔眼界和心胸,明了“大”与“小”的本来面貌,无我之心即为无限大,形成“无己、无功、无名”的涵养工夫,才会通向那理想的逍遥之境。
由此可见,“小”与“大”不只是客观的外在,更是人心的一种动态认知。小与大的确定并不是目的,小非真小,大非真大,小中即有大,大中也有小,人们在追求“大”的过程中,积聚了小的力量成就大业,又不断的由小我意识到大我之境,开阔的是人的心胸,提升的是心的境界。
因此,漫漫人生旅程,如果知晓“大”“小”的真意,我们自会一路洒脱前行。
拓展阅读---人民日报时评
小大之“辨”与“择”
千古名篇《逍遥游》中有一个寓言故事:有鸟焉,其名为鹏,“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却遭到斥鷃的嘲笑:“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斥鷃飞不过数丈,自以为是极好的飞行,不能想象翱翔万里,更想不到鹏要飞到哪里去。庄子称之为“小大之辩”,内中蕴含大与小的辨识与选择,千百年来引人深思。
领导干部的价值谱系中,何者为大,何事为小?利益面前,克己奉公为大,谋求私利为小;大事面
前,敢于担当为大,退避三舍为小;抉择考量面前,人民为大,个人为小。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为大,明哲保身为小;危难之际,共克时艰为大,畏葸不前为小。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不畏浮云遮望眼”,不为蝇头小利羁绊,不为小恩小惠纠结,不为一时名利阻滞,当是领导干部应有的小大之“辨”。
同志在《矛盾论》中有一段精彩论述,“任何过程如果有多数矛盾存在的话,其中必定有一种是主要的,起着领导的、决定的作用,其他则处于次要和服从的地位。”一事当前,领导干部对主要矛盾要有清醒认识,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但是揆诸现实,纵览近年官员落马的大案要案,很多人走向堕落腐败的重要原因,就是在小大之“辨”与“择”上出了问题:热衷于划小圈子、打小算盘,把众利益、改革发展等更大的价值抛诸脑后。
在有些人那里,所谓小圈子,血缘、地缘、姻缘、学缘,但凡有一丝一缕的联系,都能牵线搭桥、拉拢关系、形成圈子。于是乎,把人民赋予的权力变成拉关系的工具,把政府部门的岗位当成扩人脉的平台,谋人不谋事,做人不做事,搞坏了干事创业的氛围,败坏了政府部门的形象和公信。莫以善小而不为
有些人,成天打着小算盘,德薄位尊、知小谋大,没有改革创新的锐气、缺少敢于担当的勇气,却热衷于搞观赏式的“盆中栽花”、赚取眼球的“形象工程”,请几个“智囊”弄一些不切实际的“蓝图”,几家媒体写一些歌功颂德的文章。自以为引起关注、成绩斐然,实则劳民伤财、贻误发展。至于惠民生的政策、利长远的谋划,充其量不过是嘴巴上说说、文件上写写。
小圈子也好,小算盘也罢,都是在耍小聪明,让私欲蒙蔽了智慧、让得失左右了判断。无论是时代变化,还是事业担当,抑或是成就个人,都要求领导干部不可眼界狭小,胸襟狭隘,思路逼仄。弃大义而取小利,弃大局而就小隅,弃大道而图小惠,难成大器,难当重任。胸中有大格局,才能在现实中构建大格局;心中有大气象,才能在发展中成就大气象。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成就大我,才有大作为。身为领导干部,不可不摈弃“小”,不可不涵养“大”。
试题链接
语用试题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台湾一家店叫“小器”。老板说,就只做小餐具、小碗、小锅铲,很受欢迎。店名“小器”的背后着小的哲学含义。“小” 的哲学是什么?“小”的哲学并非是小器或吝啬,而且是小而精致的艺术境界。《核舟记》里的核舟,虽小如拇指,然雕刻之奇巧,细节之精细,着实令人。
“小”代表着细节,细节决定成败,细节决定大局。因此,做任何事情都不可掉以轻心,更不能忘乎所以,应该严格把握好各种细节,才能够,才不会因小失大。
“小”更是一种态度,是扎扎实实,是精耕细作。因为器小,创造者的注意力和才华更容易集中,创作出来的东西往往是精品,如瑞士的手表和军刀,意大利的手工女鞋,法国的精品皮包等,因为小,所以精,自然受人们欢迎。
人生也应有一种“做小器”的态度。清朝袁枚诗中的“苔花”确是而不起眼的,然而他未曾意志消沉,未曾妄自菲薄。我们或许可以说,唯有敢于执着于小,方能成就不失其大的“小”之美。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或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埋藏叹为观止防微杜渐微小
B.潜藏叹为观止防患未然微小
C.埋藏拍案叫绝防微杜渐细微
D.潜藏拍案叫绝防患未然细微
2.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做小器”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也许在有一些人的眼里,白芳礼老人的做法很傻,有清福不享,一把年纪了还去蹬三轮车,但我们的社会是多么需要这样的“傻子”!
B.如果我们能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善于感受平凡中的美好,那我们就会以坦荡的心境来应对生活中的酸甜苦辣。
C.《读者》编辑部发起的“保护母亲河活动”得到了读者们的热烈反响,仅一年时间就收到了300万的捐款。
D.我们不相信帝国主义的“好话”,也不怕帝国主义的恐吓。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小”的哲学,不仅是小气或吝啬,而且是小而精致的艺术境界。
B.“小”的哲学,并非小气或吝啬,而且是小而精的,精确的艺术境界。
C.“小”的哲学,并非是小气或吝啬,而是小而精致的艺术境界。
D.“小”的哲学,并非小气或吝啬,而是小而精致的艺术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