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以善小而不为主题班会教案(一)
一、课程目标
理解“勿以善小而不为”这一名言的含义
了解身边的小善举社会的积极影响
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
培养学生积极行动的意识和能力
二、教学准备
课件:包括案例和图片
板书:学生互动提问的主题、小组讨论的主题等
三、教学过程
1.引入
莫以善小而不为
通过引述“勿以善小而不为”这一名言,引导学生反思自己是否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做小善举,是否能把小善举积极扩散到社会中去。
2.案例学习
通过讲述学生身边的小善举案例,引导学生反思身边的人以及自己正在做的或可以做的小善举。例如:
家里能做的小善举 - 打扫卫生、拾起地上的垃圾、用过的物品归位等
学校能做的小善举 - 帮助同学、捡起校园内的垃圾等
社区能做的小善举 - 参加社区义工、志愿服务等
3.小组讨论
将学生分为小组,就“勿以善小而不为”这一名言展开讨论,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小善举”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如何扩大和传递“小善举”的影响力
从小事做起,将“小善举”刻在自己内心深处
4.思考反思
建议学生在小组内集体或个自进行思考和感悟,并进一步发散思维,联想到更多的小善举案例,以及如何扩大小善举的影响力。鼓励学生运用课程中学到的知识,积极行动起来。
四、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理解“勿以善小而不为”的含义,知道“小善举”对社会的积极影响,并且懂得如何扩大小善举的影响力,提高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希望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够从小事做起,做一个行动者,传递和扩大“小善举”的影响力。
五、拓展延伸
组织学生走进社区、医院等地开展义务劳动,提高社会责任感。
可以通过剪报、写作等方式,记录和分享身边的小善举案例,向社会传递正能量。
对于比较困难的小组讨论,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给予足够的指导和帮助,并鼓励学生参与,互帮互助。
六、教学效果评价
通过观察学生的思维和言语表达,了解他们对“勿以善小而不为”这一名言的理解和感悟程度。
通过观察学生小组讨论的表现,了解他们对“小善举”的理解,以及在实践中的积极性和行动力。
通过课后反馈问卷,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程的评价和意见。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案例是否足够贴近学生的生活和认知,是否引起了学生的共鸣?
教学过程中是否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是否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行动?
教学效果评价是否全面和准确,是否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策略和方法?
八、课程总结
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勿以善小而不为”这一名言的含义,并通过案例和小组讨论,让学生了解身边的小善举如何积极影响和服务社会。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提高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更能够从小事做起,传递正能量,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