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新高考志愿提前批如何报
  新高考志愿提前批如何报
  1、了解自身和提前批录取院校专业的类型,所以,你要先确定你是否喜欢提前批里的某个专业,并且想要在这方面有所发展和成就。
  2、准确估分。由于提前批是估分填报,准确估分可以更好的锁定目标院校和专业,能够有效提高录取率。当然,最好是将提前批的目标定得适当高一些,这样即使不能够被录取,也不影响后续的报考。
  3、确定目标院校和专业的层级,因为提前批院校既有985/211或国家级名校、也有高职院校、也还有一些实力一般专业一般的院校。所以,充分了解目标院校,降低提前批填报的风险。
  4、填报提前批志愿要慎重选择“专业服从调剂”。如果不是单纯的为了增加目标院校录取成
功率,或者没有明确的专业意向,就是为了上某所高校,除此之外,建议不勾选“专业服从调剂”选项。
  高考志愿填报的步骤
  1、登录指定网页
  网上填报志愿要在省招办指定的网上进行,登录指定网页,打开浏览器,输入网报网址。指定网页一般会印制在准考证上面,或者打省招办电话咨询。
  2、输入用户名和密码
  用户名是考生准考证上的14位报名号数字,第一次登录网上报名系统的初始密码是身份证号码,输入用户名和密码后即可登录网上报名系统。考生仔细阅读网上填报志愿的流程和注意事项,了解操作流程和相关要求以后再进行下一步的操作。填写住址、电话等重要信息。
  3、首次登录后必须修改密码
  考生在第一次登录网上填报志愿系统时,一定要修改初始密码,如果不修改,就会自动返回到上一步,无法继续往下操作。
  4、选择批次填报志愿
  进去页面之后点击“填报志愿”,按自己的成绩选择不同的批次,进行填写。
  5、检查核对高考报名费
  要阅读屏幕上的提示信息,仔细核实显示的学校和专业是不是你想要填报的,如果不是,或出现红字体显示的“无效院校”或“无效专业”就说明填错了代号,一定要按正确的代号更正。
  6、保存志愿信息
  检查志愿信息无误后,点击“保存”按钮,只有点击了“保存”按钮,填报的志愿信息才会储存到网报系统中;不点击的话,志愿信息就保存不了,等于没有填报志愿。每一个批次的志愿填好后,都要点击“保存”按钮,保存这个批次的志愿信息。
  7、查询志愿,退出系统
  把需要填报的各批次志愿全部填报完毕后,点击“查询志愿”按钮,可以全面查看各批次志愿填报情况,检查所填批次、院校、专业志愿是否完整准确,是否存在无效院校志愿或无效专业志愿。如果没有问题了,点击“安全退出”按钮,退出网上填报志愿系统,关闭填报志愿的浏览器页面。
  高考志愿填报需要注意什么
  1、牢记填报时间。
  考试结束,接下来还有阅卷、公布成绩、公布控制分数线、各批次志愿填报及录取结果、征集志愿等很多事情需要关注,这些都关系到考生的切身利益。
  家长和考生均不能掉以轻心,一定要明确各重要事项的时间节点和查询渠道,做到心中有数,提前做好准备。
  2、核查相关信息
  登录填报志愿系统时,考生应仔细查看核对自己的体检、报名、相片、照顾特征信息等是否正确,如有问题请及时和相关部门联系。
  3、妥善保管密码
  一般情况下,网上填报的初始密码在更改之后,考生如果忘记了自己的初始密码和修改后密码可以持本人高考准考证和身份证到高考报名的县(市、区)招办申请恢复初始密码。而初始密码恢复后,考生要及时登录网上填报志愿系统,修改初始密码。
  考生一定要保管好自己填报志愿的账号和密码,避免发生密码外泄或者忘记密码的情况。
  4、查看招生章程
  尊崇章程,敬畏章程。填报志愿看章程,填好志愿靠章程。认真仔细地阅读拟报院校的招生章程(简章)和录取要求,不填报自身条件或单科成绩等不符合的院校专业组、专业。
  在志愿填报之前,考生要认真阅读其中关于高校基本情况、加分政策、投档比例、录取规则、单科成绩要求、身体条件要求等重要信息,避免因不符合相关要求被退档。
  5、注意报考批次
  高考录取批次是指: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招生录取批次分为本科提前批、本科一批、本科二批、专科一批、专科二批等招生批次。大家要根据自己的期望,合理选择学校报考,不要错过好的学校,也不要盲目报考。
  提前招生的学校有哪些
  提前批次录取院校包括本科提前录取的部分普通高校、军队院校、公安院校、司法院校及民航、空军招飞院校。
  1、艺术类、体育类院校(含综合类大学或师范类院校的艺术类、体育专业)。
  2、军事院校、武警院校、公安院校(含政法类院校的公安类专业)、国防生。
  3、部分院校的小语种专业。
  4、免费师范生:毕业后需回生源所在省工作;免费医学定向、其他定向生:此类学校毕业的学生毕业有定向单位接收。
  5、部分重点院校的特殊专业或试验班,例如大连理工大学想在提前批招收优秀的学生而设立的实验班。
  6、教育部批准的其他在提前批次招生的院校及专业。
  7、两所香港院校(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城市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