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诗经>的情感表达》文献综述
学生:马静长江大学文学院
指导老师:刘砚长江大学文学院
诗经》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中国古老文明的代表性典籍.研究《诗经》的目的在于通过对《诗经》情感表达方式的研究,主要从诗经的情感类型和表达情感所选取的意象简析先民抒发情感所采用的方法法以及由此产生的情感表达效果及这种情感表达方式对后世的影响。《诗经》在国内外发展都很蓬勃。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自由开放程度的增加,新观念、新方法论的引进在诗经学领域的实践,《诗经》研究朝着多层次、多角度研究《诗经》是必由之路.所以现在众多的学者也从不同的领域、不同的侧面的研究给出了一些相同、相似或相反的论证。为了系统、全面、科学地了解《诗经》的情感表达,现将学者们的研究成果作一个综合性的概述。
一、诗经中的情感类型的梳理 
众所周知, 情感在文学作品尤其在诗歌中是占有至关重要地位的.它是诗歌艺术成败的关
键.俄国著名文学理论家别林斯基曾经指出:“感情是诗情天性的最主要的动力之一, 没有感情就没有诗人也没有诗歌"【[1].郭沫若同志也认为“诗的本职专在抒情”.[2]《诗经》存三百零五篇,分《风》、《雅》、《颂》三部分。对风、雅、颂中的篇目进行情感表达类型的梳理,可以更好的理解诗经内容。曲杏春在《“心之忧矣,我歌且谣”——论<诗经·国风〉的情感彩》中认为“《诗经》中以生产劳动、爱情婚姻、战争服役等普通人民现实生活的悲欢苦乐为素材的“十五国风”堪称中国古代抒情诗的开端。透过这些诗作我们能够体味到劳动人民对剥削者的愤慨、厌恶之情、恋男女的相思之苦、相见之愉;思妇征夫的离愁别绪之情” [3]朱熹《诗集传》中有言:“凡诗之所谓之所谓风者,多出于里巷歌谣之作。所谓男女相与咏歌,各言其情者也。"【4】其中反映婚恋爱情的诗作便是“言情”的集中表现。在国风中表现的淋漓尽致李白在《〈诗经〉祭祀诗的思想内涵》一文中人认为“祭祀诗表达了先民称天命、敬仁位、尚英雄的情感”[5] 《大雅》中的《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五篇是一组周民族的史诗.刘建国在论《<诗经〉的情感体验中》认为的“政治讽刺诗中表达了一种后世“ 士"人的忧患情结忧国忧民之情和对统治阶级的不满之情,同时或对自己的处境的担忧之情"[6] 欧阳勤在《诗经雅、颂中农事诗及其价值》一文中认为“《诗经》中那些描述农事以及与农事有关的政治、宗教活动和日常生
活的诗歌,我们称之为农事诗。一般认为《诗经》中的农事诗共十首对当时的农业生产发展状况和生产关系有一定记载。表现了当时的生产状况以及表达了劳动的艰辛与苦难之情[7]《七月》便是农事诗的典型之作。
二、《诗经》中的动植物意象与情感表达之关联
宗白华说:“在美学思想发展的最初阶段,中国重形象,西方重理性"【8】.王玉娇在《〈诗经〉中动植物母题解读》中认为在“《诗经》中, 给人印象很深的是其中描写了大量的动植物。种类繁多、形态各异的动植物令人目不暇接叹为观止.这些动植物描写不仅反映了先民们特有的原始思维方式还表现了那个时代特定的风俗民情, 揭示了蕴涵在其中的文化意味从而具有人类文化学的意义”[9]清代学者顾栋高在他的《毛诗类释》中的统计《诗经》中描写的鸟有43 种、兽有40种、草37种、木43种、鱼16 种、谷类24种、蔬菜38种、花果15种、药物17种、马的异名27 ,《诗经》中的确描写了许动植物意象的选取在诗经中是非常常见的,这些意象的选取使的情感的表达更形象、生动;更深刻的表达了人物的思想与情感取向以及价值观念。刘丽华在论<诗经〉中动物物象的情感表达作用》中认为《诗经》中的“动物物象在先民的社会情感交流、政治化的情义沟通和幽默化的人生呈
现中,扮演着重要角。如先民幽默的生活方式中也出现了很多的动物物象。《召南·野有死麕》那条监视着青年男女幽会的“尨”《卫风·有狐》、《曹风·候人》中用狐狸、鹈鹕比喻情人用食鱼来比喻性爱《鄘风·相鼠》、《魏风·硕鼠》把人和老鼠联系起来.“[10]正如美学家李斯托威尔所言:“当我们能够长时间地放声地嘲笑我们自己有狐,借以减轻生活的苦恼的时候,我们就是幽默家。"【11】动植物意象的选择成就了先民的幽默意识.如方玉润在《 诗经原始》中认为“《诗经》中的动物还是爱情的传递者、承担者。”【12】闻一多在《 诗经研究》中认为“《郑风·风雨》借风雨交加背景下的“鸡鸣喈喈”、“鸡鸣胶胶”、“鸡鸣不已”以哀景写乐情从反面兴发夫妇别后重逢的巨大喜悦.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相爱者晤于风雨鸡鸣中”的感人画卷。【13】邱美在《<诗经>中的植物意象及其影响》中一文中认为“先民通过植物比附才德,传情寄爱,象征福禄,忘忧解愁。由于先民的生命与情感、礼仪与性情相交织,所以从植物的实用价值中升华出的深情诗意。"何方行在《中国山水审美艺术流变》一文中认为“人们在对自然的认识过程中,渐渐以清净的心境去取代原先的敬畏、崇拜的心理,首先出现了在历史上有巨大影响的比德说"【14】“比德”是说《诗经》将自然景物的某些特征与人的精神品貌联系起来,从自然景物中渗透升华出人的道德内涵,将自然景物人格化。在《诗经》中《小雅·斯干》:“秩秩斯干,幽幽南山。如竹苞矣,如松茂矣"《礼记·
丧大记第二十二》中有:“君松椁,大夫柏椁,士杂木椁."【15】所以人们用松柏来表达顽强挺立,志操坚贞之情。牛晓贞《〈诗经>婚恋诗中的几种植物意象》中认为“花是美人的象征草是女性伦理道德的反映种子是成熟的象征和生子的祝福。”[16]如葛藤用来代表柔情贤德的女子和福禄绵绵。在《周南·葛覃》:有“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萎萋.”《周南·楞木》:“南有樱木,葛菖累之.乐之君子,福履绥之。”吴闽生《诗义会通》说:“言木下曲,则葛蘸缘之以致其高;君子作人,则士依之以成其德”[17]所以景物描写不仅起到渲染气氛的作用还可以表达诗人一定的深意。马瑞辰道:“葛与蔹皆蔓草延于松柏则得其所,犹妇人随夫荣贵.诗今言蒙楚、蒙棘、蔓野、蔓域.盖以喻妇人失其所依.[18]
三、采摘、投掷(赠)等风俗与情感的抒发
莫玉逢在《〈诗经>的采摘诗研究》中认为“诗经》 中有许多寄托怀人情感的诗歌, 而这些诗歌中经常出现思念之人的一个动作, 那就是采诗人常以采摘’作为思念怀人的一种方式通过采集某种植物表达思念之情的诗歌记录采摘的过程来表达喜悦之情的诗歌三类."[19]在《诗经》中关于采摘、投掷(赠)的诗歌有近五十首。内容较为广泛,其中既有对采摘行为直接描述的,也有以采摘来比兴生活哲理的,而更多的则是通过对采摘意象、采摘行
为、投掷行为的反复咏叹来抒发情感栾春磊在《踏寻诗的足迹,浏览爱的画卷-—解读<诗经〉中的爱情诗》中认为“诗经中,不仅有大量的篇目提到花草采摘,还有以花草相赠的现象。如《诗经中有静女其娈,贻我彤管(静女);《卷耳》中“采采卷耳,不盈顷筐。暖我怀人,宾彼周行”。 《采绿》“终朝采绿,不盈不菊。《女日鸡鸣》“知子之来之,杂佩以赠之。知子之顺之,杂佩以问之。知子之好子,杂佩以报之”《东门之粉》“视尔如筱,贻我握椒”《漆消》“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 诗人们通过这种特定情境下对采摘行为、投掷行为的反复咏唱,表达对爱情渴盼心理的固有模式诗人企图通过自己的吟唱来传递情感,抒发自己的所思.特别是《木瓜》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据。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可见,相互投赠是青年男女交换定情信物,表达自己感情。”又如《泮水》《采菽》《采苹》等诗就是通过采摘等风俗表达先民对于祭祀的特殊感情.王巍在《诗论诗经中关于采草的习俗》一文中认为《诗经》中“采摘,投掷(赠送)等风俗更加深刻准确的表达了悠长缠绵的相思之情和思想怀人以及对祭祀的虔诚、严肃、崇拜之情.”【20】邓启华在《投瓜报玉皆为情 诗经>中男女赠答定情风俗试说》中认为“女子抛果赠草以结情男子报玉答琼而示爱。投掷(赠)行为在这些物件中, 融入了赠者的情爱和美好的愿望
它们是性与情的共同载体。”[21]胡青在《〈诗经〉中“采摘诗”的情感研究》中认为“《诗经》中和采摘有关的诗篇共计二十六篇,采摘在诗歌中不仅仅是单纯的采摘活动,而且有相似的情感。在《风》中的“采摘诗”的情感多和婚恋情感联系在一起,多描写初恋、相思、欢会、婚后生活、思夫、婚变等婚恋情感.在《雅》中的则多和实事有关,多关于家国之思[22]所以纵观各方观点,诗经中的采摘、投掷(赠)等风俗都是为了表达思念之情的诗歌记录采摘的过程来表达喜悦之情。
四、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反思
此语出自《论语•八佾》第二十章:“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近代国学大师南怀瑾在《论语别裁》中认为“《八佾》的内容讲“礼”,“礼”的根本,也就是孔子一生做学问之所在.[23]纵观《论语•八佾》二十六章,其中论述“礼"“乐”均有,本文将此句定位于讲“乐”。孔安国在《论语孔氏训诂》中解其义为:“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言其和也."郑玄在《论语郑氏注》注为:“《关雎》,国风之首篇。乐得淑女,以为君子之好逑,不为淫其也.寤寐思之,哀世夫妇之道,不得此人,不为减伤其爱也。”朱熹在《论语集注》中注为:“淫者,乐之过而失其正者也。伤者,哀之过而害于和者也。”从以上几家之言中,我们可以看出,他
们将孔子此语定为表明“中正和谐”之意。 论语·为政第二》载:子曰:“诗三百篇,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杨伯峻认为,“‘思无邪’一语本是诗经鲁颂駉篇之文,孔子借它来评论所有诗篇.杨伯峻的翻译是:“诗经三百篇,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思想纯正"【24】吴莹在《论诗经爱情诗“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艺术美内涵》中认为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是指感情不发展到太极端,含蓄内敛,要求稳定与节制的感情[[25]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在孔子看来,文艺所表现的情感不但要具备道德上的纯洁性和崇高性,而且要受到理智的节制,讲究适度、平和,不能过于放纵、任其泛滥。即要“思无邪"思想纯正。要有中和之美,欢乐而不放纵,悲哀而不伤痛,一切情感的外现都要表现的恰到好处。即是“过犹不及”、“中庸"至上的态度,把“中和”之美作为最高的审美理想加以追求。
以上从诗经》中的情感进行类型梳理,并对《诗经》中的动植物意象与情感表达的关联进行研究以及对采摘、投掷(赠)等风俗与情感的抒发的关系和对“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审美的影响与反思进行探索。阐述了《诗经》的情感类型和表达情感所选取的意象简析先民抒发情感所采用的方法法以及由此产生的情感表达效果及这种情感表达方式对后世的影响。这些理论为后人的研究提供了参考和借鉴,也为后来学者的研究夯实了基础.
参考文献
[1]《古典文艺理论译丛》十一辑
[2]《三叶集》上海书店82 年版,46
[3] 《“心之忧矣,我歌且谣”——论<诗经·国风〉的情感彩》菏泽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第26卷 第1
[4] 朱熹. 诗集传[M ].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0。
[5] 《〈诗经>祭祀诗的思想内涵》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5期
[6]《〈诗经>的情感体验中》 曲靖师专学报 第1期
[7] 论《诗经》雅、颂中农事诗及其价值  船山学刊 2005年 03期 
[8] 宗白华:《美从何处寻》,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389
[9]《<诗经〉中动植物母题解读》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第七卷 第32005 6
[10]《论<诗经>中动物物象的情感表达作用》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4月第12卷第4期
[11] 黄宇明: 幽默心理[M ]. 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 1997.
[12] 方玉润: 诗经原始[M ]。 北京:中华书局, 2006.
[13] 闻一多 诗经研究[M ]。 成都巴蜀书社, 2002。
14] 何方行:《中国山水审美艺术流变》,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2
[15] 杨天字:《礼记译注》,上海古籍出版杜,2004年,第597页。
[16]《<诗经〉婚恋诗中的几种植物意象》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第6
[17] 吴闺生:《诗义会通》,中华书局,1959年,第4页.
[18]马瑞辰: 毛诗传笺通释> 北京:中华书局, 1989.]
[19]《<诗经>的采摘诗研究》 晋中学院学报第25卷第2期 2008年4月
[20] 王巍:《诗论诗经中关于采草的习俗》,民间文学论坛,1995年第三期,第52-55页
[21]投瓜报玉皆为情 诗经>中男女赠答定情风俗试说》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4月第25卷第2期
[22] 《〈诗经>中“采摘诗”的情感研究》 文学评论,2006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