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八年级下学期文言文质量检测试题附答案
一、文言文
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千金市骨
    古之君王,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  , 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市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
    于是,不能期年  , 千里之马至者三。
【注】①涓人:近侍之臣。②金:古代计算货币的单位。③安事:怎么能够。④期年:满一年。不能期年,即不到周年。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划线词语。 
①执而临之________
②才美不外________
③君之,三月得千里马________
④安事死马而五百金________
(2)下面句中划线“之”字的解释与其它三句有明显不同的一项是(    )           
A.祗辱于奴隶人
B.策不以其道
C.涓人言于君曰:“请求。”
D.死马且市五百金
(3)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②死马且市之五百金,况生马乎?
(4)请结合【甲】文内容说说应该怎样正确对待“千里马”。   
(5)请谈谈你如何评价【乙】文中涓人“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的做法。   
2.阅读下面两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A.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B.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1)A文选自《________》,B段文字作者是________。   
(2)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男有________
②盗窃乱贼而不________
③屋舍俨然________
④有良田美池桑竹之________
(3)B段文字中的“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一句,与A文中的哪两个短句所表达的意思是相同的?   
(4)下列句中加下划线词与“故人不独亲其亲”中“亲”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如鸣珮环,心
B.无案牍之
C.渔人甚
D.不独其子
(5)A文中的“大同社会”与B文中的“世外桃源”在主题创作上有什么共性?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1)下列划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才美不外        见:同“现”,表现
B.死于槽枥之间    骈:本义为两马并驾,引申为并列
C.之不以其道      策:马鞭
D.执策而之        临:面对
(2)下列各项中划线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安求能千里也      真无马耶
B.策之不其道        其境过清
C.鸣之不能通其意    伯乐不常有
D.马千里者          大道行也
(3)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文章一开始,就强调了伯乐对千里马起决定性作用,发人深省。
B.文章第三段中连用几个“不”字,有力地谴责了“食马者”的无知。
C.《马说》以伯乐和千里马为喻,对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摧残埋没人才,表达强烈的不满。
D.作者认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一食或尽粟一石”。
4.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罴说
柳宗元
    鹿畏貙,貙畏虎,虎畏罴。罴之状,被发人立,绝有力而甚害人焉。
    楚之南有猎者,能吹竹为百兽之音,寂寂持弓矢罂火,而即之山,为鹿鸣以感其类,伺其至,发火而射之。貙闻其鹿也,趋而至。其人恐,因为虎而骇之,貙走而虎至愈恐则又为罴虎亦亡去。罴闻而求其类,至则人也,捽搏挽裂而食之。
    不善内而情外者,未有不为黑之食也。
(选自《柳宗元诗文选注》)
【注】①罴(pí):棕熊,也叫马熊或人熊,古称罴。是陆地上体形第二大的食肉动物。②貙(chū):古书中对云豹的称呼。③寂寂:悄悄地。④罂(yīng):瓦罐。⑤捽(zuò)搏挽裂:揪住扑搏撕咬得四分五裂。
(1)请用“/”为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貙 走 而 虎 至 愈 恐 则 又 为 罴 虎 亦 亡 去
(2)解释下列划线的文言词语。 
①罴之状,被发立________
其至,发火而射之________
③为鹿鸣以有狐其类________
④闻其鹿也,而至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其人恐,因为虎而骇之。
②今夫不善内而恃外者,未有不为罴之食也。
(4)从这则寓言故事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小题。 
北冥有鱼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1)解释下面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而飞                  怒:________
②去以六月者也          息:________
③《齐谐》者,怪者也    志:________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②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3)这篇短文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   
(4)“野马”“尘埃”的运动靠什么?写它们有什么作用?   
6.古诗文阅读 
钴鉧潭西小丘记
柳宗元
    得西山后八日,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又得钴鉧潭。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其石之突怒偃蹇  , 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
    丘之小不能一亩。问其主,曰:“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问其价,曰:“止四百。”余怜而售之。李深源、元克己时同游,皆大喜,出自意外。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
烈火而焚之。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由其中以望,则山之高,云之浮,渓之流,鸟兽之遨游,举熙熙然回巧献技  , 以效兹丘之下。枕席而卧,则清泠之状与目谋,瀯瀯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不匝旬而得异地者二虽古好事之士或未能至焉
    噫!以兹丘之胜,致之沣、镐、鄠、杜  , 则贵游之士争买者,日增千金而愈不可得。今弃是州也,农夫渔父,过而陋之,贾四百,连岁不能售。而我与深源、克己独喜得之,是其果有遭乎!书于石,所以贺兹丘之遭也。
(有删改)
【注释】①鱼梁:用石砌成的拦截水流、中开缺口以便捕鱼的堰。②偃蹇:形容石头高耸的姿态。③回巧献技:呈现巧妙的姿态以及景物各自的特点。④瀯(yíng)瀯:象声词,像水回旋的声音。⑤澧(fēng)、镐(hào)、鄠(hù)、杜:均为古地名,泛指繁华之地。
(1)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山口西北道二百步/病终
B.未能至焉/一食尽粟一石
C.而不售/恶其弃于地也
D.兹丘之胜/去六月息者也
(2)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不 匝 旬 而 得 异 地 者 二 虽 古 好 事 之 士 或 未 能 至 焉。
(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横线句子的意思。 
农夫渔父,过而陋之,贾四百,连岁不能售。
7.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并州有人姓纥干  , 好戏剧。邑传言有狐魅  , 人心惶。一日,纥干得一狐尾,遂缀于衣后,至妻旁,侧坐露之。其妻疑为狐魅,遂密持斧,欲斫之。纥干云:“吾非
魅。” 妻不信,走,至邻家,邻家又以刀仗逐之。纥干叩头谢:“我纥干也,第戏剧饵,何意专杀我?”
【注释】①并州:山西太原。②纥干(hé gàn):复姓。③戏剧:开玩笑。④狐魅:狐狸精。⑤第:只,仅仅。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的字。 
戏剧 (________)    ②遂于衣后(________)
(2)下列对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准确的一项是(        )           
A.(他的)妻子不相信,跑到邻居家,邻居们又用刀棍打他。
B.(他的)妻子不讲信用,(纥干)跑到邻居家,邻居们又用刀棍打他。
C.(他的)妻子不相信,(纥干)跑到邻居家,邻居们又拿起刀棍追他。
D.(他的)妻子不讲信用,跑到邻居家,邻居们又拿起刀棍追他。
(3)“其妻欲斫之”、“邻家又以刀仗逐之”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   
(4)这则故事给你的启示是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