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促进名词解释
健康促进
  健康教育学:是一门以健康相关行为为研究对象,研究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理论和方法的科学和艺术。
  增权:是指人们增强对决定他们生命事件掌控力的过程,即有能力对决定自身健康的问题作出明智的选择,即“自主自律健康行为”中的“自主”。
  健康共治:各级政府及其相关部门以整个政府和全社会的方式引导社会组织企业和公众为了健康和福祉共同采取的行动。
  健康素养:是在进行与医疗服务、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有关的日常活动时,获取、理解、评价和应用健康信息来作出健康相关决定以维持或提高生活质量的知识、动机和能力。
  行为:在内外坏境刺激下有机体为适应环境所产生的反应,也是有机体为维持个体生存和种族延续,在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中所作出的发反应。
  人类行为的社会化:人类个体由自然人转变成成社会人的过程,是个体行为受制约和改造、被社会同化或归化而适应社会的过程。
  健康相关行为:人类个体和体与周围环境互动后产生的行为反应,会直接或间接地与个体本身的健康、疾病有关联,或与他人的健康、疾病有关联,这些对健康有影响的行为即为健康相关行为。
  自觉益处:也称有效性,是指行为者对采纳某种健康行为或放弃某种危害行为后,能否有效降低罹患某种疾病的危险性或减轻疾病后果的判断,包括能否有效预防该疾病或减轻病痛及减少疾病产生的社会影响等。
  自觉严重程度:指行为者对自己罹患某种疾病、暴露于某种健康危险因素或对已患疾病不进行控制与可导致后果的感知。
  传播:一种社会性传递信息的行为,是个人之间、集体之间以及个人与集体之间交换、传递新闻、事实、意见的信息过程。
  自我传播:又称人内传播,是指个人接受外界信息并在人体内部进行信息处理。
  人际传播:又称亲身传播,是指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交流。这是社会生活中最常见的 、最直观的传播现象。
  强化因素:是指影响行为持续或重复的因素,如对良好行为形成后的奖励、奖金,如家庭支持、重要相关人的行为示范,以及其他的社会益处。
  健康传播:通过各种渠道,运用各种传播媒体和方法,为维护和促进人类健康而收集、制作、传递、分享健康信息的过程。(一种将医学研究成果转化为大众的健康知识,并通过态度和行为的改变,以减少疾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有效提高一个社区或国家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准为目的的行为。)
  传播效果:指传播者对受传者所产生的一切影响和作用。(受众接受健康信息后,在情感、思想、态度、行为等方面发生的反应。)
  团体健康相关行为:是指以社会团队为行为主体的健康相关行为,政府制定各种可能影响人健康和环境的政策、企业对“三废”的处理,众团体所开展的文体活动等都可视为团体健康相关行为。
  促成因素:是指有助于实现行为改变的因素,即促使个人某种行为得以实现的因素。
  倾向因素:是指个人从事某项行为之前,已经存在的影响因素或前置因素,即发生某种行
为的理由,包括个人的知识、态度、信念、价值观念,以及年龄、性别、种族、婚姻状态、家族收入、职业等人口学特征。
  自觉易感性:指行为者在对疾病的发病率、流行情况有一定的了解之后,对自己罹患某种疾病或陷入某种疾病状态可能性的判断,其尺度取决于个人对健康和疾病的主观知觉。
  A型行为模式:是一种与冠心病的发生密切相关的行为模式。
  大众传播:职业性传播机构通过大众传播媒体向广泛、为数众多的社会大众传播社会信息的过程。
  危害健康行为:是指不利于自身和他人健康的一组行为。   
  组织传播:由各种相互依赖关系结成的网络,为应付环境的不确定性而创造和交流信息的过程。
  健康教育培训: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和教育活动,促使人们自愿地改变不良的健康行为和影响健康行为的相关因素,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
  一级目标人:计划直接干预的、将实施健康行为的人,是项目的直接受益者。
  二级目标人:对一级目标人的健康知识、态度和行为可产生重要影响的人,如卫生保健工作人员、亲属、朋友、同事、或单位行政领导。
  形成评价:在方案执行前或执行早期,对方案内容进行的评价。
  健康场所:是人们从事日常活动的处所,它可以通过与周围环境、组织及个人因素相互影响到人们的健康。   
  健康社区:是指通过社区健康促进,使个人、家庭具备良好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在社区创建良好的自然环境、物理环境、社会心理环境,达到创建具有健康人、健康环境的健康社区。
  工作场所健康促进:是指以教育、组织、法律和经济学手段,干预对健康有害的行为、生活方式和环境,以促进职业人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