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习作写读后感教案(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习作写读后感教案第1篇】
教学设计(详案)
《学写读后感》教学方案读老人与海有感
1课时
【教学目标】
1.研读作品,能获得丰富而深刻的感悟,并能明晰而有条理地表述出来。
2.写读后感要做到感从读出,有深度,有新意,并能用阅读积累和生活经验印证。
3.培养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养成读思结合、经常写读后感的习惯。
【教学重点】
1.研读作品,能获得丰富而深刻的感悟,并能明晰而有条理地表述出来。
2.写读后感要做到感从读出,有深度,有新意,并能用阅读积累和生活经验印证。
【教学难点】
培养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养成读思结合、经常写读后感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本单元我们读《桃花源记》,被世外桃源的风土人情所打动;读《小石潭记》,被小石潭的清冷孤寂所感染;读《核舟记》,折服于雕刻者高超的技艺;读《<诗经>二首》,获得了美的愉悦……我们在读文章时常被文中的人或事打动,随之哭而泣之,随之笑而悦之。这其实就是我们和文中的人或事发生了共鸣,产生了一些想法,如果它和我们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就是读后感。写读后感,既可以加深对原作的理解,又可以提高写作能力。究竟如何写好读后感呢?让我们一起开始今天的写作课——《学写读后感》。
设计意图:以旧知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技法指导
(一)技法点拨
1.提出问题
什么是读后感呢?读后感有什么特点呢?
2.技法小结
老师总结:通过同学们分享,我们明白了读后感的定义,就是读了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后,在深入领会原文精神实质的基础上,对作品的主题、人物、表现手法或某一感兴趣的问题等提出自己的看法,表明自己见解的一类文章。
读后感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读”和“感”的紧密结合。“读”,指读了何人、何文,文中何事、何观点;“感”是指读后有何感受。“读”是“感”的基础,“感”是“读”的升华,“感”是重点。
(二)技法指导
1.提出问题
下面是一名同学写的《小石潭记》读后感的提纲,请同学以此为例,思考:写读后感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2.技法小结
学生分享,教师展示参考答案:
(1)适当引述。
读后感的开头应该适当引述原文,也就是交代“感”从何来。引述原文可以对自己感受较深的部分直接引述,也可对原文加以概括进行间接引述,但更多的时候是两者兼用。
示例:“假日里,我读了一本书叫《昆虫记》,书中详细描写了很多昆虫的动作、习惯等。这是一部研究昆虫的科学巨著,也是一部讴歌生命的宏伟诗篇。书中,我最喜欢的昆虫是蝉。‘四年黑暗中的苦工,一个月阳光下的享乐,这就是蝉的生活。’”
——《读<昆虫记>有感》
评价:这里既有概述,又有对原文中感受较深句子的直接引述,要言不烦,让我们清楚地看出作者的“感”是从“四年黑暗中的苦工,一个月阳光下的享乐”这句话而来。写读后感,重在写“感”,初学者引述原文时,要克服大量抄写原文或复述原文的毛病。紧扣“感”点从原文中到引发感想的原因,抓住要点适当引述,能统领后文,这才是好的引述。
(2)感受力求深入。
读完原文后,也许你会产生很丰富的感触,但比较平常、浅显,直接写下来,可能是蜻蜓点水、浮光掠影式的。这就要反复思考、提炼,把自己的感受明晰化、条理化。写作时,还可以从多个角度或层次来思考和表述。
读后感应当围绕某一中心有重点地来写,要在思考、分析的基础上,选择感受最深、最有启发教育意义、确有独到见解的内容来写。要突出重点,切忌面面俱到、中心模糊或内容空泛。
示例:“对于许多读者来说,《老人与海》中的老人象征着‘压力下仍保持优雅’的美国‘硬汉’。
在我看来,海明威在小说中反映的是人对爱的终极诉求。”
——《<老人与海>读后感》
评价:这里就围绕着小说主题来重点阐述,明晰而有条理地表述出自己阅读后的感受:小说中反映的是人对爱的终极诉求。这样,“感”点集中明晰。
(3)联系阅读积累及生活经验。
首先应该联系自己的阅读积累,从这部作品中获得的感受让你联想到了阅读过的其他哪些作品?同一个问题其他作品的观点如何?和其他作品相比,这一部有何特?思路打开,浮想联翩,选择加工写入文章,联想到的这些内容就能印证自己的感受,让读者不知不觉间认同你的想法。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