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师如何进行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和调节
一、正确认识和接纳自我
教师心理问题的产生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缺乏对自己全面正确的认识。
很多教师认为对自己是了解的,但事实上他们并没有很好地了解自己。或是对自己估计过高,产生自负;或是对自己估计过低,产生自卑,这两方面都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不少教师在工作中产生压力,是对自己缺乏了解所致。他们在教学中不能从实际需要出发,目标定的太高或过于理想化,最终难以实现,导致付出与成就不相符,心理失去平衡。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优势,注意扬长避短,克服不足,而这一切的基础源于对自我的认识。
正确认识自我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还要接纳自我。既要承认自己的优点,又要接纳自己的缺点。教师要保持健康的心态,取得事业上的成功,必须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能经常检查自己的行为,发现自身的不足,及时地克服与改正,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完善自我,也就是努力做到:正确地认识自我、积极地悦纳自我、有效地控制自我、不断地完善自我、勇敢地超越自我。
二、树立教育事业的信念
许多研究表明心理健康与人的理想、信念有很大关系。一个教师在工作中有远大理想,有明确的奋斗目标,深信教育事业是有利于社会发展,教师工作是崇高、伟大的,就会增强其事业心和责任感,萌发出无尽的智慧和力量,即使在条件差、待遇低的情况下,仍然能兢兢业业地工作,甚至会一生乐此不疲、安贫乐道;反之,如果一个教师没有理想,没有追求,没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就不会激发其事业心和责任感,在工作中患得患失,不良的情绪和心境就很容易产生。为此,教师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为自己确立一个切实可行的目标,以此激励自己,并要为实现目标作出不懈努力。
三、创建良好的人际关系
教师的人际关系复杂,有教师与领导、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家长、教师与学生,处理好这些人际关系不仅有利于身心健康,也有利于教书育人。教师在处理与领导、同行的关系时,要以诚相待,凡事都要从积极的角度来看,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学习别人的长处,正确对待别人的成绩,不嫉妒,不争功,遇事多思考、多交流、多沟通,将心比心,以心换心,这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
在教师的人际关系中最主要的是师生关系,在处理师生关系时要做到:
1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教师的学生观决定着教师对学生采取的态度和方法。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人,他们是有思想、感情、个性的,也正处于成长的发展过程中,为此教师要善于辩证地、发展地看待学生,
2尊重信任学生
学生最反感的事是教师不尊重人。只有尊重学生,才能得到学生的尊重和信任,才能在师生之间架起一座感情的桥梁,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只有尊重和信任学生,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激发学生上进的动力。
四、采取积极的压力应对模式
工作压力是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主要原因。中小学教师的压力来自多方面:
1教育压力
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其身心发生了巨大变化,随之带来了内心的骚动和不安,情绪情感出现了
波动性和两极性,导致心理矛盾和冲突增多。而反抗性和闭锁性的特点又使得教师很难真正的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很难与他们进行心灵的沟通;另一方面,现在的学生都是独生子女,而且很多又是单亲家庭,他们的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很多,教师也很难针对他们的心理特点进行教育。
2考试压力
目前广大家长和学生把考试成绩看的越来越重,用考试成绩来评价学校和教师。为了追求考试高分,教师加班加点,由于负担过重,出现严重透支现象,教师中患慢性疾病的比率逐年增加,有的教师甚至英年早逝。考试压力是教师最残酷的致命的压力。
3自我发展压力
教师有着较高的成就动机,强烈的成就愿望,他们渴望成功,可是现实生活中教师的成功具有不可确定性,教师的成就动机常常受阻。如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育方法、优化教育行为,而现实条件的限制,教师学习、进修的愿望难以实现;评职晋级作为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一个标志,可以满足教师的精神需要和成就愿望,对教师具有极大的吸引力,但由于许多人为因素的限制,致使教师评职晋级成为一种负担。
4社会压力
教师承担着为社会培养人才的重任,培养人才的质量和数量决定于教师的整体素质。因此,社会成员和学生家长对教育的期望值日益增长,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使教师承受着其他职业所没有的巨大心理压力。
在生活中,每个教师都不可避免地面对压力,心理自我只是大小不同,过度的压力对人的危害极大。为此,教师要采取积极的压力应对模式,掌握应对压力的技能技巧。一是正确地认识和对待压力。压力是无处不在的,一定的压力也是必不可少的,关键是怎样变压力为动力。当压力来临时,应想到压力虽然是危机,但也蕴涵机会。所以,应主动地适应压力。二是积极地应对压力。当遇到压力时,首先要对压力情境作出准确判断,预见到压力可能产生的种种影响,根据自身的条件和已有的经验,制定出几种解决问题的方案,在做好充分准备的情况下,主动出击,挑战压力。
五、学会调适不良情绪
1认知调节法
认知是情绪的基础,对于同一件事,由于认知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情绪,从而导致不同的行为。如果学会调动合理的认知,就能保持愉快的情绪。所以,当产生消极情绪的时候,要冷静地想想是不是自己对事件的认识有错误,如果认识不对,应该调整自己的认识,使其变成合理的认知。这样就会变消极情绪为积极情绪。
2心理换位法
在人际交往中,当与别人发生矛盾和冲突时,如果能暂时离开自己的立场,把自己放在别人的位置上,设身处地考虑问题,就能理解别人,以宽容的态度谅解对方,烦恼和不快自然就消除了。
3合理宣泄法
学会倾诉,当把自己内心的苦闷、失落、委屈向别人倾诉出来时,就会感到轻松了很多。向别人倾诉还可以得到别人的理解、同情和安慰,从别人那里寻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4注意转移法
当自己心情不好时可选择一种自己感兴趣的,并且是力所能及的活动,通过专心进行这项活动,把焦虑、烦恼、紧张、压抑等情绪转移。如心情不好时,出去散散步、打打球、逛逛街,可以使注意力转移,忘记烦恼。
5音乐欣赏法
通过欣赏乐曲,使人产生不同的情绪,从而调节身心健康的方法。一般来说,旋律流畅优美、节奏欢快的乐曲,可以调节并改善抑郁心情;旋律清丽高雅、节奏缓慢的乐曲,可以调节并改善焦虑情绪。
6自我暗示法
自我暗示就是用内部语言或表面语言的形式来自我调节情绪的方法。自我暗示有积极自我暗示与消极自我暗示之分,积极的自我暗示对人的情绪和行为有奇妙的影响,既可以用来松弛过分紧张的情绪,也可以用来激励自己。如当自己出现紧张焦虑时,用语言暗示自己:千万别紧张,一定要放松、放松;当与别人发生争执时,在心理默念:要冷静,别冲动;当自己心灰意冷时对自己说:我行,我行,我行。积极的暗示能帮助自己摆脱消极情绪的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