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语文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我的语文生活》评课稿
众所周知,语文新课程把“综合性学习”与“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并列,成为语文教学的五种形态之一,它更新了语文学习与教学的理念。刚刚我们听了邓素梅老师上的一节语文综合性学习课——《我的语文生活》,在此作出如下评价。
一、立足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语文味
程少堂先生关于《语文味:中国语文教育美学的逻辑起点》一文说:“所谓语文味,是语文教育(主要是教学)过程中,以共生互学的师生关系为前提,主要通过情感激发和语言品味等手段,让人体验的一种令人陶醉的审美快感。”
1.《我的语文生活——走进楹联大世界》这课,从课题上看都抓住语文综合性学习中“语文”这一根本;从内容的选择上,继承了传统文化——对联,体现了浓浓的“语文味”。
2.在学习方式上,采用了“观察——表达”式和“活动——探究”式,其流程设计方面都始终紧绷“语文”这根弦,在教学中体现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整个活动中得到
发展。
3.从课堂安排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材料来看,有些活动材料语文特点是比较明显的,比如寻最美对联、探究对联特点、我来对对联、趣味对联故事等等。这些语文活动的语文特点就很浓,整个课堂充满浓浓的“语文味”。培养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
二、强化了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综合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注重跨学科的学习”,“提倡跨领域学习,与其他课程相结合”。毫无疑问,“综合性学习”对于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以及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有着积极意义。
1.强化了听说读写的联系。比如:“我来对对联”环节,教师就很有意识地把学生的听说读写结合起来了。
2.强化语文与其它学科的整合。比如:“寻最美对联”环节,学生在课前做了很多工作,收集资料,编写对联,寻图片和视频,让视频图片资料与对联完美融合;课堂展示时,通过说、看、写等形式,整合了其它学科的相关知识。
3.强化课内与课外结合。比如:“寻最美对联”环节,学生根据要求,有目的的收集课外资料,分类为校园文化、壮美河山、民俗风情,最后在课堂上集中展示。这样就把课内与课外充分结合起来了。
关于学习的对联
三、体现了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践性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个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它是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有关语文或语文相关的研究主题,并在研究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全面提高语文素质的学习过程。语文综合性学习为学生的发展开辟了面向生活、自然、社会的广泛空间,提供了多渠道、多层面的实践学习机会。因而,语文综合性学习强调实践性。学生在这次课课前收集整理了有关对联的相应资料,充分体现了重探究,重应用;重过程,重参与;重方法,重体验的特点。
四、活动中的语文综合性学习
综合性学习一般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进行,在经过了学生自主、独立地确定目标,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后,分工的小组成员就聚集在一起,做各种形式的合作学习,互相启发、共同探究,发现问题、共同解决。
1.活动的自主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比如:寻最美对联,教师让学生自己组合成一个个小团体,团队自己确定主题,确定活动形式,合理分配人员,讨论形成团队合作表,各自收集资源,最后展示成果。
2.活动的开放性
语文综合性学习开放了语文课程,使语文课程从封闭的课堂走出来,走向生活、走向自然、走向社会,把整个世界作为语文学习的环境,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中,学到比课本上更多的珍贵的东西。所谓: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相等。《我的语文生活》这堂课中,邓老师就是从课外的楹联入手,把课内学到的楹联知识,应用到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来对对联中,充分体现自主开发课程资源,也体现了生活处处是语文,时时可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
3.活动的参与性
  整个活动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上收集资料的能力,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鼓励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示自己的成果,展示环节也可以看出,学生是全员参与办小报,收集资料;展示收集成果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有的是视频展示,有的是现场表演,有的是传统的书法展示。从中可以看出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合作能力很强。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综合性学习是一种新的教学形态,也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学生的学习潜力在这里得到充分的发挥。邓老师的课给我们做了示范,只要我们解放思想、因地制宜、相信学生、适时指导,综合性学习一定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学生的语文素养也可以得到多方面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