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微课教学设计案例(精选7篇)
古诗微课教学设计案例篇1
  【学习目标】
  1、认识“促、忆、异”等7个生字。会写“促、深、忆”等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背诵课文。
  3、懂得热爱家乡,珍惜亲情。
  【课前准备】
  1、课文插图。
  2、学生课前查阅这两首古诗及作者的有关资料。
  3、学生搜集描写秋景或表达思念家乡的古诗,读读背背。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夜书所见》
  一、交流资料,了解背景
  1、学生交流课前所查阅的资料。
  2、教师引述:
  我国宋代有个诗人叫叶绍翁。有一年秋天,他离开家乡,独自在外。一个傍晚,他外出散步,触景生情,便提笔写下了一首诗,大家想知道写了什么吗?
  3、看图说话:
  (出示课文挂图)瞧,这就是叶绍翁所见到的情景,请大家仔细看图,说一说你们看到了什么。
  二、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
  放声朗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
  2、同桌互读:
  要求学生把这首诗读给同桌听、互相评议、互相指点。
  3、自学古诗:
  借助课后注释或结合插图理解字词意思,划出不理解的词语。赞美家乡的诗歌
  4、小组合作学习:
  交流已读懂的字词、解决不理解的问题,老师巡回指导。
  5、课堂交流:
  小组指派代表交流,一起解决疑难问题。
  三、再读感悟,体会情感
  1、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浮现画面: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情景?
  2、小组交流,组内成员互相补充。
  3、指名描述画面,教师可相机引导学生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
  4、体会情感:
  假如你就是这个离乡背井、独自在外的诗人,看到眼前的情景,你会产生怎样的心情?
  5、感情朗读:
  带着这样的情感朗读古诗。通过赛读、评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好这首诗。
  四、图文结合,熟读成诵
  根据诗意,参照插图,熟读课文,练习背诵。
  五、指导写字
  1、出示要写的字。
  2、让学生观察范字,交流识字写字经验。
  3、学生练习书写生字。
  六、拓展活动
  你还读过哪些诗人所作的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古诗,读或背给同学听听。
 
古诗微课教学设计案例篇2
  两首古诗在内容上是有联系的,都是写童年生活的。在学习课文时,既可以把两首诗放在一起,进行比较教学,让学生通过自学,体会其内容上的相似之处,感悟童年生活因环境而不同,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乐;又可以重点学一首,放手让学生自学其他一首。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所以两种教学设计都是着眼于学生的自主学习。
  教学《牧童》可以这样安排教学环节:
  一、介绍诗人,激发兴趣
  大家听说过“八仙过海”的故事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牧童》相传就是八仙中的“吕洞宾”写的。吕洞宾到底是不是神仙我们不知道,但历史上确实有吕洞宾其人,他原名叫做“吕岩”,是唐代人。吕岩考过科举,做过县令。后来唐代暴发了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时局动荡,吕洞宾就带家人躲入山中修道。最后不知去向,传说他已经得道成了神仙。
  相信通过这一段导语,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会被大大的激发起来,他们肯定会迫不及待想知道神仙写的诗会是什么样的,这时候我们要投其所好,赶紧进入第二个环节的教学。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这个环节主要通过三次朗读,达到对古诗的初步理解。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古诗《牧童》:
  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2、指名读诗,正字音。尤其注意“铺、蓑”的读音。
  3、反复多读几遍这首诗,通过,结合课文注释,想想词语的意思,想想这首诗大体写什么。把不理解的地方勾画出来。
  4、指名交流,适时点拨。
  通过以上的三读,学生对这首古诗有了自己的理解,但是自己的这种理解到底准不准确,这时候需要教师适时的点拨,很自然的进入第三个环节的学习。
  三、再读古诗,理解诗意
  这个环节可以分四步进行:
  1、再读古诗,想想每句诗的意思,可以与人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