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乡偶书》的古诗鉴赏
  《回乡偶书》的古诗鉴赏
  回乡偶书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诗文说明】
  年少时就离开了家乡,直到垂暮之年才回到日夜思念的家园,虽然乡音还没有转变,但鬓发已被秋霜染白。那些孩子从未见过我,新奇地笑着问我这个客人从什么地方来。
  【词语说明】
  衰:疏落,指头发白了,少了。
  【诗文赏析】
  风华正茂时离开家园,回家时已经两鬓苍苍,家乡的儿童也把他当成外来客。面对着熟识而又生疏的环境,这一切怎能不让他伤怀呢?时间易逝,世事沧桑,弹指间的感慨在俭朴无华的语言中自然地抒发出来。
  《回乡偶书》的古诗鉴赏
  回乡偶书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贺知章诗鉴赏
  这首诗为天宝三年〔744〕诗人归隐永兴时所作。
  偶书指因偶有所感而即兴写下来的文字,原作二首,这是第一首。诗中运用对比的艺术手法,细致传神地表达了诗人重返阔别数十年的家乡时那种既感喜悦又觉生疏的繁复感情,读来觉得入情入理,亲切自然。
  首句少小离家老大回,以简洁平实的语言概括了自己大半生的经受。通过少小与老大、离与回等词语的反比,突出离乡时间之久。
  次句乡音无改鬓毛衰,那么通过变〔鬓衰〕与不变〔乡音无改〕的对比,表现出诗人尽管客游他乡多年但思恋故土之心始终没有转变的老而弥笃的情怀。三、四句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是从诗人的角度宕开,以儿童的角度描写家乡人对自己还乡的反应,
其中也暗含了诗人这家乡原来的小主人与今日的小主人 儿童之位置变换的对比,使画面立刻呈现为欢快明亮的喜庆调。你看,见到诗人这须发皆白、老态龙钟的生疏人扶杖归里,孩子们立即蹦蹦跳跳地围拢来,不等诗人开口,他们就很有礼貌地抢着称诗人为客,笑问客从何处来,真是妙笔神来,谐趣无穷。一个笑字就把诗人多年的思乡之恸都一下子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这首诗虽名之为偶书,但在语言运用上也是颇具匠心的。语言通俗自然,很接近口语,但同时异样凝炼,富于概括力,令人回味无穷。
  《回乡偶书》的古诗鉴赏
  回乡偶书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说明
  1、少小离家:贺知章三十七岁中进士,在此以前就离开家乡。回乡时已年逾八十。
  2、无改:没什么改变。一作“难改”。
  3、衰:疏落。
  4、相:带有指代性的副词。相见,即看见我;不相识,即不认识我。
  古诗赏析
  贺知章〔659—744〕唐代诗人,字季真,自号“四明狂客”,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县〕人。
  这首诗写自己回到久别家乡时的喜悦与感慨,写得生动含蓄,富有生活情趣。
  首句点明是回乡之作,“少小离家”与“老大回”句中自对,突出了诗人离乡之久,回乡之晚,概括地写出了自己四十多年久客他乡的事实。
  次句“乡音无改鬓毛衰”承接上句,写自己的衰弱之感。漫长的岁月,催老了自己的容颜,然而乡音仍旧不改。诗人以不改的乡音衬托改变了的鬓毛,抒 发了自己久而愈深、老而弥笃的乡土之情。
  三、四句“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写儿童问话这一饶有趣味的生活场面。由于久客他乡,家乡的孩子都不认识他,把他当作远方来的客人, 围上来有礼貌地加以询问。“笑问客从何处来”一句极为精采,只要稍加想象,儿童天真活泼的神态及诗人微微感到惊异之后不觉有些好笑的感情改变,便会出现在 读者眼前。
  贺知章一生仕途顺当,年逾八十告老还乡时,玄宗皇帝亲自作诗送别,还将镜湖赐给他,太子和百官为他饯别,可以说是“衣锦荣归”,但诗人没有描写 那些为世俗所羡的情态,只是刻划一个久客回乡的一般人的真情实感。这一点与史籍记载贺知章一生旷达豪迈、不慕荣利是全都的。
  《回乡偶书》教案
  一、导入
赞美家乡的诗歌
  1、同学们,有句话说得好: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从小到大,你们肯定积累了不少的古诗词,今日,老师带来了一些图画,看看哪位同学能给它配上诗句?我们先来看第一幅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