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教案《毫米、分米的认识》
三年级数学教案《毫米、分米的认识》
三年级数学教案《毫米、分米的认识》1
  教学目标
  1、通过使学生经历猜测、探索、验证的过程来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
  2、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简单的推理能力。
  3、结合具体内容向学生渗透长度单位来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的观点,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在建立长度观念时,对毫米、厘米、分米、米之间的关系易混淆,故教学时应讲清它们之间的关系,比较它们的长短,使学生能正确、深刻地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投影仪(或挂板)、米尺;学生准备直尺一把、一枚一分硬币、一枚一元硬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播放课件:毫米和分米的认识——快乐学堂——由浙江大学网络信息系统有限公司提供
  由学生测量的结果引入毫米。或者由下面的游戏引入。
  测量游戏:同学们,你们每组桌上有一个篮子,篮子里有几种东西(“一元硬币、一分硬币”各一枚、一张纸条、一块橡皮),请你们看看分别是什么?谁能用尺子准确测量出它们的长度或厚度?(小组合作)然后小组汇报。
  猜测:一元硬币的厚度。测量一枚1元硬币或1分硬币的厚度为什么不能用以前学过的长度单位来表示呢?(学生自由发言)
  一枚1元硬币(1分硬币)的厚度用米或厘米做单位都不合适,这时我们就要用到比厘米更
小的新的长度单位——毫米。(板书:毫米)
  二、探索新知
  1.认识毫米。
  继续播放课件:毫米和分米的认识——快乐学堂——由浙江大学网络信息系统有限公司提供
  观察自己的直尺,你有什么新发现?(同桌交流)
  汇报交流:1厘米中间的每一个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用两支笔的笔尖指着,一毫米一毫米地数1厘米中有多少个1毫米?
  直尺上除了厘米刻度外还有更小的格。一厘米间的每一个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1厘米里面有10个1毫米。
  (板书:1厘米=10毫米)。
  你身边什么物体的实际长度接近1毫米?
  用手势表示出1毫米、5毫米、10毫米的长度。
  练习:
  量出一枚1分硬币的厚度。
  填一填:
  2.认识分米。
  (1)引入分米。
  动手操作:用学生尺或米尺量自己的课桌宽是多少?(当学生用“米”做单位量时,课桌宽不够1米,用“厘米”做单位时,一一测量很麻烦。)
  独立探索:你感觉用一个多长的长度单位量课桌的宽比较合适?
  汇报交流,引导学生想象:如果有一个比厘米大而又比米小的长度单位就好了。
  像量课桌这样的物体长度时用米、厘米或毫米做单位都不合适,我们就要创造一个新的长
度单位。
  ⑤互相讨论:这个单位规定为多长合适?学生讨论(得出以“10厘米”为一个单位比较好)汇报并说明理由;从而引出“分米”。(板书,把课题补充全:分米的认识)
  (2)问:1分米等于多少厘米?(板书:1分米=10厘米)。
  用手势表示出1分米的长度,表示出2分米的长度。
  (3)学生用直尺量1米长的绳子,每1分米作一个记号,问:1米里面有几个1分米?(板书1米=10分米)
  (4)练习
  与同桌互量从手腕到指尖有多长?
  三、利用知识,解决问题
  继续播放课件:毫米和分米的认识——练习区——由浙江大学网络信息系统有限公司提供
  1.量出数学教科书的宽是几分米几厘米几毫米?(1分米4厘米4毫米)
  2.在()里填上合适的单位(投影或挂板出示)。
  一把米尺的长是1(),一把米尺的长是10(),一把米尺的`长是100()
  一个墨水瓶高约1(),教室的门高约是2(),宽约是1()
  四、看书质疑,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我们用什么方法可以即直观又准确地记住它们之间的关系呢?
  五、板书设计:
  1、毫米、分米的认识
  2、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
三年级数学教案《毫米、分米的认识》2
  教学内容:教材例2、例3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
  2、知道分米与厘米、分米与米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3、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会用分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4、在实际操作中,增强学生合作交流意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难点:分米与厘米、分米与米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教学过程:
三年级数学日记
  一、回顾旧知,活动引入
  (一)回忆已学过的长度单位,请同学们分别用手势表示1毫米、1厘米、1分米。请大家用
手势表示1米大约有多长?1厘米大约有多长?1米等于多少厘米?
  (二)思考:要量课桌的长度,你觉得用哪个长度单位比较合适,为什么?(用毫米太小了,用米又太大了,应该用厘米比较合适)
  (三)估计一下课桌的长度。
  (四)请学生量课桌长度,可用1厘米长的手势去估量,也可以用自己的学生尺去量,看谁量得既准确又快。
  1、每个学生动脑筋,尝试用各种方法来测量。
  2、在4人小组内交流各人的测量方法,评评优劣。
  3、选几个小组来反馈信息。预设学生可能选择以下几种测量方法。
  (1)用1厘米的长的手势去估量。
  (2)用学生尺去测量,如尺子最大刻度为12厘米,然后将一个个12厘米相加。
  (3)用学生尺10厘米10厘米地量,并相加,最后一次与不足10厘米的长度再想加。
  (4)先请学生自评测量方法的优劣,再请他评,最后选出最优方案。
  二、主动探索,学习新知
  (一)初识分米
  通过反馈交流,引导学生想象:由于课桌比较长,用厘米做长度单位来量还是比较麻烦,如果有一个比厘米大而又比米小的长度单位就好了。
  互相讨论:这个单位规定为多长合适?引导学生根据以上测量方法讨论(得出以“10厘米”为一个单位比较好)汇报并说明理由;从而引出“分米”(板书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