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周长教学设计及评析
            霍山县与儿街明德小学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周长》( 什么是周长)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事物或图形,通过观看、操作等实际活动熟悉周长。
2、能够测量并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等平面图形的周长。
3学生能够结合具体的情境,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
1、熟悉、明白得周长的含义。
2、测量并计算平面图形的周长。
教具预备
          多媒体课件、形状不一的树叶、剪纸、直尺、皮尺等。
教学进程
一、故事导入
(教师出示一片树叶)问:同窗们这是什么?(生:树叶)
师:这是益虫七星瓢虫的家乡。(师在树叶上固定一点后,说明那一点确实是七星瓢虫的家)
师:七星瓢虫是村里的黑猫警长,它天天都尽职尽责守护自己的村落,专门在夜里七星瓢虫都要沿着村落的周边转一周,如此它才能安心。你瞧七星瓢虫在巡逻呢。(教师一边讲解,一边用课件演示:在树叶上描出七星瓢虫所通过的线路)
师:七星瓢虫所通过的路老是沿树叶的什么部位,它叫树叶的什么长?你能起个贴切名字吗?(结合学生的回答师板书:周长)
评析三年级数学日记以农村学生最多见的、最喜爱的益虫七星瓢虫和儿童喜闻乐见的黑猫警长的故事,为“周长”的教学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造成一种“未成曲调先有情”之势,还紧扣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为下面的学习开拓了空间。
二、新授:
(一)、描一描
1、出示形状不一的树叶,让学生别离描出它们的周长。
2、出示简笔画:树叶(有柄)、大雁、桥墩、汽车等(见教材第44页)
让学生描出它们的周长。
3、出示剪纸。(中间挖有图案的树叶)
让学生描出树叶的周长。
4、小结:周长的概念。(组成图形外边缘的一条封锁的边线)
(二)、摸一摸
1、你能从咱们身旁一个例子说一说什么是周长吗?
同桌合作一、摸一摸物体的边线。
2、抽代表汇报活动结果。(能够边说边摸)
(三)、量一量
1、大伙儿了很多,看来周长在咱们生活中无处不在,而且周长应用超级普遍。比如,咱们去做裤子时,裁缝都要量一量你的腰一周有多长,也确实是咱们平常说的腰围。
2.同窗先估量一下自己的腰围大约是多少厘米,估量的不准,如何办呢?(注意测量方式的指导)汇报测量结果。
3、小结:通过前面的学习,教师发觉同窗们擅长观看、爱动脑筋,因此想请你们参加下面的闯关竞赛,有爱好吗?
出示教材第45页第23题,让学生操练。
4、评出优胜者。
5、让学生谈谈本节课收成与感想。
评析:这几项实践活动的教学,营造了宽松的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情感和态度,小孩们一上课就迅速投入到喧闹而又猛烈的学习情境当中,当他们用自己的小手去“描”、“摸”、“量”周长时,小孩们深刻地感受到数学原先离自己这么近,从而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距离。
三、总结:
咱们通过七星瓢虫的故事学到了一个新知识——周长,不仅如此,咱们还会描出周长、摸出周长、量出周长。咱们真感激七星瓢虫。可是七星瓢虫却搬家了(出示图片1师生一路描出图片1的周长)师:七星瓢虫住了一段时刻后,感觉那个新村落巡逻线路太长了,它发觉邻村的似乎短一些,它又搬到邻村去了。(出示图片2)【图见板书】
它的方式对吗?什么缘故?
讨论交流后汇报。
评析:以七星瓢虫的故事来终止本节课,使本节课自始至终将同窗们置于童话故事中,始终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但在学习目标上却将学生带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拓展学生的视野与试探的空间。
四、作业
将本节课的收成及感想写在数学日记里。
评析:课后作业充满了挑战性与活力,既激发学生围绕具体的数学内容展开,以使学生在数学的学习上到自我,从而表现自我,取得成功的体验。同时也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一个开放的舞台,让学生的思维自由地驰骋。
板书设计:
              周长
    构成图形外边缘的一条封闭的边线
(1)                            (2)
总评
本节课最鲜明的特是:“一洗所谓观摩课的铅华,还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之本”,但本节课却于朴素中闪耀着教师聪慧的光芒,平实中凸显学生人性的跃动。具体表现了以下两方面的“”。
一、用活教材内容
1)、活瓢虫取代闲蚂蚁
教师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是一种观念与方式的飞跃,从用教材中的材料教,到选择、设计适合的材料教,是一种制造与进展。小学教师面临的是极小的儿童,而这些年龄时期的儿童是极富想象与空想的,他们的世界千奇百怪、彩斑斓。儿童感爱好的“现实生活”,成人往往以为不可理喻,因此,作为教师必需要拥有一颗纯真的童心,擅长从儿童的心理特点动身,选择他们乐于同意、乐于试探的学习素材。教师正是借助七星瓢虫吃害虫这一“生活现象”来构造七星瓢虫是“黑猫警长”捍卫自己的家乡的童话故事,多媒体课件变静态为动态,不仅让儿童形象直观地明白得了“周长”的含义,更于潜移默化中感受了“酷爱家乡”、“爱
惜益虫”的思想,实现了学科之间的融会贯通。如此一只忙活着的七星瓢虫的故事,远比教材上那“闲”蚂蚁爬“周长”来得更生动,更耐人寻味。
2)、活总结代替死说教
众所周知将一个知识点上纲上领地概念化、公式化、并进行说教似乎是老教材、旧教法的老例,因此课改后的教学,概念化、公式化的总结几乎微乎其微,课改者都在避“穿新鞋走老路”之嫌。本节课教学的重难点之一是明白得“周长”的含义,但关于周长的含义教材中一样没有明确给出,而是让学生通过探讨,自己去领会要领。而本节课在这点上实现了斗胆的冲破,学生由“七星瓢虫走边线”很感性地熟悉了周长,再通过“描一描”、“摸一摸”、“量一量”的三个小活动也慢慢揭开了“周长”面纱。这是学生厚积的功效,但这时学生脑海里的“周长”的概念仍很零散,不够系统化,碰到特殊情形往往就卡壳,在这种情形下极需引导,点破那层“窗户纸”——让学生自我总结“周长”的含义即要领,从而实现厚积而薄发。如此学生的思维进程也由发散式训练转向收敛式训练,让两种思维方式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