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知识点整理
第一篇:宇宙与地球
1、宇宙中最基本的天体是:恒星和星云
2、恒星特点是:由炽热的气体组成;能自行发光发热;球状
3、星云的特点是:由气体和尘埃物质组成;成云雾状
(和恒星比较,星云由质量大,体积大,密度小的特点)
4、行星的特点是:绕恒星运动;质量大到自身引力足以使它变成球体;能清除其轨道周围物体
5、天体系统的层次依次是: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
                                                    总星系
                                        河外星系
6、太阳系八大行星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7、八大行星绕日公转具有:共面性、同向性、近圆性
8、太阳系八大行星分类
包括
特点
类地行星
水星,金星、地球、火星
质量小,平均密度大,中心有铁核
巨行星
木星、土星
平均密度小,由氢氦氖等组成
远日行星
天王星、海王星
离太阳远
9、太阳的外部结构
太阳活动
周期
太阳活动的影响
光球层
黑子
11
黑子和耀斑增多时,抛出的大量高能带点粒子流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使全球的天气和气候产生异常扰乱地球的磁场,产生“磁暴”
球层
耀斑、日珥
日冕层
太阳风
10、地球上由生命物质存在的条件是:
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地球表面的温度适中
地球的质量与体积适中——地球由大气层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周期适中——昼夜更替和季节轮回的节奏适中
地球处于稳定而安全的宇宙环境中
11、月球表面的特征
月球的体积质量小——吸引力小——基本没有大气——漆黑、寂静、温差大、荒凉
12、月球自转、公转的方向和周期相同(27.32日)——地球上永远看到同一个月面
13、月相(29.32日)
月相
日地月位置
时间
潮汐
天文现象
新月
大致一条直线,月球在中间
初一(朔)
大潮
日食
上弦月
日地连线和月地连线垂直
初七、初八
小潮
满月
大致在一条直线,地球在中间
十五(望)十六
大潮
月食
下弦月
日地连线和月地连线垂直
廿二、廿三
小潮
14、潮汐的影响:顶托河流如海,沿海水资源盐度上升;加剧海岸的侵蚀;潮汐能,发电;利用涨潮巨轮进港;利用潮汐捕鱼和晒盐;旅游。
15、太空强资源:空间资源;太阳能资源;矿产资源(氦—3);环境资源(微重力,高真空,
强辐射,超低温)
16、地球自转、公转的基本概念
方向
周期
速度
自转
自西向东,
北极上空逆时针,南极上空顺时针
恒星日:23564
太阳日:24
角速度:(南北极点为零)处处相等
线速度:(南北极点为零)赤道最大,向两极递减
公转
自西向东,
北天极逆时针,
南天极顺时针
恒星年:3656910秒;回归年:36554846
   
           
17、地转偏向力:北半球向运动方向的右方偏;南半球向运动方向的左方偏
18、二分二至
节气
春分
夏至
秋分
冬至
日期
321
622
923
1222
太阳直射点
00
赤道
23026’N
北回归线
00
赤道
23026’S
南回归线
正午太阳高度
赤道最大(900)向南北递减
北回归线最大(900
向南北递减
赤道最大(900)向南北递减
南回归线最大(900
向南北递减
昼夜情况
全球昼夜等长
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纬度越高,昼越长,也越短,北极圈及其以北有极昼;南半球相反
全球昼夜等长
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纬度越高,夜越长,昼越短,北极圈及其以北有极夜;南半球相反
第二篇岩石与地貌
1、全球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亚欧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太平洋板块
2、六大板块在软六层上滑动,板块的边界(生长边界、消亡边界)地壳运动活跃,板块内部比较稳定。
3、板块构造学说解释:
喜马拉雅山(青藏高原)的形成: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印度洋板块俯冲到亚欧板块的下面,使亚欧板块的南缘隆起,形成喜马拉雅山脉(青藏高原)。
安第斯山脉的形成: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块碰撞,南极洲板块俯冲到美洲板块的下面,使美洲板块的西部隆起,形成安第斯山脉。
科迪勒拉山系的形成:太平洋板块、南极洲板块与美洲版块碰撞,太平洋板块、南极洲板块俯冲到美洲板块的下面,使美洲板块的西部隆起,形成科迪勒拉山系。
太平洋西部的深海沟—链状岛弧形成: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碰撞,太平洋板块俯冲到亚欧板块的下面,使亚欧板块的东部隆起,形成深海沟—链状岛弧。
东非大裂谷的形成:非洲板块的内部张裂形成。
大西洋的形成:美洲板块与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做张裂运动,形成大西洋。
4、地震的相关概念:
震级:地震所释放的能量的大小,震级相差一级,释放的能量相差30倍。
地震烈度:地震的破坏程度,影响地震烈度的因素由震级的大小、震中距、地面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地震发生的时间、人口的密度、经济发展水平和灾后的措施等。
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不同的地区地震烈度是不同的。
震源深度
震源
震中
震中距
5、地震波包括横波和纵波
横波:速度慢,只能通过固态介质
纵波:速度快,能通过固态、液态、气态介质
地震发生时,纵波先于横波到达地表,所以位于震中的人先觉察到上下颠簸,在左右、前后摇晃。
6、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位于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美洲板块及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位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
7、按照形成原因,岩石分为三大类
岩石类型
成因
特点
举例
形成山体
岩浆岩
侵入岩
岩浆活动
矿物晶体颗粒较粗
花岗岩
华山、衡山、普陀山、黄山
喷出岩
矿物晶粒细小,多气孔
玄武岩
长白山、富士山、大洋洋底
沉积岩
外力作用
层理构造;化石
石灰岩(太湖石)
张家界
变质岩
变质作用
片理构造
大理岩,石英岩
泰山
8、地壳中含量前三位的化学元素:氧、硅、铝
9、地貌类型
10、等高线地形图
地形类型
地形特点
等高线分布特征
平原
海拔小于200米,起伏小
等高线数值小于200米,稀疏
高原
海拔在500米以上,顶部平缓
中央等高线稀疏,边缘等高线密集,数值由中央向边缘减小
山地
山峰海拔500米以上,相对高度200米以上
等高线密集,表示河谷的等高线呈V字形
丘陵
海拔500米以下,相对高度小于200米
等高线较疏,弯曲处较缓和
盆地
中央低平,四周高
中央等高线稀疏,边缘等高线密集,数值由中央向边缘增加
陡崖
若干条等高线几乎重叠在一起
山峰
等高线闭合,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减低
洼地
等高线闭合,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增加
鞍部
两个山顶之间的低地
山脊
等高线向低值区弯曲
山谷
等高线向高值区弯曲
第三篇:大气与天气、气候
1、大气的组成
①干洁空气:氮气、氧气、二氧化碳、臭氧等
②水汽
③尘埃
2、大气的垂直分层:
自下至上依次是: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电离层)、散逸层
对流层的特点:气温随高度的增加逐渐降低(气温直接来源于地面的长波辐射);对流运动为主;水汽和尘埃集中;天气和气候变化明显。
平流层的特点:气温随高度的增加增加(臭氧层);平流运动为主;水汽和尘埃少(最佳航空飞行层)
3、大气圈对地球生命的保护作用
①防弹衣:
②遮阳伞:臭氧吸收紫外线;大气成份对太阳辐射反射、吸收、散射;使地球表面白天的温度不会太高
③保温被:大气逆辐射使夜间的气温不会太低
4、热力环流
B1低压
C1低压
A1高压
C高压
B高压
A低压
5、全球气压带和风带
赤道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带
极地高气压带
极地高气压带带
极地东风带
西风带
信风带
中伟西风带
信风带
极地东风带
气压带、风带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地球上不同的地区接受的太阳辐射量差异造成的,全球气压带、风带会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移动:北半球夏季,全球气压带、风带北移;北半球冬季,全球气压带、风带南移。
6、世界主要气候类型
7、气旋和反气旋
气压
中心气流
运动
水平方向气流运动
对天气的影响
气旋
(台风)
低气压区
上升
北半球:逆时针的由四周向中心辐和
多阴雨天
南半球:顺时针的由四周向中心辐和
反气旋
(寒潮)
高气压区
下降
北半球:顺时针的由中心向四周辐散
晴朗、干燥
南半球:逆时针的由中心向四周辐散
高一地理8、锋面
类型
概念
锋面过境是的天气
锋面过境后的天气
分布
冷锋
冷空气主动向暖空气运动
大风、降温、雨雪
天气转晴、气温下降、气压上升
北方秋冬季节
暖锋
暖空气主动向冷空气运动
连续性降水
天气转晴、气温上升、气压降低
准静止锋
(梅雨)
冷暖空气势力相当,锋面移动缓慢
阴雨连绵、闷热潮湿
6、7月份江淮地区
9、季风气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