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
        徐志摩
空里的一片云,
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讶异,
  更无须欢喜——
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记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偶然?赏析:
诗史上,一部洋洋洒洒上千行长诗可以随似水流年埋没于无情的历史沉积中,而某些玲珑之短诗,却能够经历史年代之久而独放异彩。这首两段十行的小诗,在现代诗歌长廊中,应堪称别备一格之作。
    这首?偶然?小诗,在徐志摩诗美追求的历程中,还具有一些独特的“转折〞性意义。按徐志摩的学生,著名诗人卡之琳的说法:“这首诗在作者诗中是在形式上最完美的一首。〞〔卡之琳编?徐志摩诗集?第94页〕新月诗人陈梦家也认为:“?偶然?以及?丁当-清新?等几首诗,划开了他前后两期的鸿沟,他抹去了以前的火气,用整齐柔丽清爽的诗句,来写那微妙的灵魂的秘密。〞〔?纪念徐志摩?〕。确实,此诗在格律上是颇能看出徐志摩的功力与匠意的。全诗两节,上下节格律对称。每一节的第一句,第二句,第五句都是用三个音步组成。如:“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壳,〞每节的第三、第四句那么都是两音步构成,如:“你不必讶异,〞“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在音步的安排处理上显然严谨中不乏洒脱,较长的音步与较短的音步相间,读起来纡徐沉着、委婉顿挫而朗朗上口。而我在这里尤需着重指出的是这首诗歌内部充满着的,又使人不易发觉的诸种“张力〞结构,这种“张力〞结构在“肌质〞与“构架〞之间,“意象〞与“意象〞之间,“意向〞与“意向〞之间诸方面都存在着。独特的“张力〞结构应当说是此诗富于艺术魅力的一个
奥秘。
  所谓“张力〞,是英美新批评所主张和实践的一个批评术语。通俗点说,可看作是在整体诗歌的有机体中却包含着共存着的互相矛盾、背向而驰的辨证关系。一首诗歌,总体上必须是有机的,具各整体性的,但内部却允许并且应该充满各种各样的矛盾和张力。充满“张力〞的诗歌,才能蕴含深刻、耐人咀嚼、回味无穷。因为只有这样的诗歌才不是静止的,而是“寓动于静〞的。打个比方,满张的弓虽是静止不动的,但却蕴满饱含着随时可以爆发的能量和力度。
  就此诗说,首先,诗题与文本之间就蕴蓄着一定的张力。“偶然〞是一个完全抽象化的时间副词,在这个标题下写什么内容,应当说是自由随意的,而作者在这抽象的标题下,写的是两件比拟实在的事情,一是天空里的云偶尔投影在水里的波心,二是“你〞、
“我〞〔都是象征性的意象〕相逢在海上。如果我们用“我和你〞,“相遇〞之类的作标题,虽然未尝不可,但诗味当是相去甚远的。假设用“我和你〞、“相遇〞之类谁都能从诗歌中概括出来的相当实际的词作标题,这抽象和具象之间的张力,自然就荡然无存了。
  再次,诗歌文本内部的张力结构那么更多。“你/我〞就是一对“二项对立〞,或是“偶尔投影在波心,〞或是“相遇在海上,〞都是人生旅途中擦肩而过的匆匆过客;“你不必讶异/更
无须欢喜〞、“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都以“二元对立〞式的情感态度,及语义上的“矛盾修辞法〞而呈现出充足的“张力〞。尤其是“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一句诗,那么我以为把它推崇为“新批评〞所赞许的最适合于“张力〞分析的经典诗句也不为过。“你〞、“我〞因各有自己的方向在茫茫人海中偶然相遇,交会着放出光辉,但却擦肩而过,各奔自己的方向。两个完全相异、背道而驰的意向——“你有你的〞和“我有我的〞恰恰统一、包孕在同一个句子里,归结在同样的字眼——“方向〞上。
  作为给读者以强烈的“浪漫主义诗人〞印象的徐志摩,这首诗歌的象征性——既有总体象征,又有局部性意象象征——也许格外值得注意。这首诗歌的总体象征是与前面我们所分析的“诗题〞与“文本〞间的张力结构相一致的。在“偶然〞这样一个可以化生众多具象的标题下,“云——水〞,“你——我〞、“黑夜的海〞、“互放的光亮〞等意象及意象与意象之间的关系构成,都可以因为读者个人情感阅历的差异及体验强度的深浅而进行不同的理解或组构。这正是“其称名也小,其取类也大〞〔?易·系辞?〕的“象征〞之以少喻多、以小喻大、以个别喻一般的妙用。或人世遭际挫折,或情感阴差阳错,或追悔莫及、痛苦有加,或无奈苦笑,怅然假设失……人生,必然会有这样一些“偶然〞的“相逢〞和“交会〞。而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必将成为永难忘怀的记忆而长伴人生。
沙扬挪拉一首
----赠日本女郎
徐志摩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象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沙扬娜拉!
?沙扬娜拉一首?赏析:
写于1924年5月陪泰戈尔访日期间。这是长诗?沙扬娜拉十八首?中的最后一首。?沙扬娜拉十八首?收入1925年8月版?志摩的诗?,再版时删去前十七首〔见?集外诗集?〕,仅留这一首。沙扬娜拉,日语“再见〞的音译。
      1924年5月,泰戈尔、徐志摩携手游历了东瀛岛国。这次日本之行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在回国后撰写的?落叶?一文中,他盛赞日本人民在经历了消灭性大地震后,万众一心重建家园的勇毅精神,并呼吁中国青年“Everlasting yea!〞——要永远以积极的态度对待人生!
  这次扶桑之行的另一个纪念品便是长诗?沙扬娜拉?。最初的规模是18个小节,收入1925年8月版的?志摩的诗?。再版时,诗人拿掉了前面17个小节,只剩下题献为“赠日本女郎〞的最后一个小节,便是我们看到的这首玲珑之作了。也许是受泰戈尔耳提面命之故吧,?沙
扬娜拉?这组诗无论在情趣和文体上,都明显受泰翁田园小诗的影响,所短的只是长者的睿智和彻悟,所长的却是浪漫诗人的灵动和风流情怀。诚如徐志摩后来在?猛虎集·序文?里所说的:“在这集子里〔指?志摩的诗?〕初期的汹涌性虽已消减,但大局部还是情感的无关拦的泛滥,……〞不过这情实在是“滥〞得可以,“滥〞得美丽,特别是“赠日本女郎〞这一节,那萍水相逢、执手相看的朦胧情意,被诗人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
  诗的伊始,以一个构思精巧的比喻,描摹了少女的娇羞之态。“低头的温柔〞与“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两个并列的意象妥贴地重叠在一起,人耶?花耶?抑或花亦人,人亦花?我们已分辨不清了,但感到一股朦胧的美感透彻肺腑,象吸进了水仙花的香气一样。接下来,是阳关三叠式的互道珍重,情透纸背,浓得化不开。“蜜甜的忧愁〞当是全诗的诗眼,使用矛盾修辞法,不仅拉大了情感之间的张力,而且使其更趋于饱满。“沙扬娜拉〞是迄今为止对日语“再见〞一词最美丽的移译,既是杨柳依依的挥手作别,又仿佛在呼唤那女郎温柔的名字。悠悠离愁,千种风情,尽在不言之中!
  这诗是简单的,也是美丽的;其美丽也许正因为其简单。诗人仅以廖廖数语,便构建起一座审美的舞台,将司空见惯的人生戏剧搬演上去,让人们品味其中亘古不变的世道人情!这一份驾诗驭词的功力,即使在现代诗人中也是罕有其匹的。而隐在诗后面的态度那么无疑是:既然岁月荏苒,光阴似箭,我们更应该以审美的态度,对待每一寸人生!
新月派介绍
新月派是现代新诗史上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受泰戈尔?新月集?影响.该诗派大体上以1927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自1926年春始,以北京的?晨报副刊•诗镌?为阵地,主要成员有闻一多、徐志摩、朱湘、饶孟侃、孙大雨、刘梦苇等。他们不满于"五四"以后"自由诗人"无视诗艺的作风,提倡新格律诗,主张"理性节制情感",反对滥情主义和诗的散文化倾向,从理论到实践上对新诗的格律化进行了认真的探索。
    前期他们不满于五四以后自由诗人无视诗艺的作风,提倡新格律诗,主张"理性节制情感",反对滥情主义和诗的散文化倾向,从理论到实践上对新诗的格律化进行了认真的探索。闻一多在?诗的格律?中提出了著名的三美〞主张,即音乐美〔音节〕、绘画美〔词藻〕、建筑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 〞。它是针对当时的新诗形式过分散体化而提出来的。这一主张奠定了新格律学派的理论根底,对新诗的开展作出了一定的奉献。因此新月派又被称为"新格律诗派"。新月派纠正了早期新诗创作过于散文化弱点,也使新诗进入了自主创造的时期。
    后期新月派提出了"健康"、"尊严"的原那么,坚持的仍是超功利的、自我表现的、贵族化
的"纯诗"的立场,讲求"本质的醇正、技巧的周密和格律的谨严",但诗的艺术表现、抒情方式与现代派趋近。
现代诗赏析 
闻一多、徐志摩与新月派的诗歌创作
闻一多:中西文化矛盾冲突中的爱国主义诗篇——
一、生平及创作:
生平:闻一多(18991946)
代表作:诗集?红烛?〔1923、9〕多写于留美期间——浪漫主义情调有唯美主义的印痕,形式上主要是自由体形式。
?死水?〔1928、1〕写于诗人回国之后——实践其新诗格律化的主张,典范的新格律诗。颇具古典主义倾向,现实主义大大增强。
1931年,发表长诗?奇迹?后,便搁笔停止了诗歌创作。
二、新月诗派的诗歌艺术主张
新诗格律化的核心内容——诗歌“三美〞的艺术主张——讲义P92
1、音乐美〔听觉—音尺、平仄、韵脚〕——音节的整齐与和谐。
音尺由音节构成,音尺数量相同,节数不同的排列,造成听觉上的抑扬顿挫、和谐统一的效果。
2、建筑美〔视觉—节的匀称与句的均齐——句与句之间匀称,行与行之间对称〕
3、绘画美〔感觉—词藻,鲜明的彩感〕
新诗格律化的典范之作——?死水?赏析
闻一多在?死水?中学习和借鉴了西方现代诗的反讽方法和“以丑为美〞的艺术原那么。诗的中间三节,展开丰富的想象,竭力把死水内在的丑恶东西,充分地涂饰以美丽的外形,以鲜明的彩和响亮的声音,反讽死水的肮脏、霉烂、黯淡、寂静。美与丑的交织反差,造成令人耳目一新的艺术效果。
?死水?是闻一多实验他的“三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新体格律的典型。这首诗格律极严。全诗共五节,从内在节奏到外在形式都十分严整。
?死水?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
不如多仍些破铜烂铁,
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shui—2232
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Lun—2322
不如↘/多仍些↗/破铜↘/烂铁,↗tie—2322
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Geng—2322
每节四行,每行由三个“二字〔音〕尺〞和一个“三字〔音〕尺〞构成,节奏相同,字数也相同,各节大体均押abcb型的二四脚韵。
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 cui
铁罐上/锈出/几瓣/桃花; hua
再让/油腻/织一层/罗绮, qi
霉菌/给他/蒸出些/云霞。 xia
让死水/酵出/一沟/绿酒, jiu
飘满了/珍珠似的/白沫; mo
小珠/笑一声/变成/大珠, zhu
又被/偷酒的/花蚊/咬破。 po
那么/一沟/绝望的/死水, shui
也就/夸得上/几分/鲜明。 ming
如果/青蛙/耐不住/寂寞, mo
又算/死水/叫出了/歌声。 sheng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shui
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 zai
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 ken
看他/造出个/什么/世界。 jie
自由主义的性灵诗魂——徐志摩
一、作家生平
徐志摩:〔1897——1931〕,原名章垿,浙江海宁人。
张幼仪——徐志摩——陆小曼〔王赓〕
          林徽因——梁思成
二、四本诗集及诗风的变化
时间:〔1922年——1931年〕,10年
诗集:四本诗集:?志摩的诗?(1925)、?翡冷翠的一夜?(1927)、?猛虎集?(1931)和?云游?(1932)。
1、第—部诗集?志摩的诗?,不同程度地反映出了进步的人道主义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2、第二部诗集?翡冷翠的一夜?视野从时代、社会逐渐收缩到个人情爱之中。
3、?猛虎集?和?云游?,那么根本上沉醉于单独的低吟。
总:徐志摩诗歌的思想情调经历了一个从现实内容转向个人情怀,从揭露社会黑暗转向陶醉于“自我〞隐秘的衰退过程。诗歌艺术技巧却日臻成熟和完善。
三、创作分期及思想内容
〔一〕分期:以1927年为界,徐志摩的诗歌创作分为前后两期。
前期:诗作主要收集在?志摩的诗?(1925)、?翡冷翠的一夜?(1927)
后期:诗作主要收集在?猛虎集?(1931)和?云游?(1932)。
〔二〕早期诗歌的思想内容:
对光明与自由理想的追寻及幻灭后的苦闷。
代表作:?为要寻一个明星?〔黄本P332〕、?海韵?〔名作P63〕
反映社会现实生活,同情普通人的悲哀与不幸,表达其博爱思想。
代表作:?先生! 先生!?、?叫化活该?、?盖上几张油纸?〔黑暗现实〕;?太平景象?、?大帅?、?人变兽?〔军阀统治〕。
描写爱情体验,打破世俗偏见,追求个性解放。
代表作:?雪花的快乐?〔爱情的追求与改变现实社会的理想联系在一起〕
歌咏大自然,把人生的终极理想寄托在自然中。
代表作?再别康桥?〔1928年11月〕。 
〔二〕后期诗歌的思想内容〔收?猛虎集?和?云游?两集〕——技巧臻于成熟,但表现了消极悲观的倾向。
1、表现失望、悲哀和颓废的情绪。代表作?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2、表现思想的混乱和阶级的偏见。代表作?西窗?、?秋虫?,流露出对革命的实践和理论的恐惧和敌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