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市三十四中学倪秀丽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深入理解什么是借物抒情。
2.掌握借物抒情的方法,学会选取某种事物,描绘它们的形态特征,并从中发现一定的象征
意义,借此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过程
(一).写作导航。
首先回顾学过的第二单元课文。这些课文大都通过对某种具体事物的描写来表达某种感情、志趣或思想观,也就是我们已经学习过的写作方法,借物抒情。例如:
⑴《月》描绘了充满寒光冷气的月亮,表达了作者改变这个冰冷世界,追求光和热的愿望。
⑵《浪之歌》紧紧围绕海浪对海岸的爱情来写,抒发了作者对祖国的情感。
⑶《海燕》描写了暴风雨来临之际,像“黑的闪电”在天空中飞翔的身姿,抒发了作者对革命的渴望,对革命先驱者的赞颂。
这些文章,都因为恰当地使用了借物抒情的写作方法,使作者的情感融于叙事或者对事物的描绘之中,自然而然,水到渠成。
(二).深入理解借物抒情。
借物抒情也称托物言志,就是通过对某种具体事物的描写来表达某种感情、志趣或思想观点。通常可以运用象征和联想达到借物抒情的目的。写好这类文章,要注意如下几点:1、立意要明确
写好这类文章,关键要把握好“物”与“情”之间的对应点,即二者要有密切联系,彼此契合。这类文章的写作,往往是作者从物的自然属性中发现了某种与人的社会属性——感情、品德、行为等相通或类似的东西,从而通过对物的人格化的描绘,或通过由物及情,由物及理,由物及意的联想,来抒发作者的某种感情,表达作者的思想、志趣或人生哲理等。如纪伯伦的《浪之歌》,作者紧紧围绕海浪对海岸的爱情来写,实际上是为了抒发自己对祖国的情感。
2、描写要具体
借物是虚,抒情是实;前者是手段,后者是目的。抽象的“情”只有借具体的浅近的“物”来表现,才能变得生动形象,易于领悟理解。因此,要善于以所寄之“情”的形态、性质、情境等方面的特征,对“物”加以描绘和渲染,从而使“情”表现自然恰当。
描写“物”时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将物的特征清晰地展示在读者面前,使人能见其形闻其声;要满怀真情,使人能受到感染;要把描写的重点放在与表现中心思想有联系的特征上;要善于选用词语,要善于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等。
3、议论要恰当
在记叙、描写中插入作者的看法,或是在记叙、描写的基础上进行总结性议论。所谓恰当,一是议论不能没话话,生拉硬扯,要做到确有见地;二是要以叙述、描写为基础,前后内容和谐统一;三是内容的深浅轻重要恰如其分,避免随意拔高;四是议论要从实际出发,当长则长,当短则短,适可而止。
4、过渡要自然
这类文章,要求作者插上想象的翅膀,上下几千年,纵横数万里,信笔写来,舒卷自如。这样写似乎很散,但他却要求“神不散”,因此要做到文章中除了有一根思想感情的红线外,还需要有较明显的却又是自然的句、段作为过渡。
(四)课堂小结
三.教学反思
自我感觉,本堂课的内容安排,比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借物抒情的作文,是在叙事或者描写事物之后,需要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抒情,叙事状物不难,难的是抒情,抒什么情,怎么抒情,所以课堂起始首先回顾刚刚学习过的第二单元的一些课文,因为这些文章学生比较熟悉,理解起来,降低了难度。然后才在知识点上强化,让学生有一个思维从具体到抽象的过渡转化过程。下一步,例文引导,再加分析,加强认识。等落实到写作上,就容易驾驭了。
抒情文章虽然如此,但仍然感觉,学生想写好这篇作文,会有很大的难度。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