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方法
一、重氛围营造,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氛围,是指一种文化环境。这种环境利于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滋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
(一)重环境熏陶
1、营造校园文化氛围。在教室的墙壁上张贴古代名人的画像和书法家撰写的名言警句,在黑板报专门开辟“民族文化快餐”,每天为学生提供一首或一段古诗文,以此来营造一种浓厚的文化氛围。
小学生读书手抄报2、建设家庭小书屋。为了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利用家长会的契机,号召每个家庭小书屋。让父母和子女携手阅读,一起交流,享受读书的乐趣,学生在浓厚的家庭读书氛围中得到熏陶、感染。
(二)重课堂拓展
1、激情导语引入。利用与课文相关的典故诗文,铺垫蓄势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和兴趣。通过与教材相关的名言警句、诗词赋文、传说故事、名人轶事等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以课文为基点,进一步向作者的其他作品扩展;以节选的文章为基点,向整篇(部)著作拓展;以课文为基点,向同类题材的作品扩展等。
2、学一篇带数篇。在教学活动中,从学生的实际和兴趣入手,拓展学习途径,为学生提供大量的经典古诗文,供学生诵读积累。我常教一篇并且启发学生背数篇。比如教完《村居》时,让学生诵读一些关于赞美春天的诗;学完《静夜思》时,让学生诵读一些关于怀乡思亲的诗;学完《赠汪伦》时,又让学生诵读一些关于送别友人的诗……学生们兴致盎然,积累多了,使他们融入了浓厚的古诗词学习之中,积淀学生的语文功底,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三)重竞赛活动
1、诗文背诵比赛。我组织学生进行了各种诗文背诵竞赛。人人都参与比赛,比一比哪一位同学背诵的古诗词、《三字经》、儿童诗或者对对子的数量最多,最有情感,就封他一个“诵读小能手”的称号,并在班内增设“背诵之星”等多种奖项来激发学生背诵诗文的兴趣和热情。孩子们的身心也在诵诗比赛中受到熏陶,于潜移默化中提高文化素养,深化文化底蕴。
2、写诵读心得。在背诵后,我经常让孩子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将叙事诗改写成小故事,如《宿新市徐公店》、《赠汪伦》、《村居》等一首首古诗词都成了学生练笔的好素材;有时还会让学生写一些诵读体会。这样由读到写,读写结合将想象到的情景和感受到的情感流于笔端,让诵读的内容更有效,教学更有味。
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同学们体味着经典诵读的快乐与幸福,尽情地吸收古诗文中的丰富营养,逐步
形成深厚的知识积累,综合能力得到了锻炼与培养,拓展了学生的文化视野,增加学生的中国古代出文化的积累,提高学生的学识修养和人文修养,全面提升了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二、促习惯养成,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对提高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小学生只有养成了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才能使之内化为语文核心素养。教育家和《课标》将“养成良好的学习语文习惯”作为语文学科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因此,应该促使小学生养成以下习惯:
(一)促阅读习惯
读书成为一种自觉的习惯,不是几天可以养成的,需靠平时持之以恒的训练。这种训练首先要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兴趣的培养可分为三个阶段:
1、能读阶段,这是阅读的初级阶段。这个阶段主要培养其对语文的兴趣,用诗歌、散文、对联、三字经等对学生加以引导,让其博闻强记,积累语言素材,逐步培养其对语言的兴趣。组织语文兴趣小组、语文社团活动,办手抄报、剪报、黑板报,使学生达到能读的目的。
2、善读阶段,这是阅读的中级阶段。这个阶段主要培养其对文章的理解,以提高听、说、读、写的理解,在感知语言材料后,就要及时地引导和帮助学生去理解语言材料所包含的内容和深刻含义,使其
阅读进一步深入。
3、喜读阶段,即兴趣阅读阶段。在这个阶段,读书已成为一种欲望,是阅读的最高境界,是对文章的仔细咀嚼、品味、评价、欣赏,是对文章更深层次的认识阶段。
(二)促积累习惯
1、诵读积累。古典诗词是中华灿烂文化中一朵瑰丽的奇葩。《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小学三个学段要求背诵出诗文 160篇(段)。我们采取化整为零,分而化之的方法,每天利用早读的时间,安排每个学生轮流当小老师领读一首古诗词、或四句《三字经》等,学生在集体跟读中初步感悟意思;回家后由家长督促背诵。这样,既不加重学生的负担,又能把诵读经典的乐趣与家人分享,让他们在宽松的环境中进行快乐的学习,激发了兴趣。
2、摘抄积累。俗话说得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阅读的同时,进行有效摘抄,是培养阅读能力,把所读内容内化吸收的好方法。新课标也有明确要求:要求学生在中高年级每学期要写一定数量的读书笔记。课外阅读与读书笔记相结合,让学生把课外阅读中见到的好词佳句摘抄下来,并写一定篇数的感悟。对于学生阅读能力、写作能力以及综合语文能力的提高的巨大作用,更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