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内劳动实践活动方案(6篇)
”通过漂流活动,让学生们在流动中传递知识和文明,在分享中培养诚信与友谊,在阅读中开阔视野、提升读书品味,感受快乐,懂得感觉、感动、感恩,让每一位同学拥有良好的阅读习惯,为全面提升学校教育水平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提供精神动力。使学校成为一个天然图书馆,让学生爱上阅读。
三、活动主题:
读书伴人生,书香满校园。
四、活动口号:
同享读书趣,好书伴我行。
五、活动过程:
(以班级为单位组织漂流活动)
(一)准备发动
1、本着主动自愿的原则,每个学生至少捐助一本有质量的、可读性强的图书,写上捐书者的姓名、班级
和寄语。班主任与学生共同将选出参加漂流的书籍进行登记。
2、制出一定数量的“图书漂流卡”。
3、班主任对准备漂流的图书认真把关。辅导学生填写好图书漂流卡,粘贴在书的第二页,准备漂流。
4、用红丝带将书籍捆扎好。
5、两位班主任分别向本班家长委员会成员发出邀请,邀请家委会成员按时来学校参加“好书漂流书香满园”活动。其中各邀请一位家长做典型发言准备。
6、两个班级各一位学生代表做发言准备。
(二)具体实施
1、确定对漂班级,共同交流、修订活动方案。
2、启动图书漂流仪式,开展图书漂流活动。
田老师宣布“好书漂流书香满园”活动开始。
家长做典型发言。
学生代表发言。
两班学生代表交接图书。
田老师做活动总结。
六、后续活动:
1、两班分别利用班会课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总结活动收获;
2、班级精选出“读书小报、漂流书签、读书笔记”等阅读成果,进行一次交流、展示活动;
3、每月一期“读书小博士”评选。评出每班读书最认真,读后感写得最好或者其它的读书方面作品的同学;
4、争创书香班级。
七、活动总结:
“好书漂流,书香满园”读书活动,旨在提高书籍的利用率,让更多的学生读到好书,分享到资源共享的盛宴。让每一名学生都感受读书的益处,自觉养成认真读书、读好书的习惯。在整个活动中,每个学
小学生读书手抄报生都积极参与,营造了良好的读书氛围,激发了学生的读书热情。同时,为了保证活动取得更加扎实的效果,我们还组织了形式多样的后续活动,如读书笔记展评、读书手抄报展评、讲故事比赛、评选“读书之星”等。这对增加学生课余阅读量,丰富课外知识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现在校园里再次掀起了“爱读书,读好书”的热潮,如今,阅读已成为学校里最亮丽的风景,书声已成为校园里最动听的语言,书香已成为师生们最喜欢的气味。
大学校内劳动实践活动方案篇五
劳动课的第一特性就是实践性强,没有实践或实践得不够,都不能体现劳动课的最大特点。因此、在劳动课的教学过程中,如何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组织好劳动课的实践活动,是我在一年来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之一。
一、组织学生进行劳动项目竞赛,激发学生劳动兴趣,培养积极的劳动情感
小学生最初参加劳动实践时,劳动兴趣带有暂时性,易受意外的偶然因素的影响。他们比较感兴趣的是整个劳动活动,并不是劳动的具体内容。因此在
组织小学生进行劳动实践时,一定要具有集体活动的彩,只有将不同的集体活动形式同具体的劳动内容很好的结合起来、才能稳定学生的劳动兴趣,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劳动自觉性。由于劳动条件和内容的不同,集体活动的形式也要有所不同。
二、让学生在实践中发展
皮亚杰指出"儿童只有自发地、具体地参与各种实际活动,大胆形成自己的假设,并努力去证实才能获得真实的知识,才能发展思维。"劳动课是以一门实践性、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只有让学生积极的投入实践劳动,才能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劳动课是一门思想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劳动技能的掌握、自理能力的提高、劳动习惯的养成都是在劳动实践中实现的。小学劳动课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方面与其他各科相比,有着独特的途径实践操作。
劳动课的实践操作既可以通过课堂教学进行,也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开展丰富的课外劳动,如:带领学生参观参加中玉米,收玉米的全过程;组织学生参加社会服务性劳动,校内绿化、净化课外劳动实践,以及科技实验兴趣小组等。不管是在课内,还是课外的劳动实践操作,都要充分重视到学生的想象力、发散思维、合作意识、成功的快感,这些是培养创新意识最基本的要素。
(1)在劳动实践操作中丰富想象力。
想象是我们的大脑对已存储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亚力士多德指出:"想象力是发现发明等一切创造性活动的源泉。"要创新就必须会想象,因此,在劳动课实践操作过程中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和对劳动课动手操作过程的兴趣,来调动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拓宽学生的思路,让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展开丰富的想象,是培养学生和发展学生创新意识的必要手段。
例如,在纸工课上,学生折出的东西非常多,有的连老师都没想到,这时,我就适时表扬那些学生,对其作品给予鼓励和肯定,这样就能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只有勇于想象,勤于想象,善于想象,才能迸发出创新的火花。
(2)在实践操作中发展发散思维。
发散性思维就是在对问题的解答或者对于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只限于只到
一种,或者多种多样的演绎和推导。在教学中设计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打破原有的思维定势,通过尝试和探索,对原有的制作方法进行改革和创新,是发展学生发散思维的有效途径。课堂上的实践操作是整个课堂教学非常重要重要,在整个课堂教学占较大的比例,在这一过程中要不断积累学生点点滴滴具有创新意识的闪光点。
(3)在实践操作中强化合作意识。
在劳动实践操作中,以小组活动为基本形式,建立合理的竞争机制,激励全体学生之间互相合作。小组之间开展竞争,使每一名学生的个性得以发展,特长得以锻炼,素质得以提高,最终走向成功。追求学生人人进步为最终目标,以合作学习小组为运行载体,以全员激动为操作手段,以小组团体成绩评价为导向,激发竞争活力,强化合作意识。
在劳动各科教学中,我们总是将学生分为几组,最后,评一评哪组做的最好,激励学生在动手做的过程中,强调学生个体心理品质的训练、健康心理素质的养成、互助协作的团队精神的形成,使学生不以自我为中心,而从集体的利益出发,让他们明白劳动成果属于自己,也属于集体。
(4)在实践操作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每个学生总是希望自己成功,总是能得到老师的赞赏,可见,让学生在劳动实践操作中体验成功的快乐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尽力满足了学生的成就需要,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依靠自身的努力达到成功和从知识的获益中得到满足,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在劳动教学过程中总是能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
大学校内劳动实践活动方案篇六
本次校内实践,系里考虑到我的特殊情况,并未给我安排硬性任务,但我自愿参加了这次实践活动。我的主要工作是和同学一起在车辆停放点看守车辆。由于我的时间可以自由安排,在完成任务之后,我又自愿担任起了捡拾校园垃圾的工作。
在参与这两项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些问题,更重要的是收获了愉快的心灵体验。
在这里,先谈谈我发现的问题及我的一点浅薄的改进建议。
第一,一小部分师生严格按照指定地点停放车辆的意识较差。
几天中,我们经常可以发现少部分人随意停放车辆。对此,我们除了将车辆搬运至合理停放地点外,还专门在各处张贴了告示,希望大家配合,但仍然有人对这些忠告视而不见。我认为造成此类现象的原因是人们对合理停放车辆的意识较为淡薄,认为这是不值一提的小事;或者认为自己很快就会将车子骑走而放松了对合理停放车辆的要求。试想,如果大家都各行其事,那将在校内造成一种不好的行为习惯。由此可见,我们都应培养自己严遵校纪的习惯和意识,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使学校校容校貌美观得体,井然有序。
第二,部分同学随意丢弃垃圾的现象屡见不鲜。
我利用两天时间,骑车转遍了整个校园,发现校园在大家的共同维护下,总体环境是洁净优美的,但仍然有一些不和谐的因素,各种果皮纸屑依然随处可见,特别是在树丛中,垃圾种类和数量更是繁多。究其原因,主要是部分同学为了省时省力,明知随意乱丢垃圾的行为不好,特意将垃圾塞进树丛、草堆等不易察觉的地方,反而增加了清理的难度。更有甚者,部分同学认为清理垃圾的工作应由学校专门的清洁人员去做,与自己无关。这种想法本身就是错误的。那么我们应当怎么做呢?首先,不但要认识到刻意遮掩垃圾的行为是错误的,而且要将认识付诸行动,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其次,
我们必须发自内心地尊重校内清洁人员的辛勤劳动。再者,我们还应培养自己对母校的责任意识,形成强烈的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唯有如此,我们才能看到一个清洁优美、弥漫着青春气息、孕育着希望与生机的和谐校园。
这次实践活动中,我最大的喜悦是收获了一次愉快的心灵体验,深切感受到菁菁校园的魅力。
首先,我深刻体味到劳动和奉献的快乐。进入大学以来,学校的老师和同学们都给了我许多亲情关怀,让我对所有帮助过我的人,对我的母校充满了感恩。我一直想力所能及地为母校做点事情。这次实践活动中,老师又为我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