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送制度
录取多样化的尝试
一个月后,当北大招生组带着书面“预录取通知书”来到学校,校长依然不同意盖章。
1977年的科教工作座谈会恢复了“”之前行之有效的高考制度,同时又恢复了“”前就已存在的矛盾,而且随着初中等教育的迅猛发展,矛盾愈发突出,而最突出的一个矛盾就是,高考逐渐成为千军万马争渡的独木桥。1981年《中国青年》第二十期上的一篇报道《羊肠小道上的竞争叫人透不过气来——来自中学生的呼吁》引起了社会和教育部官员的高度关注。
与此同时,由于1977年决定恢复高考的决策时间短,高考制度不可能很完善。
1982年,改革高考制度遂成为社会广泛讨论的话题。
当年召开的第一届高考科研讨论会上,提出了一个“发动与组织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相结合,总结中国的历史经验,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以科学的方法,进行深入研究;科研成果经过鉴定,先行试点;成功之后,取得经验,再逐步推广”的改革思路。
自此,中国的高考制度又开始“摸着石头过河”,不断进行改革尝试,改革的方向主要包括两个方面:考试形式标准化和录取政策多样化。
北大经济管理学院85级学生陆昊成了录取政策多样化的第一批受益者。
陆昊当时就读于西安第八十五中学,是“”后西安第一批高中生党员、共青团西安市委唯一的中学生委员。
1985年10月,因为保送刚刚进入北
大一个多月的陆昊给朋友写信说:“我
们班总共40名学生,素质都很高。其
中,16个同学的高考分数超过了陕西省
的高考状元,不少同学是当地的状元,
在中学时担任过学生干部的有18人。”
从北大毕业后,陆昊27岁成为北京
市最年轻的国有企业一把手;35岁当选
北京市副市长,成为“”以后中国
最年轻的副省级干部;41岁当选团中央
书记处第一书记,成为当时最年轻的正
部级干部。
但是,保送制度的问题随即产生。
随着高校招收保送生的人数的扩
大,出现了中学 “推良不推优” 以提
高上名牌大学的升学率的倾向和申报材
料作假、干部及教师子女保送比例过高
的现象。
2006年,河北某市第一高中高三学
生李佳想参加北大保送生考试,却遭到
班主任的拒绝,原因是班主任想让李佳
参加高考,争取高考状元。不过,班主
任提出,李佳可以参加北大自主招生。
所谓自主招生,就是参加高考,然后在
原有成绩上加20分录取。如此一来,李
佳更有可能成为高考状元。
李佳的父母无奈,就让李佳偷偷参
加北大保送生考试,结果被北大预录为
理科实验班保送生。但当李佳拿着通知
书学校盖章时,学校再次拒绝给李佳
让路,校长给出的公开理由是:“我们
认为家长从网上下个东西来就让学校盖
章,非常不严肃。”
一个月后,当北大招生组带着书面
“预录取通知书”来到学校,校长依然
不同意盖章。
虽然闹剧最终因媒体的持续关注而
草草收场,学校最终同意给李佳放行。
但是最终让学校同意盖章的,可能另有
原因——因为保送问题严重影响情绪,
李佳高考前最后一次摸底中,成绩下滑
15名,已经没有成为“状元”的可能。
晚李佳两届,北大的保送生达到了
573名,约占当年北大录取新生总数的
1/5。
自主招生
怎么会南橘北枳
制度土壤不同,以北大为代表的中
国高校自主招生如何与国际接轨?
与保送制度一样被赋予缓解“一考
定终生”顽疾、给高校多渠道吸纳人才
提供更多通道的,还有高校自主招生。
从教育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自主招生
的确给高校选拔适合自己的人才,提供
了重要的手段。
但是,从2008年之后,北大就不再
特意公布保送生和自主招生的人数了。
一个重要的原因是,2008年,北大的保
送生和自主招生人数,已经超过了北大
招生总数的40%,成为社会诟病的对象。
从2003年开始,北大就获得了自主招
生权。所谓自主招生,就是由学校组织对
特定学生进行笔试和面试,然后给予学生
5~30分不等的降分数线录取资格。
2010年,来自苏州的郑子牧作为苏
州市唯一一个获得“校长实名推荐”资
格的高中生,接受了3名北大教授的面
试。他抽到的题目是:“当代社会还需
不需要包公?”
与他同时进入考场的中学生们,碰到
了类似的开放式问题,比如,“一个1.6
升排放量汽车的买主,打算买下半亩森
林,消解他的汽车排出的废气,你觉得是
预录取否可取?”“你是否同意‘北人刚健、南
人柔弱’?”“假如你是联合国秘书长,
会如何解决索马里海盗问题?”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34
35
世界博览  WORLD VISION
2011年第11期
加分制度,上述两位学生很可能失去入读北大的资格。
1998年百年校庆时,北大规划第二个百年的发展前景,提出要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
但是,2011年5月23日,最具权威性的QS亚洲大学排行榜出炉,香港科技大学蝉联冠军,而北大继20
10年从第十位下滑到第十二位之后,今年排名又下挫一位。不但距离世界一流水平越来越远,甚至有滑落到亚洲二流的可能。
与此同时,近年来,已有越来越多的高考状元放弃北大和清华,网罗他们的,是来自香港的大学。
2006年,《北京考试报》的一项调查显示,65.53%的考生和家长更倾向于送子女到香港读书。
北京一所著名中学的校长对媒体坦言,未来三年内,北京、上海、广州等国内一线城市最优秀的中学毕业生很少会选择国内名校,大多数希望能直接就读海外高校。
究竟是什么让中国优秀的中学生用脚做出了选择?■
最终,郑子牧获得了降30分录取的资格。
郑子牧获得的30分,是目前高校自主招生所能掌握的分数浮动的最大空间。
社会舆论顿时一片哗然。一些评论认为,由校长推荐学生,可能会导致腐败,会有人用权钱交易,来“购买”推荐名额。
事实上,用钱来买推荐名额的事,就算在高等教育最发达的美国亦不稀奇。美国大学中有“legacy”制度,
即政客或富翁的子女要入读名校,可以提出申请,然后大家“竞拍”几个名额,排排座次,出钱多的入读。让“富二代”和“官二代”入读,不但可以换来数量可观的捐助,还能提高学校的名气,何乐而不为?老布什是耶鲁毕业,小布什据说读书时成绩并不突出,但还是进了耶鲁读书,现在小布什的女儿又是就读于耶鲁。
但在赤裸裸的“权钱交易”之外,美国的名校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补充机制,那就是用巨额奖学金吸引成绩好但家境不佳的学生入读。如此一来,一方面可以平衡被“走后门者”拉低的生源质量,不至于因为招收过多富家子而导致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下降,另一方面,“富二代”和“官二代”毕业后要继承家业,他们缺的是得力帮手,而那些高材生正好缺赏识自己的老板。
美国的大学之所以能够容忍“权钱交易”,一个不可忽视的前提是,学校本身是独立的,学校间是自由竞争的。如果学术水平下降,不论是富家子还是优等生都不会继续就读,学校就断了财路,甚至关门。
而中国的情况是,国家的资源投入到不多的几所名校中,市场无法决定资源的流动。因此,推荐制度能否保证公平,只能靠参与者的道德自律了。
制度土壤不同,以北大为代表的中国高校自主招生如何与国际接轨?
然而,更让社会难以容忍的加分是针对各种“特长生”的加分。
2010年7月18日,北大宣称,全国各省份文理第一名中,除两成报考香港高校外,六成以上被北大收入囊中。1天后,清华招办发布“捷报”:九成省份的理科第一名和近三成省份的文科第一名填报了清华。
据此推算,两校录取的状元相加,远远超过100%!
舆论又是一片哗然。
后来北大和清华出面澄清说,出现此种情况是因为两校统计状元的方式不同,北大统计的是带加分后的状元,而清华统计的是没有任何加分的“裸分”状元。
随后,有人对比了2010年各省高考状元的成绩,发现46.2%的得到了加分。于是,舆论认为,加分使得高考已经不再是鲁迅口中的“费厄泼赖”。如果以“裸分”排名,2009年浙江省文科状元只能排在浙江省第28名之后,而文科第二名则在40名以外。当年北大在浙
江省一共招收25名文科考生,如果没有
5月23日,杨州大学附中东部分校高三学生用抛纸屑的方法为高考前减压。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