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夜思》教学设计(精选8篇)
爸爸妈妈简谱静夜思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认识新偏旁“攵”。
    2、初步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诵读时能做到正确、有感情。
    3、激发学生对阅读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积极主动地诵读古诗文。
    【教学重点及难点】
    1、认识10个生字,认识新偏旁“攵”。
    2、正确、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课型:新授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流程】
    一、激趣引入
    问:小朋友,喜欢月亮吗?你知道,在这样安静的夜晚,我国古代的大诗人李白,他在想些什么吗??(课件出示夜晚一轮皎洁的明月)
    师:小朋友,我国古代的大诗人李白,他也像你们一样,很喜欢月亮。有一年,他离开了自己的故乡,离开了自己的亲人,一个人孤孤单单地在外漂泊。到了安静的夜晚,他看到了天空一轮明月,就想起了自己的故乡,想起了自己的亲人。然后,他挥笔写下了一首流传千古的诗篇《静夜思》。
    二、板书课题
    1、跟着老师一起写诗的题目。(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2、听课文范读录音。
    三、自主识字
    1、师:老师知道,有很多小朋友已经会读这首诗了,但是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还要掌握一项新本领,不仅要认识诗歌中的生字,还要把诗歌读得正确,有感情,读出诗歌的韵味!
    2、现在,请小朋友圈出生字。然后同桌互相读一读,认一认,看哪个小朋友能最快把所有生字都认出来,读准确!(灯片出示要求)
    3、检查识字效果:(灯片显示十个生字)
    (1)指名拼读生字。
    (2)指名带拼音读生字。
    (3)齐读带拼音生字。
    (4)去拼音指名读、分组读、齐读。
    (5)给“光”朋友。
    (6)教学新偏旁“攵”(副板书:故,并用彩粉笔强调“攵”,认读反文旁)并给“攵”朋友,随机出示:做、放等带“攵”的字。
    (7)游戏巩固:认读气球上的生字。
    师:这些美丽的气球说啊,谁能认识我,我就和谁做朋友!
    (8)单独指出“霜”字,问:你见过霜吗?霜是什么样子的?
    四、感悟诗韵
    1、反复练读课文。
    (1)自由认读课文。
    (2)指名读。
    (3)师生齐读。
    2、感悟诗韵。
    师:(清幽的音乐再次在教室里流淌,灯片出示课文背景图。)
    明亮的月光洒落在床前,好像是,好像是……(指名回答)
    师:明亮的月光照在诗人的床前,好像是铺在地上的白白的霜,这样的美景让诗人忍不住举头凝望。
    看到月亮,你想到了……(指名回答)
    师:小朋友们浮想联翩,诗人看着挂在空中的明月,会想到什么呢?他想到了故乡的……(指名回答)
    小朋友,现在请你们就把自己想象成李白,远离家乡,远离亲人,在一个静静的夜晚,站在窗前望着明月……(思乡曲响起,生双手合拢放在背后,深情吟诵)
    3、学生表演读
    学生当堂背诵,指名上台表演诵读。
    五、课堂拓展
    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六、课堂小结
    看着你们读诗的样子,我要悄悄地告诉你们,你们不是小诗人,而是小诗仙了!
    七、课后作业
    1、出示李白的《古朗月行》范读。
    2、写月亮的诗很多,回家问问爸爸妈妈或别的人,看谁在课外还能背上一首写月亮的诗。
静夜思教案 篇二
    活动目标
    1. 学习朗诵诗句,说出诗句的大概意思。
    2. 体会诗中作者思乡的感情。
    3. 喜欢学习古诗。
    4. 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5. 激发幼儿参与表演的欲望,体验人物的个性特征。
    活动 :
    1. 打印的古诗一首,《静夜思》图片两张
    2. 刚过了中秋节,幼儿知道中秋节有团圆的意思
    活动过程:
    一、引出古诗
    师;小朋友们,谁会朗诵古诗,请你来为大家朗诵一首。
    唐代的诗人李白写了 首诗, 有一首诗是他在外地做客时写的,流传了千百年,你们想不想听?
    二、学习古诗
    1、教师有感情地朗诵古诗
    提问:古诗的名称叫 ?作者是谁?
    2、理解古诗
    (1)逐句欣赏
    一边看古诗,一边听老师逐句朗诵。
    教师解释句中“疑”、“举”的意思。
    (2)说说 听了诗后有 感觉?
    (3)试着说说诗句的意思。
    床前洒满了明亮的月光,误以为是地球上铺了一层银白的寒霜。抬起头,遥望天边的明月,不由得低下头来,思念离别的故乡。
    (4)看图片,想象诗中的意境,并说一说使人会想到故乡的 ?
    (5)迁移经验,联想中秋节的含义。
    师:中秋节有 意义?中秋节家家都要团圆,可有 人在外地工作或上学 回家, 都很想念 的家乡。
    图片中的月亮很明亮,李白在外地做客的那一天正好好是八月十五中秋节,诗人看见月亮想起了 的家乡。
    3、学习有感情地朗诵古诗。
    三、古诗朗诵表演
    请幼儿大胆地上台朗诵古诗。
    注意: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静夜思》反思:
    《静夜思》的歌词是一首深受孩子们熟悉和喜爱的唐诗,语言流畅,琅琅上口,浅显易懂又意蕴深远。诗中情景交融的意境,给学生 了把握、体会、想象与 的 空间。它的旋律古朴、典雅,那低沉的、似吟似唱的旋律风格与诗歌 得天衣无缝。但它采用的昆曲的音调,演唱时要求的戏曲的行腔韵味等,又 现代的孩子能轻易把握好的。
    整堂课 划船律动──熄灯欣赏──演唱歌曲──绘画 《静夜思》,都一直在 学生寻思念的感觉。音乐在渲染着气氛,我的语言柔和,表情 亲切但不带微笑,学生们很安静, 在想象身边的亲人和朋友都离开很远时,到底会是 样的心情。 生活中的体验 了她们演唱时的情感,也 地拓展了课的内涵。
《静夜思》教学设计 篇三
    教学内容:
    学生能够有感情地演唱《静夜思》,并能体会到古诗的意境及其和新歌搭配在一起的独特感受。
    教学目标:
    1.学唱优美动听的歌曲《静夜思》,感受美。
    2.在优美的旋律上填上富有意境的唐代诗歌,体验美。
    3.随着四拍子来进行指挥,充分投入到歌曲的韵律中,表现美。
    4.欣赏歌曲,并联想自己学过的古诗,回忆演唱以前学过的古诗歌曲,欣赏美。
    5.除了演唱《静夜思》,还进行了为原旋律填加其他古诗词的创新尝试,创作美。
    教学重点:本课中学习歌曲的旋律,学会四拍子的指挥是一方面,更要能够引导学生进
入源远流长的唐代文学——古诗与委婉动听的旋律搭配而创造出的美好意境。
    教学难点:歌曲中的曲谱学唱和二声部的合唱训练是一个比较难的教学环节。
    教学用具:录音机、歌曲伴奏、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律动进教室
    1.在欢快、的歌曲中走进教室,使学生在每一节课都保持着高涨的情绪。
    2.欢呼音乐课的开始,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拉开音乐课的帷幕。
    3.和声练习,虽然只是三度的和声,却是培养和锻炼学生合唱能力、创作和感悟和声美的一种方式。
    4.师生问好,拉近老师和学生的距离,懂得礼貌待人。
    二、导入
    师:上课的一开始,老师要给同学们出一个谜语,谜面是一首歌曲,谜底是一个人物,相信同学们仔细听一定会到谜底。现在就由老师亲自展示谜面。请听好(老师演唱《但愿人长久》)。
    生:北宋诗人苏轼。
    师:同学们对诗歌很是了解,我想同学们一定是通过老师演唱的这首歌曲中的词而很快猜到了作者是北宋的诗人苏轼。同学们的知识很渊博。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刚刚过去,中秋节晚上的月亮特别圆,景也特别迷人。月亮总是会和“浪漫、温馨、迷人、团圆”等美好的词语联系在一起。古代文人都喜欢借用月亮来寄托自己的情感。那么除了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你们还知道哪些以月亮为题材的优秀诗篇呢?
    生:有《静夜思》……
    师:好的,同学们知道得可真不少,今天我们就来学唱一首以李白的《静夜思》为词而谱曲的同名歌曲《静夜思》。
    三、新授
    师:我们先来聆听一次,感受曲调的抑扬顿挫。
    生:初听,感受音乐。
    师:多么美的诗词,听完歌曲后,我更加能够理解李白为何把情感和思念寄托给月亮。大家想,我们也许会相隔很远,但我们看到的都是同一轮明月,月亮会拉近我们之间的距离。这么有韵味的诗歌再配上了委婉的旋律更是天籁之声。我想现在我们再一次朗诵诗词时,就应该更加有味道、更加有感情,而且我们也应该换一个词,不叫朗诵而叫吟唱。老师想请一位同学来表现一下。
    生:带动作地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师:我们一起来一次,要表现出你们丰富的情感。
    生:共同朗诵
    师:诗词写得多感人啊。体现出诗人王维的那句“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情感。
    师:带着这样的情绪我们来学唱这首歌曲。歌曲总共分为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齐唱
部分,第二个部分是合唱部分,带有尾声。
    1.教唱过程中尽量体现学生的自主学唱能力,并嘱咐学生注意装饰音的唱法与作用,使歌曲更加得委婉动听,为歌曲增添了彩。
    2.在第三句中的最后一个字要处理成声断气连的唱法。
    3.让学生演唱曲谱,可以是简谱或者是固定调唱法。在第二部分的教唱过程中要着重注意音准问题(低声部有必要可以先唱曲谱),也要多培养学生的合作感,使歌曲的和声部分融合在一起,而不是对抗的效果。尾声的延长符号再次提醒同学们要很好利用循环呼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