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体顶端
2023年温州市实验中学中考语文模拟冲刺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基础知识综合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甲】芦根和经霜三年的甘蔗,他就从来没有用过。最平常的是“蟋蟀一对”,旁注小字道:“要原配,即本在一窠中者。”似乎昆虫也要贞节,续弦或再醮,连做药资格也丧失了。但这chāi使在我并不为难,走进百草园,十对也容易得,将它们用线一缚,活活地掷入沸汤中完事。然而还有“平地木十株”呢,这可谁也不知道是什么东西了,问药店,问乡下人,问卖草药的,问老年人,问读书人,问木匠,都只是摇摇头,临末才记起了那远房的叔祖,爱种一点花木的老人,跑去一问,他果然知道,是生在山中树下的一种小树,能结红子如小珊瑚珠的,普通都称为“老弗大”。……凡国手,都能够起死回生的,我们走过医生的门前,常可以看见这样的扁额。
【乙】父亲的喘气颇长久,连我也听得很吃力,然而谁也不能帮助他。我有时竟至于电光一闪似的想道:“还是快一点喘完了罢……”立刻觉得这思想就不该,就是犯了罪;但同时又觉得这思想实在是正当的,我很爱我的父亲。便是现在,也还是这样想。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chāi( )使 缚( ) 喘( )气
(2)选文中“起死回生”的意思是______
(3)文中“扁额”的词性是( )
A.动词 B.形容词 C.名词 D.副词
(4)上面两个文段均选自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______》。《朝花夕拾》又名《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植树的牧羊人(节选)
①想真正了解一个人,要长期观察他所做的事。如果他慷慨无私,不图回报,还给这世界留下了许多,那就可以肯定地说,这是一个难得的好人。
②那是在1913年,我走进法国普洛旺斯地区,在游人稀少的阿尔卑斯山地,做了一次旅行。这里海拔一千二三百米,一眼望去,到处是荒地。光秃秃的山上,稀稀拉拉地长着一些野生的薰衣草。在无边无际的荒野中,我走了三天,终于来到一个废弃的村庄前。这里有五六栋没了屋顶的房子,任由风吹雨打。旁边还有一座教堂,钟楼也已经坍塌了。这一切,让人能想象出当时人们在这里生活的情景。如今,却一点儿生气也没有了。那是六月晴朗的一天,太阳快要把人烤焦了。在毫无遮拦的高地上,风吹得人东倒西歪。狂风呼啸着穿过破房子的缝隙,像一只饥饿的野兽发出吼叫。我打消了在这里过夜的念头。
……
③他不住帐篷,而是住在一座结实的石房子里。看得出,他是一点一点地把一座旧的房子修整成现在的样子的。房顶很严实,一滴雨水也不漏。风吹在瓦上,发出海浪拍打沙滩的
声音。房间里收拾得很整齐,餐具洗得干干净净,地板上没有一点儿灰尘,猎也上过了油。炉子上,还煮着一锅热腾腾的汤。看得出,他刚刚制过胡子。他的衣服扣子缝得结结实实,补丁的针脚也很细,几乎看不出来。
④我们一起喝了热汤。饭后,我要把烟袋道给他。可是,他回答说不吸烟。他的条大狗也像主人一样,安静,忠厚,不张扬。
⑤牧羊人拿出一个袋子,从里面倒出一堆橡子,散在桌上。接着,一颗一颗仔细挑选起来。他要把好的橡子和坏的橡子分开。我抽着烟,想帮他挑。但他说不用我忙。看他挑得那么认真,那么仔细,我也就不再坚持了。
⑥和牧羊人待在一起,让人心里很平静。第二天,我向他提出,要在他家里再住一天,不是我需要休息,而是我很好奇,想知道更多牧羊人的事情,他痛快地答应了。我感觉,没有什么事能打乱他的生活。他要赶着羊去吃草了。出发前,他把装着橡子的袋子,在水里泡了一下。我看到,他没有带木棍,而是拿了一根一米半长、大拇指粗的铁棒。
……
⑦这样过了一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我应征入伍,在军队里待了五年。战争结束了,我只得到一笔微薄的酬劳。好想去呼吸一下纯净的空气啊!不由得我又踏上了去往那片高原的路。……
⑧1910年种的橡树,已经长得比我都高,真让人不敢相信。我吃惊得说不出话来,他还是那么沉默寡言。我们就这样静静地,在他种的树林里,转悠了一整天。这片树林分为三块,最大的一块,有11公里宽。当我想到,眼前的一切,不是靠什么先进的技术,而是靠一个人的双手和毅力造就的,我才明白,人类除了毁灭,还可以像上帝一样创造。
⑨这个男人坚持做着自己想做的事。这片一眼望不到边的山毛榉树林就是证明,它们长得足足有我肩膀这么高了。那一大片橡树也长得很茂盛,不用再担心被动物吃掉了;就算老天爷想把这杰作毁掉,也只能求助龙卷风了。
⑩路过山下村子的时候,我在这个曾经干旱无比的地方,看到了溪水。这是老人种树带来的连锁效应,是我见过的最了不起的奇迹!
……
1945年的6月,我最后一次见到植树的老人。那年,他已经87岁了。我再次踏上这条通往荒原的路。我完全认不出这条我曾经走过的路了。一切都变了,以前那种猛烈而干燥的风,变成了飘着香气的微风;高处传来流水般的声音,那是风穿过树林的响声。
昔日的荒地如今生机勃勃,成为一片沃土。1913年我来时见到的废墟上,建起了干净的农舍,看得出人们生活得幸福、舒适。树林留住了雨水和雪水,干涸已久的地里又冒出了泉水。那些废弃的村子一点点重建起来。从地价昂贵的城市搬到这里安家的人带来了青春和活力,还有探索新生活的勇气。一路上,我碰到许多健康的男男女女,孩子们的笑声又开始在热闹的乡村聚会上飘荡。一直住这里的老一辈人,已经被舒适的新生活改变了。加上新来的居民,一万多口人的幸福生活,都源于这位叫艾力泽·布菲的老人。
每当我想到这位老人,他靠一个人的体力与毅力,把这片荒漠变成了绿洲,我就觉得,人的力量是多么伟大啊!可是,想到要做成这样一件事,需要怎样的毅力,怎样的无私,我就从心底里,对这位没有受过什么教育的普通农民,感到无限的敬佩。他做到了只有上天才能做到的事。
2.第⑩段加点词“最了不起的奇迹”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在写与牧羊人多次见面的情形时,既写了高原的面貌,也写了自己每次见到高原时的心情、感受,请根据选文内容,填写下面表格。
三访牧羊人 高原面貌特点 我的心情、感受
一访牧羊人 (1) 恐惧
二访牧羊人 林木茂盛 (2)
三访牧羊人 (3) (4)
4.第③段画线句运用了________描写,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简要说说第⑨段画线句的语言表达效果。
6.有人认为,课文主要讲述植树的牧羊人的故事,首段和尾段与这一故事关联不大,可删去。你认可这种观点吗?请简述理由。
三、对比阅读
【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辨,言和而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予者哉?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乙】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
7.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的词。
(1)四支僵劲不能动 (2)主人日再食 (3)右备容臭
(4)但当涉猎 (5)及鲁肃过寻阳
8.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蒙乃始就学 久而乃和 B.结友而别 足肤皲裂而不知
C.蒙辞以军中多务 以衾拥覆 D.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凡所宜有之书
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10.【甲】文作者提到,尽管学习条件优越,但有些太学生业不精、德不成,是因为______(用原文回答)。
11.【甲】【乙】两文劝学方式有何相同之处?请结合选文内容具体分析。
四、句子默写
12.,引无数诗人竞折腰。让我们漫游古诗文,追寻诗人的足迹,制作“诗文云旅”攻略表。
游客必云游的4个景点
诗人 打卡站点 美景 心境
(1)____ 桃花源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跟随诗人漫步桃花源,见桃花纷纷飘落,内心感到奇异无比。
柳宗元 小石潭 (3)___________________,不可知其源。 循着诗人的目光,看到“(4)_______”的画面,体悟诗人内心的孤寂。
常建 破山寺后禅院 (5)___________,_________。 跟随诗人走到后禅院,那山光水、鸟语花香、清潭倒影引起我们无限遐思。
苏轼 黄州定慧院 (6)拣尽寒枝不肯栖,__________。 那落宿于沙洲的孤鸿正如诗人一般,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
五、诗歌鉴赏
阅读下列这首诗,完成后面小题。
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的首联“望”字,既写诗人眺望之意,也暗指诗人内心的期望,希望觅得知音,得到理解、赏识和重用。
B.诗中“欲何依”,化用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意思,表现出作者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却始终不得志的迷茫和失意情绪。
父亲的病读后感C.诗的颔联和颈联四句诗宛如一幅山村人家秋晚图,光与,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D.尾联即景抒情,表达自己向往这样的田园生活,禁不住要高歌一曲《采微》。
14.诗结尾的“采薇”出自《史记·伯夷列传》,原意是什么意思?后来比喻什么?在此诗中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绪?
六、名著阅读
小语所在的班级对“名著中的彩”举行了专题探究实践活动。
【任务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