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四则运算
第1课时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教学内容】
教材第2~3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已学过的加、减法知识的基础上,概括出加、减法的意义,对加、减法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
2.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3.通过学习加、减法意义及有关知识,逐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加、减法之间的关系,理解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情景导入】
出示课本例1情景图。
提问:这是一个什么场景?你去过这样的地方吗?
【新课讲授】
1.揭示例1(1)一列火车从西宁经过格尔木开往拉萨,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814 km,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1142 km,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用线段图表示题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
师:已知西宁至格尔木的铁路长和格尔木至拉萨的铁路长,求西宁至拉萨的铁路长,怎么计算?
师:能说说什么是加法吗?
师:加法算式各部分名称分别是什么?
2.请同学们把上题改编一下,把其中的一个已知条件变成问题。
学生改编后,教师集体讲解展示:(2)西宁到拉萨的铁路全长1956 km,其中西宁到格尔木铁路长814 km,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3)西宁到拉萨的铁路全长1956 km,其中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1142 km,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教师出示两小题后,让学生列式计算。
(2)列式为:1956-814=1142(km)
(3)列式为:1956-1142=814(km)
3.请同学们观察比较一下,第(2)、(3)小题与第(1)小题有什么联系,各用什么方法计算?
引导学生明确:第(1)题已知两段路的长,求全长,用加法计算。第(2)题已知全长和其中的一段,求另一段的长,用减法计算。第(3)题也是已知全长和其中的一段,求另一段长,用减法计算。
启发学生:第(1)题是已知两个加数,求它们的和,用加法;第(2)、(3)题都是已知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用减法;
教师小结:减法是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4.教师提问:减法与加法又有什么关系?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减法中已知条件和问题与加法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正好相反的,在加法中是已知的,在减法就变成未知,而加法中是已知的在减法却变成未知的。因此说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课堂作业】
教材第3页“做一做”。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小结: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加数,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
【课后作业】
1.教材第4页练习一第1、2题。
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第1课时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教学反思】
第2课时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1)
【教学内容】
教材第5~6页。
【教学目标】
1.理解乘除法的意义,知道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2.利用乘除法的意义和关系,改写乘除法算式和改编乘除法应用题。
【重点难点】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
理解乘除法的意义,理解乘除法的关系。
【情景导入】
1.今天这节课老师首先想和大家做个游戏,你们愿意吗?请大家准备好纸笔,老师这里有几道算式,接下来由我来报算式,请你们把听到的算式记下来,并且计算出结果,要求听
清楚了吗?
2.教师报算式:
5+5+5
12+12+12+12+12 (指名两生在投影片上写)
3.请同学们看一下你们所记的算式,像这样的算式,你能举例吗?(指名学生报算式,其余听写)
(1)如在教师或学生报算式的过程中,出现有同学听不清楚的情况,则提问:怎样报才能让大家听清楚呢?
(2)引导学生感受到按这样的方式报算式不容易记,并且书写麻烦。
【新课讲授】
1.出示教材第5页例2(1)。
请同学们自己列式计算,然后教师巡视检查,可能会出现两种列式:
用加法:3+3+3+3=12
用乘法:3×4=12。
2.反馈、投影校对
(1)讨论两种书写方式:
①用连加形式写;
②写成乘法。
提问:你是怎么想的?简便在哪里?比较加法列式与乘法列式的结果、意义是否相同。
(2)提问:那么是不是所有的加法算式都可以写成乘法算式呢?
明确必须是相同加数连加。
3.揭示乘法的定义
(1)你能说说什么叫乘法吗?
(2)教师小结:所以,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3)投影出示定义、齐读。
(4)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
3  ×  4  = 12
因数  因数    积
4.请同学们把上题改编一下,把其中的一个已知条件变成问题。
学生改编后并列式计算,教师集体讲解展示:
教师概括:除法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和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5.揭示乘除法的关系
教师:乘法是已知两个因数求积,而除法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和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所以说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课堂作业】
教材第6页“做一做”。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小结:乘除法个部分之间的关系:积=因数×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
【课后作业】
1.教材第7页练习二3、4、5题。
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教学反思】
第3课时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2)
【教学内容】
教材第6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归纳分析总结0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性,理解0为什么不能作除数。
2.通过学习进一步了解0在生活中的意义以及在运算中的作用。
3.掌握有余数除法中的被除数、除数、商、余数之间的关系。
【重点难点】
通过归纳分析总结0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性,理解0为什么不能作除数。
【教学准备】
口算卡片、多媒体课件。
【情景导入】
1.口算:
150+90      43-0        0×135      0+50        52-25      0÷12
2.说出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