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故都的秋》练习
一、基础知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房(lǐn)    潭寺(tuò沌(hùn)        鱼目珠(hùn)
B.韵(qí)      那间(chà袄(jiā)      吃生饭(jiā)
C.子(yuán)    普山(tuó)  穿(zhuó)      不边际(zháo)
D.花(ruǐ)      廿四桥(niàn)  枕(lào)      息列索(luò)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落寞 漠然置之 炮仗 泡茶馆 刨根问底
B.严厉 再接再厉 啼叫 缔造者 瓜熟帝落
C.厮打 声嘶力竭 晴朗 清真寺 山青水秀
描写冬天雪景的诗句
D.萧瑟 祸起箫墙 梳理 种蔬菜 疏疏落落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5题。
《故都的秋》是现代散文史上的名篇。北平秋通过作者的描绘,赞美了故都的自然风物,抒发了眷恋、向往故都之秋的愿望。由于社会风云和个人遭际,(    )。作者将苦涩的心境与生动的景物描写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人们去    故都之秋特有的神韵。他不写故都    的皇家宫殿、园林,也不写远近郊区众多优美的自然风光,那些景致虽然也代表了故都的特,但似乎离老百姓的生活很遥远。他只是依凭一个普通文化人士的眼光来观察和    故都之秋,他笔下的秋味、秋和秋的意境与姿态,都笼罩着一层悲凉的主观彩,昭示着作者    的情怀。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领略  颓败 体验 落寞
B.领受    颓废    体悟    落寞
C.领略    颓废    体验    寂寞
D.领受    颓败    体悟    寂寞
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作者通过对北平秋的描绘,赞美了故都的自然风物,抒发了眷恋、向往故都之秋的愿望。
B.北平秋通过作者的描绘,再现了故都的自然风物,抒发了向往、眷恋故都之秋的愿望。
C.作者通过对北平秋的描绘,赞美了故都的自然风物,抒发了向往、眷恋故都之秋的真情。
D.北平秋通过作者的描绘,再现了故都的自然风物,抒发了眷恋、向往故都之秋的真情。
5.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作者在对故都清秋的品味中夹杂着一些苦涩,流露出作者复杂而无奈的烦恼
B.作者在对故都清秋的品味中流露出作者复杂而无奈的烦恼,夹杂着一些苦涩
C.作者在对故都清秋的品味中流露出作者忧郁、孤独的心境,夹杂着一些苦涩
D.作者在对故都清秋的品味中夹杂着一些苦涩,流露出作者忧郁、孤独的心境
6.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南国之秋,当然是也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譬如廿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等,可是彩不浓,回味不永。(排比、对偶、比喻)
B.(南国之秋)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排比、对比、比喻)
C.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排比、对比)
D.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在领略秋的过程上,是不合适的。(比喻、对比、拟人)
7.下列对《故都的秋》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意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体现了作者对北国之秋倾注的深情,作者愿以生命留住北国之秋,可见其情之深,其爱之切。
B.“有些批评家说,中国的文人学士,尤其是诗人,都带着很浓厚的颓废彩,所以中国的诗文里,颂赞秋的文字特别多。”作者认为秋的“悲凉”容易引发文人的颓废情绪,中国诗文中颂赞秋的文字特别多就是证明。
C.“南国之秋……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通过对不同的饮食物产的口感、风味进行比较,说明南国之秋和北国之秋各有特,各具风味。
D.“这嘶叫的秋蝉,在北平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把秋蝉比喻为蟋蟀、耗子,一方面说明秋蝉在北平数量极多,极为常见,另一方面说明秋蝉的嘶叫不被人们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