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简答题。
1.四十年代国统区记叙散文的特点是什么?
答:四十年代国统区的记叙散文主要包括具有纪实功能的生活速写、旅途通讯、见闻杂记等。它们承续二三十年代同类作品所形成的正视现实、面向社会、批判写实、干预生活的传统,随着作家见闻经历的丰富而拓宽发展道路。战乱流离生活,内地闭塞状况,后方社会弊端,底层人民苦难,战后萧索景象,等等,都在记叙散文中得到广泛而如实地反映。如茅盾的《见闻杂记》、巴金的《旅途通讯》、丰子恺的“避难五记”等。整体上显示着作家的视野开阔了,与现实和底层人民的关系更密切了,社会责任感和批判旧世界的调也普遍增强了。
2.四十年代解放区散文的特点是什么?
答:与上海“孤岛”和国统区散文交汇构成战时散文发展主流而又具有独特风貌的是解放区“人民文艺运动”所产生的新型散文。解放区散文是以努力“写出新生活的内容和外观”而开拓现代散文发展新路的,报告文学获得了重大发展,杂文形成新的特质,记叙抒情散文改变了格调,散文的语言风格也往大众化和民族化方向迈进了一大步。
3.抗战时期国统区散文小品在艺术内容和表现形式上有哪些特点?
答:就艺术内容而言,这时期国统区的散文小品主要以各个作家抒怀述感的真挚性和独特性反映出历史发展的曲折性和复杂性。作家的抒情自我形象因人而异,但大多可以归并入“在暗夜里呼唤光明者”或“在黑暗中战取光明者”的形象系列。从表现形式上说,大多是抒情小品、散文诗一类短小凝炼之作,又大多采用比喻、象征、暗示、寓意等间接抒情手法,写得曲折含蓄。通常出现的意象有曙前、冬夜、寒风、冰雪、星光、烛火、黎明、春天之类与黑暗和光明、现实和理想、今天与明天等矛盾冲突对应的景物和时序,从而曲折透露自己的心曲,隐约把握到了新旧社会处于生死决战关头的时代脉搏。
4、《野草》中鲁迅式的艺术哲学是什么?
答:首先是《野草》在艺术构思的造语、造象、造境、建构上广泛采取古老而又新鲜的象征主义方法。其次,《野草》的艺术哲学还表现于鲁迅在散文诗创作上,坚持着一种共生、互补、融化、创造的美学观。
5、鲁迅的记叙散文主要有哪些?
答:鲁迅的记叙散文主要包括两大类:一类是像《朝花夕拾》和晚年写的《我的第一个师父》、《女吊》这样的回忆性散文,这类散文是记事怀人的,有着浓郁的乡土彩和自叙传彩,是鲁迅对自己青少年时代生活的“反顾”,一般来说不是直接为现实斗争服务的;另一类是像《记念刘和珍君》、《为了忘却的记念》、《忆刘半农君》、《关于太炎先生的二三事》等,也是记事怀人,悼念逝去的学生、战友和老师的,其中也有回忆的因素,但多是直接同现实斗争紧密结合的。
6、为什么说《朝花夕拾》具有浓郁的乡土彩和自叙传彩?
答:首先,《朝花夕拾》以个人的生活经历反映时代的侧面,显示了晚清社会的落后,封建思想枷锁的沉重,维新运动的劳而无功,日本帝国主义者的自大骄横,辛亥革命的半途而废。这些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政治状况和社会变故,伴随着鲁迅少年和青壮年的生活历程得到形象的表现,如《范爱农》。其次,《朝花夕拾》展现了一幅幅浓郁的江南乡镇的风俗画,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最后,《朝花夕拾》精彩地描绘了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停滞的社会中劳动人民和知识界人士的面影,如《藤野先生》
7、朱自清亲情类散文的艺术风格有哪些?
答:首先,述实事,抒真情。如《儿女》就是自述为父心怀的名作。其次,于细腻处见精神的写人工夫。如最为人称诵的名篇《背影》。最后,家常絮语的典范。如《给亡妇》。
8、依据题材特和思想倾向,谈谈丰子恺随笔散文的分类。
答:丰子恺的随笔散文,依据题材特和思想倾向,约略可分为四类:一类是探究人生和自然的底蕴的,受佛教悟彻人生、世事无常思想的影响,带有悲观、虚无的玄思彩,以早期的《渐》、《秋》、《两个“?”》等篇为代表;一类是描写儿童的挚爱和一颗赤子之心,这是丰子恺20世纪20年代后期创作的中心题材,脍炙人口的篇章有《给我的孩子们》、《华瞻的日记》、《儿女》等;一类是回忆自己生活经历和创作过程的,如《忆儿时》、《学画回忆》等;最后一类是取材于日常生活见闻,反映世态人情的,集中体现了他对现实和人生所采取的矛盾态度,这是丰子恺随笔的主要内容,最能代表他创作的基本特。
9、林语堂幽默理论的积极和消极影响是什么?
答:林语堂的幽默理论,给他的创作带来了积极和消极的影响。正如郁达夫在《中国新文
学大系·散文二集》“导言”中所指出:“在现代的中国散文里,加上一点幽默味,使散文可以免去板滞的毛病,使读者可以得一个发泄的机会,原是很可欣喜的事情,不过这幽默要使它同时含有破坏而兼建设的意味,要使它有左右社会的力量,才有将来的希望;否则,空空洞洞,毫无目的,同小丑的登台,结果使观众于一笑之后,难免得不感到一种无聊(Nonsense)的回味,那才是绝路。”
10.围绕徐懋庸“小品文的新危机”争论的三种代表性的意见是什么?
答:1957年4月11日的《人民日报》上,并引发了一场全国范围内的杂文讨论。当时比较有代表性的意见有三种:第一种意见认为杂文的危机不在于客观,而在于作者力量单薄,“拿不出很好的货来”;第二种意见认为当时杂文所遇到的问题主要是外来阻力,而且这种阻力“往往是自某些上面下来的;三种意见以范舟为代表,认为“从危机到消亡,这是小品文本身发展的必然结果”,他还讽刺徐懋庸希望小品文写得又快、又好、又省,“有点像梦拾黄金了”。
11.新时期学者散文盛行的原因是什么?
答:新时期学者散文盛行的原因有很多。有人认为是读者“已厌烦了纯粹抒情的文体,而更希望在散文中读到知识,读到对社会和生活的指导性见解”。这是从社会需求方面来说,而更重要的则是社会环境因素。由于改革开放以来,政治环境日渐宽松,思想学术方面逐渐形成开放心态和民主风气,这为学者提供了自由叙写人生感悟、发议论、抒慷慨、浇块垒的必要条件与可能。有人指出:“试想,如果还是像左倾思潮泛滥时期那样,知识分子头上总是悬着一柄达摩克利斯剑,动辄即可得咎,得咎便被置之死地,谁还有心思去抒写真情,自投罗网?”与其他文体不同,散文作者必须直接面对社会,面对读者,他不可能隐瞒自己。因而,这种文体如果没有政治清明和思想自由作保障是不可能有繁荣和发展的。
12.的本质是什么?
答:的实质是指专制统治者对文人的一种迫害,《汉语大词典》说:“旧时谓统治者为迫害知识分子,故意从其著作中摘取字句,罗织成罪”。之案件常是无中生有,中国历史上以明清两朝最烈,清人龚自珍诗云:“避席畏闻,着书只为稻粱谋。”的本质是以“以言治罪”、“以文治罪”,剥夺人权。“”中也出现了因文致祸的“”。
13.余光中《听听那冷雨》表达了什么养的情感?
答:余光中在《听听那冷雨》中抒写的是深深的思乡情绪,他借冷雨之声抒写对故土的思念之情,将身处台湾不能回大陆团聚的思乡情绪通过雨声倾诉出来。文中多处化用了中国古典诗词的意趣,更加重了这种思乡情感。
14.为什么说殖民地时代的香港是个很独特的地方?它对散文写作有什么影响?
答:因为,港英当局,在政治上进行压制,而言论和思想却十分自由,尤其是中文报章在自生自灭中享有自说自话的自由。作者在专栏里,可以发表左、中、右的言论,与人无涉;可以写风花雪月;可以发表时评;可以赞颂某一事物;可以批评某种社会现象;可以写个人生活际遇;可以赞扬别人如何走上成功之路,可以说是允许“百家争鸣”。散文随笔
15、《野草》里的象征艺术主要有四种类型:
答:(一)借助于一些奇突的象征性形象的创造来完成,如《复仇》中全身裸露和看客永远对峙的青年男女,《颓败线的颤动》中垂老的女人,《这样的战士》中坚执投的战士,都不是写实的,而有着怪诞、变形、夸张的特点。
(二)借助于眼前自然景观的象征性描绘,如《秋夜》中枣树、花草、小青虫与星空的对立。《雪》中江南和朔方雪景的对衬,《好的故事》中那倒映在清澈河水中的山阴路上的美景,这些瑰丽的自然景观都是工笔结合着写意法绘出,带有象征寓意彩。
(三)借助于幻境,特别是梦境的象征性描写,《野草》中有七篇是专写梦境的,如《影的告别》、《死火》、《狗的驳诘》、《失掉的好地狱》、《墓碣文》、《颓败线的颤动》、《死后》,造境的奇诡、怪诞前无古人,有一种阴森神秘的气氛。如果纵观《野草》,从某种意义上说,鲁迅是从《秋夜》入梦,至末篇《一觉》清醒,做了一个很长的“秋夜梦”。
(四)借助于象征性的寓言故事的创造,如《立论》、《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等,这些寓言幽默泼辣,意味隽永。
16、简述丰子恺随笔散文的四个类型
答:一类是探究人生和自然的底蕴的,受佛教悟彻人生、世事无常思想的影响,带有悲观、虚无的玄思彩,以早期的《渐》、《秋》、《两个“?”》等篇为代表;一类是描写儿
童的挚爱和一颗赤子之心,这是丰子恺20世纪20年代后期创作的中心题材,脍炙人口的篇章有 《给我的孩子们》、 《华瞻的日记》、《儿女》等;一类是回忆自己生活经历和创作过程的,如《忆儿时》、《学画回忆》等;最后一类是取材于日常生活见闻,反映世态人情的,集中体现了他对现实和人生所采取的矛盾态度,这是丰子恺随笔的主要内容,最能代表他创作的基本特。
17、简述周作人“人事评论”的主要内容。
答:1925年后,随着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高潮的到来,周作人杂文创作越出思想文化、道德伦理范围, “人事的评论”数量激增,反映了这一时期某些重大的政治与思想斗争,带有鲜明的反帝反封建的政治彩。另一类“人事的评论”是对觊觎我中华民族的日本帝国主义者的揭露和谴责。周作人挞伐日本帝国主义的杂文,大都写于“五卅”运动前后,而且抨击的矛头主要对准日本殖民主义者及其在华的喉舌《顺天时报》。
18、简述1957年“小品文的新危机”争论的三种代表意见。
答:当时比较有代表性的意见有三种:第一种意见认为杂文的危机不在于客观,而在于作
者力量单薄,“拿不出很好的货来”;第二种意见认为当时杂文所遇到的问题主要是外来阻力,而且这种阻力“往往是自某些上面下来的;三种意见以范舟为代表,认为“从危机到消亡,这是小品文本身发展的必然结果”,他还讽刺徐懋庸希望小品文写得又快、又好、又省,“有点像梦拾黄金了”。
19、鲁迅这一时期的杂文具有以下三个共同特点:
答:首先,由于文网森严,鲁迅受到限制,不能直抒胸臆,反使他创造了文多曲折、讽喻、影射的具有隐晦曲折的含蓄美的杂文。其次,这时期的杂文,在文体上大多是千把字的短评,综合了《热风》“随感录”的精悍和《坟》中“随笔”的从容。那些以逻辑议论展开的短评,注重从知识密度和事实密度的结合中去丰富深化杂文的理论含量,显得凝重而精警。那些取譬造象型的短评,对形象展开描绘,如《现代史》“变戏法”的描写,《二丑艺术》对“二丑”的描写,形态逼肖,饱含象外之意。最后,三本杂文集都附上论敌的文章,都有《前记》和《后记》,目的在于使“书里所画的形象,更成为完全的一个具象”,更忠实更完整地反映时代的风貌,达到“以史治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