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讲、理解短文的主要内容
我们阅读文章一般是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读了一遍文章,我们就要大致了解它的主要内容,然后再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我们只有弄懂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才能给文章分段,才能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才能有自己的感受。我们如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呢?
段意合并法。一篇文章可以分为几段,每一个段落大意都概括了一个段落的主要意思,把各段的段意综合起来,就能归纳岀文章的主要内容了。综合组织各段的大意为主要内容,并不等于各段大意的总和,概括时一定要注意区别重点段落与次要段落,做到有详有略,重点突出。如《新型玻璃》一文,我们通过通读知道文章分别介绍夹丝网防盗玻璃、夹丝玻璃、变玻璃、吸热玻璃、吃音玻璃等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它们在现代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我们把这几种玻璃名称提岀来,把“特点和它们在现代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保留,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要素串联法。对于文中有时间、地点、主要人物、重点事件(包括起因、经过、结果等基本
要素)的,我们把这些基本要素弄出来,再用合适的词语把它们串起来,大致就是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这种方法一般用于写人记事类的文章。例如《金的鱼钩》一文,时间是“1935年秋天”,地点是“草地“,人物是“老班长、'我'和另外两个伤员”,事件起因是指导员让老班长照顾三个伤员,经过是老班长钓到鱼做成了鱼汤,自己不喝,全给了三个伤员,而自己却只吃鱼骨头,结果是老班长最后牺牲在草地上。我们把这些要素串起来就是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内容借助法。这种方法主要是借助文章中的句段来总结主要内容,这种句段主要是课文中的中心句或中心段。如《彩的非洲》一文中的开头“非洲真是一个彩斑斓的世界啊”和结尾“啊,非洲,好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就可以概括本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问题自答法。我们在阅读完一篇文章后,可以自我提问,主要是这样的几个问题:写人和事的文章是“谁在干什么?经过如何?结果怎样呢?”状物类的文章是“什么(事物)东西怎么样?”当我们提出问题后,就要认真阅读课文,然后抓住关键词句来回答,这样就概括岀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如《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文,我们可以提出问题“谁在干什么?经过如何?结果怎样呢?”然后根据这些问题作答,再把各个问题的答案连接起来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
张海迪住院期间
3月10日,张海迪住进北京部队总医院疗养。
第二天早晨,刚从睡梦中醒来,张海迪就喃喃地用英语说道:“水、水。“护士急忙把水送到她的唇边。可是,海迪却把水推开了:“谢谢!我是在学习。”接着,从海迪嘴里又蹦出了一串英语单词。这下医务人员才知道,原来张海迪有每天清晨学习外语的习惯。此后,当早晨的阳光透过窗帘,洒进病房的时候,英语、法语、日语,就会从这间小小的病房里,融入那春日的晴空。
每天晚上从十点多开始,直到次日凌晨两点,是海迪写作的时间。她不写够自己规定的时间、字数,绝不肯睡觉。她说:“我要向吴运铎同志学习。吴老说过,活一天就要工作一天,这也是我的座右铭。”
张海迪住院期间,远不只是读书写作,只要有可能,她总想多做一些事情。
一天中午,她正躺在病床上看书,忽然听到对面病房里传来清脆的破碎声,原来是一位叫小高的患者,因药物反应,关节疼痛难忍,浑身一个劲儿地打颤,失手将碗碰翻了。海迪
立即要求医护人员推她去看望小高。
她来到小高的病床前,用准确而熟练的方法,为他按摩起来。半小时过去了,豆粒大的汗珠,一颗颗从海迪的额上渗出来 整个病房,除了海迪按摩发出的声音,一切声音似乎停止了。这出奇的安静,使小高感到异样,他睁开紧闭的双眼,一下子惊呆了。他猛地跨下床,热泪盈眶地喊道:“海迪!我的好!“
张海迪住院期间,就是这样实践着自己的诺言:“如果我今天能对别人有更多的帮助,那我就过得更加充实。'‘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看望——( ) 出奇——( ) 熟练——( )
2.短文写了张海迪住院期间所做的哪几件事?
3.小高“睁开紧闭的双眼,一下子惊呆了”。请你写出他惊呆的原因。
4.写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答題指导】1解读第4题,我们读了短文后,就可以采用段意合并法来概括,第1自然段讲张海迪在北京疗养。第2自然段讲张海迪在医院背英语单词。第3自然段讲她在医院坚持写作。第4自然段讲她尽可能多做事情。第5、6自然段讲病友小高因为疼痛把碗打翻了,张海迪去给他按摩。我们把这几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合并起来就是短文的主要内容了。
【签案】 1.探望好奇熟悉
2.写了她背诵单词、写作、探望小高并为他按摩。
3.因为他看到同样住院的张海迪来看望他并给他按摩,他非常感动。
4.本文讲了张海迪住院期间坚持学习,并且关心病友的事情。赞扬了张海迪顽强学习、关心他人的精神。
小泽征尔跪听《二泉映月》
有一天,小泽征尔到中央音乐学院访问,想听听二胡独奏《二泉映月》。当时,为他演奏的是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一位17岁的女生姜建华。她端庄典雅,神情凝重,一声长叹开头后,旋律渐起,时而如泣如诉,时而哀婉凄凉,时而缠缠绵绵,小泽征尔听着听着,情不自禁,掩面而泣。突然,他从坐着的椅子上顺势跪了下去。在场的人们大惊,姜建华也不知所措地停止了演奏。坐在他身旁的中央音乐学院院长同样惊呆了,以为小泽征尔年事已高,出了什么意外。赶紧拉着他的手把他扶到座位上,可小泽征尔不肯,他以东方人特有的虔诚说:“这种音乐应当跪下去听。坐着和站着听,都是极不恭敬的。"
就这样,他一直跪着,双膝并立,直到曲终。演奏结束后,小泽征尔泪流满面地站起来,对姜建华深情地鞠了一躬,说:“谢谢你的演奏,要是早一点听到你用二胡演奏它,我是根本不敢指挥乐队去演奏它的。'‘随后又喃喃自语:“这是真正的天籁,是世界级名曲。'‘
小泽征尔是世界顶尖级的指挥大师,赫赫有名。《二泉映月》的作者是一个乞丐艺人,而演奏者是一个17岁的学生,同样微不足道。可是,小泽征尔却下跪了,真诚地下跪了。不为什么,就因为内心对音乐的共鸣和感动,还有灵魂深处的敬畏。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不知所措:
2.用“ ”画出表示音乐优美的句子。
3.小泽征尔为什么会下跪?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个怎样的人?
4.用自己的话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小泽征尔跪听《二泉映月》参考答案
1.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2.时而如泣如诉,时而哀婉凄凉,时而缠缠绵绵。
3.小泽征尔内心对音乐的共鸣和感动,还有灵魂深处的敬畏,让他认为坐着和站着听都是极不恭敬的。可以看出他对音乐的挚爱。
4.小泽征尔听姜建华的二胡独奏《二泉映月》时,被那优美的旋律迷住了,引起了他对音乐的共鸣和感动,使他忍不住下跪。
2.
天外财富
雨,从天外飘来。
我打着一把伞,走在一条寂静的小街上。走着走着,发现路边站着个小姑娘,正淋着雨。
“快进来!”我扬了一下伞,向她喊道。
女孩飞快地跑到我的伞下。她大概有十一二岁,胖胖的,眼睛好像一大一小,但是很美丽。她用小手拉住我的胳膊,缓缓地与我同行。
“你是往前走吗?”我问她。“嗯,哪儿都行。”她随口而答。
“去做什么?”“一个人。不,不了,已经我到了。”女孩的声音含着快慰。
“人在哪儿?”“人在哪儿,就是你。”她扬头告诉我。
“我得了一笔财富。”她说:“可我不想要,我要把这钱送给下雨天给我打伞的人。”
“看来,这个人就是我喽?”我试探地问。
“是的,所以我要把这笔财富送给你。”她把手伸进了口袋。
我不觉得欣喜,只觉得有意思,于是便信口问道:“真是天外飞来的财富。你要给我多少?一块钱还是两块钱?”“不,是十万。”
“十万?你带在身上?”
“对,带在身上。”女孩不慌不忙,从口袋里摸出一张花花绿绿的大钱,递到我手里。这是一张画满水彩的硬纸片,上面写着“十万元”。这是小姑娘自己做的“钞票”。
我大笑起来,“哈哈,真是天外财富。谢谢你,我收下了。”我把“大钱”装进了口袋。
“你失望了吧?——可你没让我失望。”女孩的声音很清晰,也很兴奋。
“我读到一篇小说——一个女孩得到一笔财富,她要一个在雨天让她共伞的人,把钱送给他。第二天,她就去了。”
“到了吗?”“第二天没下雨。”
“后来呢?”“后来下雨了,但没人理她。她在树下站了一天,只有那棵树为她遮雨。后来,她哭着把钱塞进了树洞里。”
“这真悲惨。”“可是我不信,我觉得不会这么坏。我非要自己试一试。”
“所以,你就试了?”我问。“对,而且我没失望。”我看了她一下,那是一双渴求而感动的眼睛,但愿下个世纪的孩子都有这样的眼睛。
雨还在下,从雨丝里透出清香的空气。
“你没想过会失望吗?”我问。
“想过,可我还是没失望。”她的手更紧地挽住我的胳膊。
“只是我没有财富。”女孩抱歉地说。
“不,我们都得到了财富。”来到一个车站,我把女孩送上了车、她透过缓缓移动的车窗,大声说道:“我懂,不是钱,是财富,对吗?”从她的语气中,我真切地感受到她内心的感动。
我整整雨伞,继续向前。细雨从天外飘落至我的伞顶,如同一阵悄无声息的暖流浸润着我的心;丝丝细雨用无限的温柔抚摸着我,让我觉得一切都是那么珍贵……
我真希望,在这日益被柴米油盐所羁绊的日子里,在这日趋被钢筋水泥所包裹的城市中,能有更多这样的“财富”!
1.请从小女孩的角度梳理文章内容,填写下表。
地点 | 情节 | 心情 |
路边树下 | 到共伞的人 | (1) |
小街路上 | (2) | 兴奋 |
(3) | 与“我”告别 | (4) |
2.文章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细雨从天外飘落至我的伞顶,如同一阵悄无声息的暖流浸润着我的心;丝丝细雨用无限的温柔抚摸着我,让我觉得一切都是那么珍贵厖
3.“你失望了吧?——可你没让我失望。”小姑娘没失望的原因是()
A.“我”收下了钱 B.真的有人给她在雨天打伞
C.有人在雨天和她同行 D.她把自己画的钱送出去了
4.文章最后一段中的“财富”比喻什么?你认为你的身边需要“财富”吗?联系生活实际谈谈。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