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打磨中成长,在历练中化蝶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下《小毛虫》教学设计意图及反思
今天我执教的是统编教材二年级下册第22课《小毛虫》。《小毛虫》是一篇具有哲学意味的文章,讲述一只小毛虫从结茧到破茧羽化成蝶的过程,充满人文气息和童真童趣。通过描写小毛虫的成长过程,告诉每个孩子要乐观自信,努力去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才能感受到生活的快乐美好,才能真正地有所作为。
一、研讨主题,理清要素
本次研讨的主题是“统编教材故事类课文怎么教?”纵观整个教材,故事类课文在各年段都有体现,它的语文要素也是螺旋上升的,低年级是“借助提示讲故事”,中年级是“复述故事”,到了高年级是“创造性复述故事”。根据研讨主题,我承担的任务是低年级“如何带着孩子们借助提示讲故事”。提示可能有哪些?我翻阅了二年级上下册教材:二上第1课《小蝌蚪妈妈》(借助五幅图画讲故事)、第5课《玲玲的画》(用上“得意”“伤心”“满意”讲故事、第15课《大禹治水》(借助概括课文内容的五句话讲故事)、24课《风娃娃》(借助语句讲故事);二下14课《小马过河》(借助词语讲故事)、20课《蜘蛛开店》(借助示意图讲故事)、22课《小毛虫》(借助相关语句讲故事)、25课《羿射九日》(根据表格讲故事)。根据本课文本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我最终决定给学生提供这样的四种提示:看图片、
借词句、做动作、加想象。
小毛虫二、研读教材,落实要素
《小毛虫》是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改变”,语文要素是:借助提示讲故事。在双线组元的统编教材教学理念指引下,如何巧妙地融合两条主线,是我本课教学设计需要突破的难点。
对于本单元人文主题,我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巧妙地让孩子在读故事的过程中相机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两句话:“每个人都有自己该做的事”“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规律”,对于二年级孩子来说,理解是有一定难度的,为避免生硬地说教,我采用的方法是:第一句话让孩子联系生活实践说一说,第二句话是在课末通过教师的总结语进行点拨和升华。
为落实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我设计了这样几个环节:一、复习导入,搭建讲述支架。低年级学生容易被彩明丽的画面吸引。我在复习阶段出示了小毛虫变化经历的三组词语,然后自然过渡到三幅图片,让枯燥的文字与生动有趣的图片相结合,这样的设计,可谓“一石二鸟”,既巩固了词语,又为厘清思路、复述故事搭建了支架。二、梳理情节,架设讲述支点。二年级学生认知能力有限,讲故事容易出现漏讲关键情节的情况。因此,在这个环节教学时,我引导学生先提炼信息,然后再借助这些关键词来讲述故事,不仅帮助学生吸纳故事精华,降低讲述的难度,而且为学生的言语表达预留了空间,
提升了语言表达能力。三、借助提示,完整讲述故事。在学生充分地对每一个片段的练习讲述之后,再让学生结合图示,借助关键词句,完整地讲述,并以开展“小毛虫故事大讲堂”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化难为易,使学生呈现完整的认知过程,复述完整变得轻松、高效。
三、立足学生,法、度自然
兴趣、方法、习惯,是低年级阅读教学应该追寻的教学目标,故事类课文教学更应该如此。我在教学中根据孩子的特点和学情,努力做到有趣、有法、有度。
有趣:低年级孩子喜欢读故事、讲故事,读故事环节我采用了多种形式的朗读,评价环节设计了星星卡,最后讲故事时颁发故事大王的奖项,一切手段都是为了激发孩子的兴趣,让孩子喜欢语文课。
有法:本课属于科普童话,对于小毛虫的成长过程,我播放了小毛虫破茧成蝶的动画,让学生通过视频来了解破茧成蝶的整个过程,让画面作为文字的补充;学习课文1-2自然段,我让孩子圈画出描写小毛虫动作的词语,学习3-6自然段,我让孩子画出最能体现小毛虫工作状态的词语,简单的圈画也是一种学法的渗透。
有度:如何借助提示讲故事,这四个提示是有梯度的,本课的目标是所有学生能借助一二两个提示完整地讲故事,部分学生能加上动作,绘声绘地讲故事,鼓励程度较高的学生加入自己想象的细节讲
述故事。讲故事和评价的过程也是有梯度的,第一部分是师生合作讲,得出方法;第二部分是同桌合作讲,师生共同评价;第三部分是学生不借助词语看图单独讲,学生自主评价;最后是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三位同学合作完整地讲故事。
“为未知而教,为未来而学”,课的最后我由小毛虫引入学生自身学习生活,告诉孩子遵循规律,努力学习,也一定能像小毛虫一般破茧成蝶。
教学是一名遗憾的艺术,本课还有许多做得不尽如意的地方,例如:自己一直执教的是高年级,上低年级的课,总害怕孩子听不懂我的意思,所有课堂上语言碎了些,另外,时间关系,老师的脚步快了些,关注的学生窄了些,朗读少了些等等,敬请各位领导专家批评指正。
最后,有两句话送给在座的青年老师们:当我们还是小毛虫的时候,一定要欢喜的慢慢爬行;当我们经历着黑暗的时候,一定要记住: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规律。耐心等待、尽心竭力,我们一定会生出蝴蝶的翅膀,在教育的百花园里播撒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