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优质教案
古诗三首
本课研究三首唐代古诗,包括《出塞》、《夏日绝句》和《将进酒》。学生将认识8个新字,掌握11个新字的书写,理解“但使”、“飞将”、“欲饮”和“人杰”的含义。
在课前预热环节,教师通过朗读《静夜思》引导学生感受古诗的语言美。接着,教师介绍了本课要研究的三首唐代古诗,并让学生了解诗人___的生平简介。
在初读诗文环节,学生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教师指导学生书写生字“塞”、“秦”和“征”。
在再读诗文环节,教师检查了学生的预情况,指出容易读错的字和词语的含义。然后,教师让学生根据平仄规律和七言绝句这种诗体的特点来朗读古诗。教师通过课件展示范读,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的意境。
本课的目标是让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背诵古诗《出塞》,体会诗人的思想,并理解诗中
所含的哲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教师的重点是引导学生把握好朗读的节奏,掌握抑扬顿挫。教师的难点是让学生体会诗人的思想,理解诗中所含的哲理。
3)激情引导:回家是千百万征人萦绕心头上的梦啊!但现实却只能化为一句“人未还”。(引导学生进入主题)
2.从亲人的角度感悟
1)过渡:征人在万里之外喋血沙场,在同一轮明月下,他们的家人在做什么呢?(引出问题)
2)想象说话:白发苍老的双亲,拄着拐杖,倚在门口,对远方的儿子说:“儿啊,你在哪里?什么时候能回来看看我们呢?”勤劳善良的妻子,干完农活,站在村口,对远方的丈夫说:“你一定要平安回来啊,我们都在等你。”孤苦年幼的孩子,对远方的父亲喊:“爸爸,我好想你啊,你什么时候能回来陪我玩呢?”(通过想象,让学生更深刻地感受到亲人的思念之情)
3)反馈:多么动情的呼唤,多么强烈的期盼,但他们等来的却依然是“人未还”。此时月圆
人却不圆,他们会是什么样的心情呢?(引导学生进入悲伤的情绪)
4)指导读出感情:读出双亲的思念之情、妻子的期盼之情、孩子的渴望之情,以及征人家属的悲伤之情。
三)感悟历史之悲
1)引导:这样的思念,这样的等待,是不是一年,两年呢?从哪里看出来的?(引导学生思考历史的长久)
2)历史回顾:自秦汉以来,边关战事频繁,征人死伤无数。翻开历史的长卷,朝代变迁:我们发现从___到唐代中间隔着秦—汉—三国—晋—南北朝—隋—唐。这是悠悠千年的历史啊。(通过历史回顾,让学生了解征人的历史背景)
3)反馈:至秦至汉至唐,明月依旧,边关如故,多少征人尽望乡啊,依然是“人未还”。(引导学生进入悲壮的情绪)
四)诗人情感的体现
师:写下这两行诗句,诗人___留下了眼看泪。这是什么样的眼泪?(引导学生思考诗人的情感)
师:这是伤心的眼泪,更是同情的眼泪。同情征人有家不能回的悲伤,同情征人的家人失去亲人的悲痛。让我们带着感受来齐读这两行诗。(引导学生读出诗人的情感)
3.征人们为什么不回家?
师:我们来看一段资料。据《资治通鉴—唐》记载:___时,改府兵为募兵,兵士戍边时间从一年延至三年、六年,终于成为久戍之役。“___”以后,山东戍卒还者十无二、三。”(通过资料的呈现,让学生了解征人不能回家的原因)
师:另外还有许多边塞诗,也反应了边塞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___今古,白骨乱蓬蒿;醉卧沙场君___,___征战几人回。这些诗句,让我们更深刻地感受到征人的艰辛和牺牲。(通过诗句的呈现,让学生更深刻地感受到征人的艰辛和牺牲)
师: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___。这是唐朝诗人___在《塞下曲》中写下的一句话,表达了对将领的期望。我们也希望征人们能够早日归来,与家人团聚。(通过诗句的呈现,让学
生表达对征人们的期望和祝福)
二、研究古诗《夏日绝句》
一)全诗内容:
庭院深深深几许,___堆烟,帘幕无重数。
___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元宵节的诗歌在悠扬的古琴声中,毛笔楷书的诗句一一出现,师富有感情地大声朗读。)
师导语:在那个国破家亡,风雨飘摇的时代,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南宋统治者却整日沉迷于享乐,不思恢复中原。公元1127年,___途经当年___自刎的乌江渡口,触发了她的无限感慨,写下了这首著名的《夏日绝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