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的诗歌公文写作诗词宝典——开头篇
(节日、节气)
1.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出处:北宋·王安石《元日》。
原文:“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释义: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形容辞旧迎新的热闹场面。
用法提示:“总把新桃换旧符”的不只是黎民百姓,还有王安石。作此诗时,王安石刚刚拜相,他的新政也开始推行,又赶上举国欢庆的春节,欣喜之情溢于言表,这与他后期的诗作风格迥然不同。在公文写作中,这联诗可用于春节前,提前拜年;也可用于春节后,拜个晚年。比如,“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在新春佳节即将来临之际,我们谨向同志们致以新春的美好祝福。
2.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出处:北宋·黄庭坚《清明》。
原文:“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释义:春雷滚滚,惊醒了冬眠中的龙蛇百虫,及时的春雨滋润着郊原上柔和的草木。描写了清明时节雷声阵阵中的春景。
用法提示:黄庭坚这首诗最著名的地方就是强烈的对比,首联是笑与愁,颔联是刚与柔,颈联是卑与尊。强烈的对比中,显而易见的是作者动荡不安的心境。作此诗时,作为“元祐党人”中坚力量的苏轼被贬,黄庭坚也略受牵连。在公文写作中,这联诗除了可以作为单纯的节气描写,还有提醒大家奋发图强之意,因为春天的雷声本身就带有唤醒的作用,既“惊蛰”,也惊人。比如,“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一年能有多少收获,在这雷声阵阵的初春打下什么基础至关重要。
3.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出处:北宋·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原文:“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释义:只希望自己思念的人平安长久,不管相隔千山万水,都可以一起看到明月皎洁美好的样子。表达了中秋佳节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美好祝愿。
用法提示:曾几何时,“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变成了情侣之间表达爱意的专门用语,但其实苏轼最初想要表达的是亲情,是兄弟间的情谊:“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子由,是苏轼之弟苏辙的字。在公文写作中,就更不是爱情之意了。中秋节前后,此二句可以用作对大家的祝福。比如,中华传统文化绵延数千载,家国情怀始终是鲜明的底。在此中秋佳节即将到来之际,“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4.春分雨脚落声微,柳岸斜风带客归。
出处:南唐·徐铉《绝句·苏醒》。
原文:“春分雨脚落声微,柳岸斜风带客归。时令北方偏向晚,可知早有绿腰肥。”
释义:春分时节,落雨飘洒,雨声细微;杨柳岸边,斜风轻拂,带回来远方的客人。形容春回大地,无论是雨还是人,都焕发出无限的生机。
用法提示:当时随南唐后主李煜投降北宋的,还有他的一大批臣子,其中就包括徐铉。宋太宗时,徐铉曾参与校订过《说文解字》,还参与编纂过《文苑英华》,很有贡献。在公文写作中,这联诗可以用在春分前后,或者春季之中,表示大地回春,有客到此,共襄盛举。这联诗用在讲话稿、邀请函等文中,最为合适不过。比如,“春分雨脚落声微,柳岸斜风带客归。”在这春雨如油、杨柳依依的美好时节,我谨代表×××,对各位领导、校友、社会各界人士的莅临,表示热烈的欢迎和由衷的感谢,并祝愿此次大会取得圆满成功。
5.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出处:唐·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原文:“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释义:今夜明月当空,世间人人都仰望,不知道这秋日情思可落到谁家?表达了作者在中秋之夜浓烈的思乡之情。
用法提示:王建是唐朝中叶写作乐府诗的好手。中秋佳节,他与一些琴客赏月闲话(原诗诗题下注云:“时会琴客”),不禁想起了远方的朋友,便作此诗。“杜郎中”,即杜元颖,是杜如晦的五世孙。在公文写作中,一般来说,法定节假日前都会开会部署假日期间值班工作、要求遵守“八项规定”等,类似诗句都可以用来引出下文。比如,“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又到了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作为重要节点,要确保节假日期间风清气正,推动中央八项规定落实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