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初二下学期诗歌鉴赏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1
一、八年级下册诗歌鉴赏
上元夜①
(唐)崔液
玉漏银壶②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注释】①上元夜:指旧历正月十五夜,又称元宵节。②玉漏银壶:计时的器具,古代以漏壶之法计时。
(1)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歌后两句所表现的情景。
(2)首句“且莫催”三字表现了元宵之夜游人________的心理。
2.拓展阅读
晴①
杜 甫
久雨巫山暗,新晴锦绣文②。
碧知湖外草,红见海东云。
竟日莺相和,摩霄鹤数。
野花干更落,风处急纷纷。
(1)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是如何描写景物的?有何作用?
(2)尾联中的“急纷纷”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3.古诗阅读
山雨
[清]何绍基
短笠团团避树枝,初凉天气野行宜。溪云到处自相聚,山雨忽来人不知。
马上衣巾任沾湿,村边瓜豆也离披 注 。新睛尽放峰峦出,万瀑齐飞又一奇。
【注释】离披:分散下垂、纷纷下落的样子。
(1)本诗与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都写到了暴雨突袭后的情形,所流露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作具体分析。
4.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宋)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注】这首词是苏轼初贬黄州寓居定慧院时所作。
(1)词的上阕开头两句有什么作用?
(2)“孤鸿”是本词的关键意象,请结合下阙说说作者借“孤鸿”传达的心境。
5.阅读《观刈麦(节选)》,完成各题。
观刈①麦(节选)
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②。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③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④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⑤, 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⑥尽,拾此充饥肠。
【注释】①刈(yì):割。②覆陇黄:小麦黄熟时盖住了田埂。③饷(xiǎng)田:给在田里劳动的人送饭。④但惜:只是珍惜。⑤秉遗穗:拿着从田里拾取的麦穗。⑥输税:缴纳租税。
(1)《观刈麦》描写了农民冒着酷暑辛勤割麦的情景,“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两句借助一位贫苦农妇之口诉说了当时________的社会现象。
(2)本诗中“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与《卖炭翁》中“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有异曲同工之妙。请你分析它们的共同点。
6.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
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请结合诗句分析“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包含的思想感情。
(2)全诗紧扣“苦”字来写,请结合全诗分析,卖炭翁有哪些“苦”?
7.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 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诗中的“伐”“把”各是什么意思?
(2)“宫使驱将惜不得”中的“惜不得”表现了卖炭翁怎样的心理?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感情态度?
8.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即事
王安石
径暖草如积,山晴花更繁。纵横一川水,高下数家村。
静憩鸡鸣午,荒寻犬吠昏。归来向人说,疑是武陵源。
(1)颈联“静憩鸡鸣午,荒寻犬吠昏”运用了怎样的描写手法?有何作用?
(2)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9.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秋浦途中①
杜牧
萧萧山路穷秋雨,淅淅溪风一岸蒲。
为问寒沙新到雁,来时还下杜陵②无?
(注)①秋浦,唐时为池州州治所在,诗人被贬官外放时途经此地。②杜陵,在长安西南,诗人家乡樊川所在地。
(1)一、二句中的“萧萧”“淅淅”有何表达效果?
(2)“为问寒沙新到雁”流露出作者哪些情感?
10.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春草宫①怀古
(唐)刘长卿
君王不可见,芳草旧宫春。
犹带罗裙②, 青青向楚人。
【注】①春草宫是隋炀帝所建的离宫。此地春芳草浓盛,故而命名。②罗裙:古代宫妃罗裙的颜。
(1)自然的规律是严峻无情的,历史的法则也是严峻无情的,曾不可一世的隋炀帝终被人民前进的激浪吞没。面对久已消沉的隋宫废殿遗墟,诗人发出“________”(用诗中的原句回答)的感慨,这既是对历史法则的深刻揭示,也同时深含着对暴君隋炀帝的鞭笞。
(2)请你说一说诗中“犹带罗裙”一句的作用。
11.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后面小题。
重别周尚书①
(南北朝)庾信
阳关万里道,不见一人归。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送友人
(唐)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注】①庾信与周尚书曾同在南方的梁朝为臣,后被俘于北周都城长安。此诗写于周尚书回南方之时,而庾信一直无法回归。
(1)庾诗用“________”一词形容自己归途遥远,李诗借“________”比喻征途漂泊无依的友人。
(2)这两首诗的最后两句在写法和情感表达上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1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五言律诗是送别诗的名作,诗人在慰勉友人不用伤悲难过。
B.首联点出送别地与友人即将赴任地,隐含送别情意,对仗严整。
C.诗歌颔联是说诗人跟朋友都要去外地做官,是值得高兴的事。
D.尾联点出“送”的主题,不要在临别之时像儿女一般泪洒衣裳。
(2)这首诗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古传诵的句子,请谈谈你的理解。
1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本诗每一节开头都写景,这些景物描写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景物描写在诗中有什么作用?元宵节的诗歌
(2)重章叠句是《诗经》典型的艺术特,请简要分析这首诗重章叠句的表达效果。
14.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后面小题。
重别周尚书①
(南北朝)庾信
阳关万里道,不见一人归。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送友人
(唐)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注】①庾信与周尚书曾同在南方的梁朝为臣,后被俘于北周都城长安。此诗写于周尚书回南方之时,而庾信一直无法回归。
(1)庾诗用“________”一词形容自己归途遥远,李诗借“________”比喻征途漂泊无依的友人。
(2)这两首诗的最后两句在写法和情感表达上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15.阅读诗歌,完成各题。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对这首诗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蒹葭》可以看做是“秦风”中的一首爱情诗。诗分三章,每章八句,首两句写景,后六句抒情。
B.第一章写主人公隔水远望,苦苦追寻,伊人却若即若离。笫二章、第三章所写的内容几
乎与第一章相同,但是感情均比前—章进了―步。
C.“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是实写之词,伊人在河水的那一方,因此他上下追寻。
D.全诗一唱三叹,充分表现了主人公对伊人的思念之情。
(2)下列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诗每章开头两句写景,渲染了萧瑟冷落的气氛,烘托出主人公凄婉惆怅的心情。
B.诗人上下求索,而伊人虽隐约可见却依然遥不可及,表现了人生的无奈与爱情的虚无。
C.诗中“白露为霜”给读者传达出节序已是深秋了。
D.这首诗三次运用“宛”字,给人以迷迷茫茫、若隐若现的感觉。
16.阅读《观刈麦(节选)》,完成各题。
观刈①麦(节选)
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②。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③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④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⑤, 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⑥尽,拾此充饥肠。
【注释】①刈(yì):割。②覆陇黄:小麦黄熟时盖住了田埂。③饷(xiǎng)田:给在田里劳动的人送饭。④但惜:只是珍惜。⑤秉遗穗:拿着从田里拾取的麦穗。⑥输税:缴纳租税。
(1)《观刈麦》描写了农民冒着酷暑辛勤割麦的情景,“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两句借助一位贫苦农妇之口诉说了当时________的社会现象。
(2)本诗中“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与《卖炭翁》中“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有异曲同工之妙。请你分析它们的共同点。
17.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下列对诗歌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是一首讽喻诗,也是一首叙事诗。从页下注“苦宫市也”,可以看出诗的主题在于揭露唐朝宫市的公开掠夺性。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