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文本解读
1.时代背景
刘禹锡因参加过当时政治革新运动而得罪了当朝权贵,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小小的通判。按规定,通判应在县衙里住三间三厢的房子。可和州县看人下菜碟,见刘禹锡是从上面贬下来的软柿子,就故意刁难。先安排他在城南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无怨言,反而很高兴,还随意写下两句话,贴在门上:“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和州知县知道后很生气,吩咐衙里差役把刘禹锡的住处从县城南门迁到县城北门,面积由原来的三间减少到一间半。新居位于德胜河边,附近垂柳依依,环境也还可心,刘禹锡仍不计较,并见景生情,又在门上写了两句话:“垂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
那位知县见其仍然悠闲自乐,满不在乎,又再次派人把他调到县城中部,而且只给一间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半年时间,知县强迫刘禹锡搬了三次家,面积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想想这位势利眼的狗官,实在欺人太甚,遂愤然提笔写下这篇超凡脱俗、情趣高雅的《陋室铭》,并请人刻上石碑,立在门前。
2.文题诠释
    《陋室铭》通过对所居住房屋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从居住环境的宜人、交往人物的高雅和日常生活的脱俗三方面着手,又用古代名贤的居室来自比,表达出一种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3.主旨
这篇铭文运用托物言志的表现方法,通过赞美简陋的居室,表达了作者甘居陋室,不慕荣利,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生活态度,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精神。
4.内容解读
《陋室铭》是一篇语言优美的抒情短文,全文81个字。文章构思新颖,通篇采取托物言志的方法,借助赞美简陋的居室来表现作者高洁的情趣和安贫乐道的精神。这篇作品可能谢雨刘禹锡被贬谪之后,文中对官场卑污和世俗喧嚣的鄙弃,反映出作者在政治上遭受挫折之后的心境。
文章分为三个层次:开头点名主旨,用“山不在高……有龙则灵”先否定后肯定的居室,通过
“仙”“龙”能否“名”“灵”的事理类比,烘托“陋室”之非凡的原因——“吾德馨”。这第一层实际在说写本文的缘由。第二层描述陋室的特点。一是“有幽境”。作者用两个描写句形容陋室外部清净的环境。我们仿佛看见:一座平凡而别致的小屋门前,比率的苔痕上一级级的石阶,轻轻的草拥入窗帘映照室内。宛若“世外桃源”,令人心旷神怡,几乎忘却人世沧桑。这写法显然由杜甫《蜀相》“映阶碧草自春”的句子演变而来。二是“有鸿儒”。陋室除了“德馨”的主人外,尚有高朋鸿儒往来其间,相聚“谈笑”。三是“有雅趣”。主人处于陋室还有一番高雅的情趣,他随心所欲地调弄、弹奏古朴的琴弦,有时阅读一下佛经,既无“乱耳”的音乐,更无“劳形”的官场文牍。显示出对勾心斗角的仕途的极度鄙视,与第一层“德馨”相呼应。第三层评价陋室地位。作者以古之名室比今之陋室,两者并论,自然衬托出今之陋室主人蛰居泰然,安贫乐道,给人一种陋室不陋的美感享受。又引孔子“何陋之有”作结,点出陋室主人确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君子的题意,与开头相吻合。
5.结构分析
陋室铭的作者                              居室环境——清幽雅致
比喻
托物言志
山(仙)名            陋室                                        高洁傲岸的情操
                              交往人物——高雅脱俗     
水(龙)灵          惟吾德馨                                    安贫乐道的精神
                  (点明主旨) 日常生活——雅致恬淡
名贤自况
诸葛亮                 
                        何陋之有?
扬子云                (点睛之笔)
6.写作特
以山水比兴,引出陋室的“馨”。写陋室,却用山水作比喻,引出要写的内容,这种方法叫比兴。这种比兴的修辞方法,不仅构思新颖,文意通达,而且句句相连,使文章波澜起伏耐人寻味。既然山之名不在于高而在于仙,水之灵不在于深而在于龙,那么室之陋与不陋,也就不在于它是否富丽堂皇,而在陋室的主人之德是否高尚。也就是说,尽管这房子的确是个陋室,但只要主人品德高尚,也就不觉得陋,反而处处可见其高雅明亮,“馨”字画龙点睛,统领全篇,是全文的“文眼”。文章先用山水起兴,暗暗施墨,徐徐点题,如小溪直下,水到渠成,十分自然地引出主人陋室不陋的原因——惟吾德馨。
对偶、拟人描环境。台阶上长满了青苔,窗前长满了青草。把苔藓、青草写活了,有精神,有韵味。使人不觉陋室的环境凄凉荒芜,反而觉得春意盎然,生机勃勃,恬静而雅致。“上”“入”,这两个字把“苔痕”“草”拟人化。“上”字生动地写出苔痕漫上台阶的状态,而“入”字生动地写“草”有情、映入帘中的可爱形象,同时与“绿”“青”彩搭配,显得陋室环境生意盎然而又与世隔绝,衬托出主人情趣高雅而又安贫乐道独善其身的独特形象。
以反向立意的方式,只字不提陋室之“陋”,只写陋室“不陋”的一面,而“不陋”是因为“德馨”,从而自然地达到了抒怀的目的。
虚实、对比化生活。开头二十四字,实写的是山和水;虚写的是仙和龙。虚写是为了引出实写中的“德馨”二字点题,这里写山写水,是为了与陋室进行类比,写仙写龙,是为了与作者进行类比,以表现自己和陋室品位不凡。谈笑有鸿儒。为实写。往来无白丁。为虚写。可以调素琴,阅金经。为实写。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型。为虚写。
类比、暗含立志向。以古代名贤自况,表明“陋室”主人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说明陋室不陋的原因是主人品德高尚。
韵律美是《陋室铭》的又一特点。通阅全文,读起来可谓朗朗上口,口感极佳,这无疑得益于《陋室铭》的韵律之美。加上全文基本上都是对比句,同比句,更添上口的感觉。给人以一种一唱一和的感觉。抑扬顿挫,声情并茂,吟唱岂能没有韵律的独特节奏美感呢?
7.精彩语段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解析:“陋室”二字扣题。“德馨”二字统领全篇,是全文的核心。用“惟”字加强语气。这句话包含两层意思,一层是因人的品德高尚而忘却了室陋,另一层意思是因人的品德高尚而为
陋室增光添彩。
2)孔子云:何陋之有?
解析:用“何陋之有”反问,言外之意是“不陋”,与文章开头相呼应,更好地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安贫乐道的精神,是全文的点睛之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