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陋室铭》全程全解
【梳理知识】
1  字音辨析
陋室(lòu  德馨(xīn 调素琴(tiáo)鸿儒(hóng)案牍( 苔(tái 
2  一词多义
素:素琴,不加装饰;素衣,白。
儒:鸿儒,大;儒生,指读书人。
3  古今词义
惟吾德馨(美好。今义为芳香。)
无案牍之劳形(身。今常用义为样子、形状。)
无丝竹之乱耳(琴瑟萧笛之类管弦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今指丝绸、竹子。)
4  词类活用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名词用作动词,出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形容词用作动词,成为灵异的水。)
无丝竹之乱耳(形容词用作使动词,使……乱。)
无案牍之劳形(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
5  特殊句式
倒装句:何陋之有?(表示宾语前置,整句意思可理解为有何陋?)
6  佳句背诵
苔痕上阶绿,草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资料链接】
1.文题品味:
陋室,即简陋的屋子, “陋室铭,意是刻在鄙陋居室里的文章。本文主要写为陋室作铭的原因,反映了作者不媚世俗、不慕荣华、洁身自好的品格。
2.走进作者:
刘禹锡(772843),唐代诗人、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省)人。他是匈奴后裔,七世祖刘亮随孝文帝迁洛阳,始改汉姓。唐德宗贞元九年擢进土第,授监察御史。唐顺宗时,热心赞助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反对宦官专政和藩镇割据。王叔新失败后,刘禹锡也被贬。
3.背景回放:
刘禹锡被贬到各州当通判。此地知县是个势利小人,先是安排刘禹锡住到城南门,面江而居。刘禹锡见房子面对大河,没有埋怨,还撰写了一幅对联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这可气坏了知县,于是将刘禹锡的居所由城南门调到城北门,并把房屋从三间缩小到一间半。新宅边有一排排杨柳,刘禹锡触景生情,又写了一幅对联杨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知县见他仍是悠然自得,于是又把他的调到城中,而且只给其一间仅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房子,面对县官的仗势欺人,刘挥笔下了这篇千古传诵的《陋室铭》。
4.文体常识: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这种文体,或歌颂赞美,或有所警诫。一般都押韵,并常用排比、对偶。
【课文研读】
1.文章主旨探究: 
本文是作者用来自述其志的。通过对居室情景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一种高洁伟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2.篇章结构分析:
课文可分三层:
1层:(到至惟吾德馨):通过类比,点明了中心惟吾德馨
2层:(至无案牍之劳形):共3句,一写陋室环境,二写室内交往,三写室中生活。
3层:(至何陋之有)以草庐、云亭作比,意在隐含自己志向远大,即表明自己愿做诸葛亮和杨雄一样的人。
3.写作方法点拨:
《陋室铭》一是运用赋、比、兴的艺术手法。二是运用了如引用、比喻、排比、反问等修辞手法。三是语言上骈散句结合。
4.重点语段赏析:
[现代文选段]
山不在高,在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赏析:文章以比喻开篇,通过山、水虽不高、不深,但因仙、龙居之而声名远扬,引出本文的主旨,惟吾德馨。紧接着从居室的环境、室内的交往、主人的日常生活等方面,描述
了居室的幽雅;以文会友的愉悦以及恬静安逸的生活场景,二写陋室。最后以诸葛庐子云亭自比,三写陋室之不。以孔子的话作结更含深意。孔子的原话是:君子居之,何陋之有?作者将君子居之故意隐去,一则以圣人的评语来强调陋室的不,二则隐含以君子自居,与文首惟吾德馨遥相呼应,再次表明自己的居室根本就不是一个陋室 
【习题详解】
[“讨论与练习”]
一、              本文紧紧扣住陋室不陋立意。开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隐喻陋室具有”“的性质。接着以惟吾德馨一句统领全文。下文则用苔痕上阶绿,草入帘青写室外环境之雅,用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写室中人交往之雅,用调素琴,阅金经写室中事的情趣之雅。结尾再用何陋之有予以强调,表达出室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怀。
二、略
三、略
[体验中考]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回:即颜回,孔子的弟子。不堪:无法忍受。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有仙则名   名:________________     
    惟吾德馨    德馨:___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注意加点词。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3)用《陋室铭》中的句子填空。
空山无人,水流花开二句,极琴心(寄托心意的琴声)之妙境;胜固欣然,败亦可喜二句,极手谈(下围棋)之妙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句,极交友之妙境。
4)刘禹锡和颜回一居陋室,一在陋巷,对此,他们的态度如何?体现了他们怎样的精神品质?
 [解析与答案]
第(1)题解释加点词的意思,属词类活用现象,原是名词,在文中作动词用,是出名的意思字的含义要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原指香气,文中已引申为高尚的意思。第(2)题翻译句子时,一定要注意加点的词语,丝竹借指音乐,而字是合动用法,可译为使……劳累。第(3)题要求用文中的句子填空。题中所引课外语句是写下围棋之:妙境的,与课内中交友妙境形成对比,同学们如果不看完题目,可能选可以调素琴,
阅金经一句,其实应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第(4)题也是一道比较阅读题,解答时首先要疏通大意,弄清颜回身居陋巷不改其乐的态度,这与甲段中刘禹锡身居陋室而觉陋室不陋的态度是异曲同工,都表现出人物安贫乐道的精神品质。答案:(1出名品德。(2)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休劳累。(3)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 4)刘禹锡:陋室不陋。颜回:不改其乐;安贫乐道。
【美文赏读】
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古人云: “读书千遍,其义自见一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余尝谓,读书有三则,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1)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2).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注释:漫浪:随随便便。急.:要紧。 
1.读书要分哪两步进行?怎样才算达到了要求呢?(请用文章原句答)
1.第一步要熟读,要能使其言皆出于吾之口;第二步要精思,要能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 
2.作者在这段话中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2.考查概括文段主旨能力。答案:读书要熟读精思,要做到三到 
【自主测评】
积累应用
1.正确划分下列句子朗读时略作停顿的地方。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B、苔痕上阶绿,草入帘青。
C、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D、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1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B、苔痕/上阶绿,草/入帘青。
C、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D、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2.本文在句尾使用大量押韵的字,请出来。
2.名、灵、馨、青、丁、经、形、亭
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有龙则灵(          2)斯是陋室(         3)惟吾德馨(       
4)草入帘青(        5)鸿儒陋室铭的作者             6)白丁           
7)无丝竹之乱耳(       )(                      8)调素琴         
9)无案牍之劳形(       )(                      10)阅金经        
3.答案见课文注释。
4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运用什么修辞手法?在文中起什么作用?4.运用比喻、对偶起兴,以虚衬实,以山水引出陋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