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陋室铭
授课班级:北京景山学校六年级(2)      授课教师:朱畅思
2011127
教学内容分析:
吟诵,是中国式读书法,也是中国式创作法。一百年前,古人教学皆吟诵,由此上溯三千年,古人读书皆吟诵。大部分诗歌创作,一部分文章创作,也都是采用先吟后录的方式。诗文由此而来,自然用此方法来读。吟诵的方法,让我们重新关注汉诗文声韵的意义。我们已习惯从内容上解读诗文,忽略声音本身存在的价值,往往在解读中出现纰漏,甚至是谬误。吟诵则可以让人重新关注声韵的特点,感受声韵的意义。
学情分析:
六2班的学生已经过系统的吟诵训练,对于古诗的创作规律,吟诵的基本规则有初步的把握。他们已初步习惯用吟诵的方法来背诵诗文,用吟诵的方法来解读诗文。
教学目标:
运用吟诵的知识,赏读《陋室铭》,感受作者刘禹锡高洁傲岸的情怀。
教学重点:
运用吟诵的知识,赏读《陋室铭》。
教学难点:
感受刘禹锡高洁傲岸的情怀。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项目
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带领学生吟诵《陋室铭》。
学生吟诵。
通过吟诵,熟悉文章内容。
   
1.教师讲解文意。陋室铭的作者
2. 教师简单介绍历史,并讲一则刘禹锡被贬后的轶事。
3. 教师带领学生分析文章所用的韵。
4.教师带领学生标出所有入声字,并带领学生诵读文章,感受本文入声字使用的妙处。
5. 教师带领学生再次吟诵,把握文章的层次,并逐层赏读文本。
1)借助“平上去入”的知识,感知中心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和呼应句“孔子云:何陋之有?”声韵的精彩。
2)借助“平长仄短”的知识,体会“陋室的生活描写”部分,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
5. 教师带领学生再次吟诵。
6. 教师简析“铭”这种文体的特点,并联系史料,与柳宗元做简单对比,粗略讲解刘禹锡生平。
学生听讲。
学生听讲。
学生通过吟诵感受文章的“韵味”。
学生诵读,并试着分析某个入声字使用的妙处。
学生吟诵,把握文章的层次,师生互动。
学生在吟诵中再次感悟。
学生听讲。
疏通文意,为之后的理解做好准备。
将学生带入文章创作的具体情境,便于更好地理解文本。
吟诵时需要拖长韵字,用此方法整体感受《陋室铭》清远的文风。
通过分析入声字的作用,再次感受《陋室铭》潇洒的文风。
吟诵的调子有上中下之分,对于较长的古体诗或文章来说,上中下调的安排,体现着吟诵者对于诗歌的层次把握。利用这一知识,引领学生通过吟诵,更好地把握文章的层次。把握层次之后,赏读每一层声韵的妙处。
通过吟诵,再次感悟《陋室铭》的精彩。
展示刘禹锡高洁傲岸的一生,并引导学生向古人学习。
我们的人生总会遇到挫折甚至是磨难。环境可以简陋,命运也许坎坷,但是内心的那份纯净与高傲却是可以坚持,不可侵犯的。正如刘禹锡,“命压人头不奈何”,永远坚信着“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当你充满自信与高傲地面对着背对于你的命运的时候,命运也不得不转回身,给你一个最美的拥抱。
板书设计:
                                      《陋室铭》 
                                                刘禹锡
作者情操:高洁傲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