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教案8篇
《陋室铭》教案 篇1
  ,
  经过作者反复描写陪衬,__主旨已经突出,意思似乎已经写尽,可是毕竟作者是大手笔,再用另外的写作手法向深处开拓主题。(出示南阳诸葛庐图)
  14.教师讲解“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陋室铭的作者  诸葛庐就是东汉末年诸葛亮隐居南阳隆中时居住过的草庐;子云亭是指西汉学者扬雄住过并写作《太玄经》的亭子。这两句话是说我这个陋室正如南阳诸葛庐的草庐,又像四川扬子云的亭子。作者采用的是类比的写法(板书:类比),用历史上诸葛亮和扬子云的名室和自己的陋室相比,暗示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原来也是陋室,由于他们的主人德才兼备而闻名天下,那么我的陋室不也会如此么?
  15.提问:作者在这里用草庐和玄亭比陋室,其用意还是在说明陋室不陋吗?
  回答:不是,而是已隐含着自己远大的志向。要做一个像他们一样的人。
  教师肯定:很对。(板书:暗含、志向)
《陋室铭》教案 篇2
  课 标 要 求
  1、知识:继续掌握文言词汇,了解“铭”的特点。
  2、技能:学习__托物言志的写法。
  3、情感:领悟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理解作者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情趣。学习古人的优秀品质。不断增强个人的魅力。
  4、态度:用不同时代的眼光看待古代文化,客观的评价古人。
  5.理清作者行文的思路。
  [学 法 点 悟]
  __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我们知道这篇__作者的不慕荣利的品德和安贫乐道的情趣没有直接表达出来,而是通过对居室的情景的描绘体现出来,这种写法就是托物言志。这篇__的“物”指的是“陋室”,“志”指的是“德馨”。通过对这篇__的学习,我们平时写作时也可以通过对物的描绘,形容其特征,表达出自己的心志和情趣。
  [整 体 感 知]
  “陋室”,简陋的房子。“铭”,本是刻于金属器具和碑文上用以叙述生平事迹的一些赞颂或警戒性的文字,后来逐渐发展演变为一种独立的文体。
  《陋室铭》是一篇短文力作,是我国古代文苑中的一朵奇花,千百年来经久不衰。它的显著特点就是语言精辟。采用大量的修辞方法,对偶工整,对比鲜明,互相衬托,虚实相生,引经据典,言志如诗,通过对居室环境的描写,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一种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具有一种韵味如歌的音乐美,读来如行云流水,文气通达起伏,是我国古典文库中脍炙人口的珍品。
  [疑 难 解 析]
  质疑:__的题目是《陋室铭》,但是作者并没有直接写陋室,而是从什么写起呢?
  解惑:从山水写起。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是说山不在乎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了。“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水不在乎深,有蛟龙就会显灵。这些都是古人的俗语。古代传说中,神仙多住在山上,有神仙的山,就是名山;水中常有蛟龙隐现,兴云作雨,所以人们认为水中有龙就会显示神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虽然是一间简陋的房子,因为我品德高洁而芳香四溢。“馨”本意是发散很远的香,这里比喻道德高尚,名声传播很远。
  质疑:文中诗人用有仙之山、有龙之水具体比什么呢?
  解惑:用山、水比室。用“不在高”“不在深”来比陋。用仙和龙来比德。用名和灵来比馨。作者的目的是要写陋室,却用山水作比喻,引出要写的内容,这种方法耐人寻味。既然山之
  法叫比兴。这种比兴的修辞方法,不仅构思新颖,文意通达,而且句句相连,使__波澜起名不在于高而在于仙,水之灵不在于深而在于龙,那么,室之陋与不陋,也就不在于它是
否富丽堂皇,而在室主人的品德是否高尚。也就是说,尽管这房子的确是个陋室,但只要主人品德高尚,也就不觉得陋,反而处处可见其高雅明亮,“馨”字画龙点睛,统领全篇,是全文的“文眼”。__先用山水起兴,暗暗施墨,徐徐点题,如小溪直下,水到渠成,十分自然地引出主人陋室不陋的原因——惟吾德馨。
  质疑:《陋室铭》中哪句话能提挈全篇大意?请把这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
  解惑: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可译为:这是简陋的屋子,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