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字梦得,唐代诗人,文学家,哲学家,世称刘宾客,著有《刘宾客集》,有“诗豪”的美誉(被白居易称为“诗豪”)。早年与柳宗元齐名,世称为“刘柳”,晚年与白居易唱和,世称为“刘白”。
本文选自《全唐文》,我们学过他的诗《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其中的名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本文采用了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陋室”,室名,意思为简陋,借“陋室”立意,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用韵,本文的韵脚是:名、灵、馨、琴、经、形、亭,铭压的是“ing”,有:灵、馨、琴、经、形、亭等。
人们经常用“座右铭”来激励鞭策自己,有关学习方面的“座右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一、读音
铭(míng)案牍(dú)      鸿儒(hóngrú调(tiáo素琴
馨(xīn)      亵(xiè)玩    隐逸(yǐn yì)      周敦頣(dūn yí)
蕃(fán)      擢(zhuó)      苔(tái)痕
二、多音字
1.蔓             2.鲜
3.鲜             4.蕃
三、形似字
  1.           2.
  3.           4.
  5.           6.
四、一词多义
1.
2.
3.
五、古今异义
1.惟吾德。       
2.无案牍之劳。   
3.无丝竹之乱耳。  丝竹
4.谈笑有鸿儒。    鸿
5.亭亭净。       
六、词类活用
1.有仙则。    :名词作动词,出名,闻名,变得有名。
2.有龙则。    :形容词作动词,变成灵异的水。
3.惟吾德馨。    :名词作形容词,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4.不不枝。    :名词作动词,生长枝蔓。
5.香益清。    :形容词作动词,远播,远远地传送出去。
6.无丝竹之耳。 :使动用法,使……受到扰乱。
7.无案牍之形。 :使动用法,使……感到劳累。
陋室铭的作者七、对联
1.琴棋书画  般般皆雅致2.志雅 趣雅  陋室雅
春夏秋冬  季季有闲情才高 艺高 品德高
3.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4. 居有仙之山德馨,临有龙之水志远。
八、成语和名句: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现在常用来赞美客观条件并不优越而主观因素好的一些事物。
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现在常用来形容居住环境的幽雅,生活安适。
九、特殊句式
1.倒装句:何陋之有。 宾语前置:有何陋之。
  2.判断句:……者也,表示判断。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3.被动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染:被污染。
十、本文运用的主要修辞方法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对偶、比喻、类比和比兴。
2.苔痕上阶绿,草入帘青。对偶、拟人。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对偶。
4.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类比。
5.孔子云:“何陋之有?”。 引用。
十一、翻译。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译文】: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成为名山了;水不一定要深,有蛟龙就成为灵异的水了。灵:灵验,神奇。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译文】:这是简陋的房子,只要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斯:这。惟:只。吾:我,这里指住屋的人自己。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3.苔痕上阶绿,草入帘青。
【译文】: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青葱,映入帘里。
4.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译文】:谈笑、来往都是学识渊博的人,没有知识浅薄的人。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鸿儒:博学的人。鸿:大。儒:旧指读书人。
5.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译文】:这里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浏览佛经。 调:调弄,这里指弹琴。 素琴:不加装饰的琴。金经:佛经。
6.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译文】:没有奏乐的音乐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丝:本指琴瑟、箫管等弦乐器,这里代指奏乐的声音。  竹:本指管乐器。
丝竹:这里指奏乐的声音。案牍:官府公文。      形:形体、身体。
劳:使……感到劳累。乱:使……受到扰乱。
7.何陋之有。
【译文】:有什么简陋的呢?孔子说的这句话见于《论语·子罕》篇:“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8.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译文】: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这句话是说,诸葛庐和子云亭都很简陋,但因为主人很有名,所以受到人们的景仰。南阳,郡名,诸葛亮的躬耕隐居之地在邓县隆中。西蜀,现在的四川。子云,指扬雄,西汉文学家。
十二、重点诗句
1.本文的主旨句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语句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3.全文中画龙点睛(或唯一散句)的语句是:孔子云:何陋之有?
4.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语句是: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5.写陋室环境,突出景之雅的语句是:苔痕上阶绿,草入帘青。
由此可知其环境特点是:恬静雅致。
文中描写室内景物的语句是:苔痕上阶绿。
文中描写室外景物的语句是:草入帘青。
6.写室中之人,突出交往之雅的语句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由此可知室主人也是一位:鸿儒。用一成语概括室中情景:谈笑风生。
7.写室中之事,突出情趣之雅的语句是: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从正面描写陋室中生活的语句是:可以调素琴,阅金经。由此可知室主人高雅脱俗的情致。
从反面虚写陋室中生活的语句是: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由此可知室主人不受世俗羁绊之情。
8.写陋室环境与丰富多彩的日常生活,表达了陋室主人雅致澹泊的生活情趣的语句是:苔痕
上阶绿……无案牍之劳形。
9.表现作者对自己摆脱了喧嚣生活和繁杂公务的欣喜之情的语句是: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10.作者以古代名贤自比的语句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11.用比喻赞美“陋室”的语句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十三、阅读理解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用到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①运用了对偶、比喻、类比和比兴的表现手法。
②以“山、水”引出“陋室”,以“仙、龙”引出“德馨”,表明陋室也具有“灵、名”的特点。
2. “仙”和“龙”比喻什么?本文主旨句是什么?该句在全文中起何作用?
答:①比喻品德高尚的人。
②主旨句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③以“陋室”两字扣题,“德馨”一词统领全篇,这句话写出了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能概括出全文大意的词语是:德馨
3.请谈谈你对本文开篇的看法?
答:本文开篇连用两个比喻起兴,以虚衬实,引出斯是陋室并立意于惟吾德馨,前四句既是形象的比喻,以“仙”和“龙”暗喻品德高尚的人,又是事物的类比,表示陋室也具有“名”与“灵”的性质,“陋室”二字扣题,德馨二字统领全篇,以下文字皆由此发生。
4.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你如何看待本文作者所表达的“惟吾德馨”的道德情操?
答:这是今天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成效的典型。 这种道德情操是青少年乃至整个社会都应重视并学习的,这样我们才能在物质上,在精神上统一的提高,完善的发展。
5.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陋室?突出陋室怎样的特点?
答:①从居住环境、交往人物和日常生活这三个方面来描写陋室。②突出了陋室环境清幽
典雅(景雅),交往人物博学儒雅(交往雅)和生活情趣高雅(情趣雅)的特点。
6.“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和“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都是写室中之事,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致和情怀?写作角度有何不同?
答:①表现了作者高雅、超凡脱俗的情致以及不受世俗羁绊、安闲适意的情怀。
②前句从正面说,是实写,表现是主人的从容雅静;后句从反面写,是虚写,表现室主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弃。“调素琴”照应“无丝竹之乱耳”,“阅金经”照应“无案牍之劳形”。
7.作者写“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答:①表现自己摆脱了喧嚣生活和繁杂公务的欣喜之情。
②作者对官僚们的寻欢作乐生活的批判,对官府公事的厌倦。
8.作者为什么要写“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答:诸葛亮是三国时蜀国的丞相,著名政治家。杨雄是西汉的文学家。他们都是古代的名
贤。在这里用他们的居住之地“诸葛庐”和“子云亭”作类比,说明自己也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暗示陋室不陋。
9.文中有两处用了实写和虚写相结合的方法,分别是哪两处?
答:①实写:谈笑有鸿儒;      虚写:往来无白丁。
②实写:可以调琴素,阅金经;虚写: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10.文章结尾提出两个历史人物,引用“孔子云:何陋之有”有什么作用?
答:诸葛亮深居茅庐,但才高德昭,杨雄才学超世,其居何陋之有。作者用这两位先贤自比,说明只要“德馨”,所居陋室又何陋之有呢?这是类比的方法。引用孔子的一句话,用反问的形式呼应了前面的“斯是陋室”,准确地点明了全文主旨,隐含作者以君子自居之意,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11.“苔痕上阶绿,草入帘青”是什么修辞手法?“上”和“入”有什么好处?
答:①对偶、拟人。②“上”“入”二字生动传神,化静为动,不仅使景物人格化,而且流露出
作者对景物的喜爱之情。
12.作者以古代名贤自比的语句是哪句?有怎样的写作手法,有什么不同?
答:①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②运用了类比的写作手法。
③意在以古代名贤自沉,表明室主人也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在更高的境界上颂扬了“惟吾德馨”。
13.作者在文中以仙人蛟龙自况,更以孔子、诸葛亮、子云等古代名贤自比,这种毫不自谦的思想是否让人觉得有些自以为是、不可一世?
答:不会的。作者的这种自比,并非狂妄自大,实是自勉自励,是要求自己交往纯正,志趣高雅,品质高洁,要以古代名贤为榜样,去  追求一种崇高的道德境界。立身处世就要有这种自知自勉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