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6课《陋室铭》比较阅读及课外类文阅读训练
管仲破厚葬
齐国好厚葬,布帛尽于衣裘,材木尽于棺椁。桓公患之,以告管仲曰:“布帛尽则无以为蔽,材木尽则无以为守备,而人厚葬之不休,禁之奈何?”管仲对曰:“凡人之有为也,非名之,则利之也。”于是乃下令曰:“棺椁过度者戮其尸,罪夫当丧者。”夫戮死,无名;罪当丧者,无利。人何故为之也,未几厚葬之风休矣。
(节选自《韩非子·内储说上》)
(注)①布帛:泛指织物。②衣裘:裘,皮衣。此指死人的衣着。③椁(guǒ)在棺材外面的大棺材。④戮:侮辱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布帛尽则无以蔽/岂能暴涨携之去(《河中石兽》)
B.材木尽无以为守备/有龙灵(《陋室铭》)
C.乃下令曰/斯陋室《室》
D.人何为之也/而两狼之并驱如(《狼》)
2.下列选项中,加点文言虚词的含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桓公患
A.无丝竹乱耳(《陋室铭》)
B.何陋有(《陋室铭》)
C.予独爱莲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D.当求于上流(《河中石兽》)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凡人之有为也,非名之,则利之也。
4.简要概括桓公的形象特点,说说短文给你的启示。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后面小题
吾室之内,或栖于椟,或陈于前,或枕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吾饮食起居,疾痛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宾客不至,妻子不觌,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或至不得行,则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耶!”乃引客就观之,客始不能入,既入又不能出,乃亦大笑曰:“信乎其似巢也! ”
(注释)①椟:木柜、木匣,这里指书橱。②觌():看。
5.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乃引客观之:_____________
(2)妻子不觌:_______________
6.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A.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
B.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C.苔痕/上阶绿,草/入帘青
D.未尝/不与书俱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邪!”
8.《陋室铭》和此文中的主人都热爱自己的居室。《陋室铭》的主人自评 “____________________”,书巢主人的朋友评价“______________”。
9.从文中看,室主人是一个怎样的人?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材料一)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入
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耳,无案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材料二)                                 
昼居池上亭独吟
日午树阴正,独吟池上亭。静看蜂教诲,闲想鹤仪形。
法酒调神气,清琴入性灵。浩然机已息,几杖复何铭
(注)①我国古代有圣人师蜂的说法(学习蜂的勤奋勇敢)。②法酒:按照法定规格酿造的酒。③机:心意,心愿④几杖……铭:给几、杖作铭文,用于自警或劝诫。
10.《陋室铭》的作者是____________(朝代)文学家____________(人名)。
1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谈笑有鸿(______)        (2)可以素琴(______)
(3)无丝竹之(______)      (4)无案之劳形(______)
12.阅读(材料一),请简要回答《陋室铭》是如何体现“陋室不陋”的。
13.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要回答“陋室”与“池上亭”共同的环境特征。
14.请简要回答作者在他的诗、文中借“琴”所表达的内容。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乙)三间茅屋,十里春风,窗里幽兰,窗外修竹。此是何等雅趣,而安享之人不知也。懵懵懂懂①,没没墨墨,绝不知乐在何处。惟劳苦贫病之人,忽得十日五日之暇,闭柴扉,扫竹径,对芳兰,啜②苦铭③,时有微风细雨,润泽于疏篱仄④径之间,俗客不来,
良朋辄至,亦适适然自惊为此日之难得也。凡吾画兰画竹画石,用以慰劳天下之劳人,非以供天下之安享人也。
选自《郑板桥集》
注释:①没没墨墨:义同“懵懵懂懂”糊涂,不明白。 ②啜:喝 ③铭:茶的通称 ④适适然:形容快乐开心的样子。⑤仄:同“侧”,旁边
15.解释句中加横线的词。
①谈笑有鸿儒
②无丝竹之
③忽得十日五日之
④良朋
1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边句子。
(1)苔痕上阶绿,草入帘青。
(2)适适然自惊为此日之难得也。
17.“俗客不来,良朋辄至”,这句话无论从句式上看还是从表意上看都很像《陋室铭》里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比较阅读(甲)(乙)两文,举例谈谈刘禹锡与郑板桥在思想品格上有哪些相同点(只谈一点即可)
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后面问题。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刘禹锡《陋室铭》)
乙: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选自《论语》)
注:1、回:即颜回,孔子的弟子。2、不堪:无法忍受。
19.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
(1)有仙则名              (2)是陋室             
(3)惟吾德            (4)往来无白丁                                 
2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②孔子云:何陋之有?
21.用《陋室铭》中的句子填空。
“空山无人,水流花开”二句,极琴心(寄托心意的琴声)之妙境;“胜固欣然,败亦可喜”二句,极手谈(下围棋)之妙境:“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二句,极交友之妙境。
22.刘禹锡和颜回一居“陋室”,一在“陋巷”,对此,他们的态度如何?体现了他们怎样的精神品质?
阅读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乙)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选自《论语 子罕》
注:九夷:古代称东方的九种民族。亦指其所居之地。
23.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有仙则名      名:_____________        (2)谈笑有鸿儒 鸿儒:_____________
(3)无丝竹之乱耳  丝竹:_____________      (4)无案牍之劳形 案牍:_____________
24.翻译下列句子。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或曰:“陋,如之何?”
25.(甲)(乙)两段文字中“何陋之有”的根本原因分别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用原文语句填空)
26.两段文字都表现了美好的君子形象。从中你能看出“君子”应具有怎样的情操?
    (甲)见课文《陋室铭》
(乙)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时人谓之实录。其亲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①融然②,未尝有喜愠之。惟遇酒则饮,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性不解音,而畜③素琴一张,弦
徽④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节选自《晋书》)
(注释) ①适:满足。②融然:和悦快乐的样子。③畜:同“蓄”。④徽:系琴弦的绳子。
2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有龙则 灵:_______
(2)无案牍之形  劳:______
陋室铭的作者(3)未尝有喜之  愠:______
(4)亦雅咏不  辍:_____
2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2)其亲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
29.(甲)(乙)两文分别表现了刘禹锡和陶渊明怎样的性格特点?
    (甲)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陋室铭》)
(乙)
沧州南一寺临河千,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
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顛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河中石兽》)
(丙)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游山西村》)
30.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何陋有                知之者不如好
B.陋室                非木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