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语文文言文专项训练:《陋室铭》对比阅读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按要求完成下面小题。陋室铭的作者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清,亭亭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无案之劳形(dǔ)    B.可爱者甚(pán)
C.惟吾德(xīng)    D.可远观而不可玩焉(xiè)
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有仙则                (2)淡笑有鸿儒
(3)香远                (4)乎众矣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2)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4.甲、乙两文都运用了___________的写作手法,甲文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安贫乐道的情趣;乙文则赞颂蓬花坚贞高洁的品格,表现了作者______
________________的人生态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乙]
高凤字文通,南阳叶人也。少为书生,家以农亩为业,而专精诵读,昼夜不息。邻里有争财者,持兵而斗,凤往解之,不已,乃脱巾叩头,固请曰:“仁义逊让,奈何弃之!”于是争者怀感,投兵谢罪。凤年老执志不倦名声著闻。太守连召请,恐不得免,自言本巫家,不应为吏,又诈与寡嫂讼田,遂不仕。建初中,将作大匠任隗举凤直言,到公车,托病逃归。推其财产,悉与孤兄子。隐身渔钓,终于家。
(节选自《后汉书·逸民列传》,有删改)
[注释]①巫:古代以求神、占卜为职业的人。②将作大匠:古代官职名称。③公车:汉代官署名。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龙则    灵:神异    B.草帘青    入:映入
C.可以素琴  调:调弄    D.无案牍之  劳:劳累
6.下列句子中加点“则”字的用法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有仙
A.学而不思罔    B.日中不至,是无信
C.然天下之事    D.险躁不能治性
7.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解释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B.甲文开头写山、水的用意是以对比起兴,以虚衬实,表现了诗人高雅的生活气质和不俗的道德情操。
C.甲文作者通过描写居室环境清幽、交往人物博学和日常生活高雅表现出自己“惟吾德馨”的品质。
D.乙文通过写高凤推迟了任隗的举荐,表现了高风的高贵品质;两文的共同点是不慕名利、安贫乐道。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9.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凤年老执志不倦名声著闻。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小题。
【甲】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陋室铭》)
【乙】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爱莲说》)
10.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有仙则
(2)谈笑有鸿儒
(3)不不枝
(4)陶后有闻
11.翻译下面文言句子。
(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2)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12.甲、乙两文都采用了____________的写法,甲文通过为陋室作铭表明自己的抱负和情操,乙文则通过____________表达自已的节操,两文都写得较含蓄。
13.《爱莲说》中写“菊之爱”、“牡丹之爱”有哪些作用?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生萝卜切丝作小菜,伴以醋及他物,用之下粥最宜。但恨其食后打嗳,嗳必秽气。予尝受此厄于人,知人之厌我,亦若是也,故亦欲绝而弗食。然见此物大异葱蒜,生则臭,熟则不臭,是与初见似小人,而卒为君子者等也。虽有微过,亦当恕之,仍食勿禁。
(选自李渔《闲情偶寄》)
【乙】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予受此厄于人(    )
与初见似小人(    )
③何陋有(    )   
④无案牍之形 (    )
15.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伴醋及他物  衾拥覆(《送东阳马生序》)
B.恨其食后打嗳  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记承天寺夜游》)
C.知人厌我  而不知太守乐其乐也(《醉翁亭记》)
D.见此物大异葱蒜  人恒过,后能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6.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故 亦 欲 绝 而 弗 食
17.翻译下列句子。
(1)虽有微过,亦当恕之,仍食勿禁。
(2)孔子云:何陋之有?
18.请指出【甲】【乙】两文中的画线句使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结合选文阐释其表达效果。
阅读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乙】尺地,莫非其有也;一民,莫非其臣也;然而文王犹方百里起,是以难也。齐人有
言曰:“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鎡基,不如待时。”今时则易然也:夏后、殷、周之盛,地未有过千里者也,而齐有其地矣;鸡鸣狗吠相闻,而达乎四境,而齐有其民矣。地不改辟矣,民不改聚矣,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且王者之不作,未有疏于此时者也;民之憔悴于虐政,未有甚于此时者也。饥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孔子曰:“德之流行,速于置邮而传命。”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惟此时为然。
(节选自《孟子·公孙丑上》)
19.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民之悦            何陋有《陋室铭》
B.莫之能          虽乘奔风《三峡》
C.域民不封疆之界          六月息者也《北冥有鱼》
D.地未有千里者也        人恒,然后能改《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20.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然而文王犹方百里起,是以难也。
(2)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惟此时为然。
21.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鸡 鸣 狗 吠 相 闻 而 达 乎 四 境 而 齐 有 其 民 矣。
22.请依据选文,回答问题。
【甲】【乙】两文都论述了治国之道,【甲】文重点强调了是克敌制胜的必要条件,同时【乙】文中的现象体现了这一必要条件;【甲】文孟子得出的结论;【乙】文中孟子的观点也印证了【甲】文的结论。(用原文的词语或短语回答)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
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则天下之事,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