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园地五
教材简析:
本单元语文园地安排了四个板块的内容。
“交流平台”引导学生对六年来养成的语文学习习惯进行归纳与总结,交流自己在语文学习中的良好学习习惯,帮助学生全面认识语文学习方法,并为中学的学习奠定基础。
“词句段运用”安排了两项内容。第一题引导学生根据文言文里学过的字的意思来推想词语的意思。第二题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体会引用的好处,了解引用是以他人的观点作为旁证,从不同角度证明自己的观点,增强说服力,并引导学生交流自己在习作中引用名人名言的经验,鼓励学生运用引用的方法。
“书写提示”编排了元代著名书法家赵孟頫的代表作之一《三门记》,引导学生通过欣赏,交流发现赵孟頫楷书作品的特点,提升审美情趣,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
“日积月累”编排了四句关于发展的和创新的名言,引导学生体会创新的价值,激发学生积极进取,勇于探索和创新。
教学目标:
1.回顾六年的语文学习,交流自己养成的语文习惯。
2.学会借助文言文学过的字的意思,推想词语的意思。
    3.体会引用的好处,并在习作中尝试运用。
4.欣赏赵孟頫的代表作之一《三门记》,了解赵孟頫及其楷书的特点。
5.理解“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等句子的含义,并能背诵。
教学重难点:
1.根据文言文里学过的字的意思来推想词语的意思。
2.结合课文内容体会引用的好处。
3.名言警句学以致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回顾导入
师:本单元以“科学发现的机遇,总是等着好奇而又爱思考的人”引出人文主题——科学精神,语文要素是“体会文章是怎样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语文要素中还提到了本单元的习作要求——展开想象,写科幻故事。这种围绕人文主题和抓住语文要素来进行单元学习的方式就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学习交流平台
师:交流平台中还给我们提供了几种良好的学习习惯,请同学们先自己读一读这四段话,边读边思考:对话中提到了哪些学习习惯?并在文中圈画出来。
全班交流:
预设一:第一位同学在课外阅读的方面养成了每天都要读课外书的好习惯,而且大多是名著,从而提高了自己的阅读品味;文学名著历经时间考验而经久不衰,值得我们反复阅读。
预设二:第二位同学是从读书方法谈的,她养成边读书边思考,并用旁批或笔记把心得写下来的习惯,加深了对作品的理解;正所谓“不动笔墨不读书”,我们在进行精读的时候也要养成这种习惯。
预设三:第三位同学是从习作修改的角度来交流的,他养成了习作后认真读几遍,并用修改符号仔细修改的好习惯;“文章不厌百回改”,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我们平时写作文的时候也要反复修改,才能让文章更加精彩。
预设四:第四位同学养成了勤问勤查的习惯,让自己学到了不少知识。我们在以后的学习中遇到不懂的问题也要随时向别人请教,或者去读书、查资料。
师:这么多良好的学习习惯,你在本单元的学习中都运用了哪些呢?请你回顾一下吧!
学生交流这四种方法在本单元学习中的具体运用。
师:通过六年的学习,你还养成了哪些学习语文的好习惯?
预设:做读书笔记、写作列提纲等。
三、词句段运用
师:同学们,好习惯加上好方法,会让我们的学习事半功倍。下面我们一起进入“词句段运用”板块,看看里面藏着哪些好方法。
(一)联系文言文理解词语意思
请同学们先自己读读下面的词语。泡泡语的学习提示告诉我们:在学习《两小儿辩日》的时候,我们从“及其日中如探汤”知道了“汤”有“热水”的意思, 如果把“赴汤蹈火”中的“汤”代入“热水”的意思是不是能把这个词语解释清楚呢?请你试着自己说一说。
预设:“赴汤蹈火”就是指跳进热水,踏着烈火,比喻不避艰险、奋不顾身。
师:我们从之前学过的“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知道“走”解释为“跑”,但在“走马观花”一词中却不能将“走马”机械地解释为“跑马”,而是要联系语境理解“走马观花”是指骑在奔跑的马上看花,原意是形容事情如意,心境愉快,后多指粗略地观察一下。所以,对我们学过的文言文的意思不能完全照搬,有时需要根据具体的语境来理解。
请你学着刚才的方法,本单元学过的文言文,解释其余几个词语的意思。
预设一:《学弈》中“弗若之矣”的“弗”有“不”的意思,所以可以推想“自愧弗如”的意思是自感不如别人而内心惭愧”。
预设二:《学弈》中“虽与之俱学”的“俱”有“一起”的意思,所以可以推想“声泪俱下”的意思是声音和眼泪一起下来,也可解释为“边诉说,边哭泣,形容及其悲伤”。
预设三:《学弈》中“非然也”的“然”有“这样”的意思,所以可以推想“不以为然”的意思是“不认为是这样或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
预设四:《两小儿辩日》中“及日中则如盘盂”中的“及”有“到,到了”的意思,所以可以推想“过犹不及”的意思是“事情办得过火,就跟做得不够(不到)一样,都是不好的”。
师:现在老师要给大家增加难度了。你能结合文言文猜猜这些词语的意思吗?
答非所问、非亲非故
犹豫不决、悬而未决
自以为是、不以为耻
预设一:《学弈》中》“非然也”的“非“有“不是”的意思:“答非所问”可解释为“回答的不是所问的内容”,“非亲非故”可解释为“既不是亲戚,也不是老朋友,指彼此没有什么关系”。
预设二:《两小儿辩日》中“孔子不能决也”的“决”有“决断”的意思:“犹豫不决”可解释为“迟疑,无法做决断,也就是拿不定主意”,“悬而未决”可解释为“一直拖在那里,没有决断,或者没有得到解决”。
预设三:《两小儿辩日》中“我以日始初时去人近”的“以”有“认为”的意思:“自以为是”可解释为“认为自己的看法和做法都正确,不接受别人的意见”,“不以为耻”可解释为“不认为是可耻的”。
(二)学习引用的修辞方法
师:看来,借助文言文理解词语意思真是个好方法。接下来,让我们学习一种新的修辞方法。
师: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课本上的两组例句,想一想这两句话有什么特别之处?
预设:这两个句子都引用了名人名言。
师:这种在说话或写作中引用现成的话,如诗句、格言、成语等,以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修辞方法叫“引用”。
师:在文章中引用名人名言有什么好处呢?请同学们再读这两段话,体会引用的好处。
预设一:在《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作者引用华罗庚说的“科学的灵感,绝不是坐等可以等出来的”这句名言,是对文中“当然,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的能力,不是凭空产生的”这句话的恰当总结,有力地论证了文章的论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预设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还记得吗?这是《为人民服务》一文中的句子。在《为人民服务》中,引用这句话论证了“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有力地论证了观点,鼓励人们为人民的利益奋斗终身。
小结:在说明观点时,引用名人名言可以为自己的观点提供有力的论据,增强文章的表现力、感染力和说服力。
师:在引用时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直接引用原文,这时候要用冒号加引号,如例句二;另
一种是引用原文的大致意思将其编织在自己的话中,要用逗号,如例句一。
师:恰当的引用会让我们的文章锦上添花。请你运用“引用”的修辞方法从“珍惜时间”和“读书的重要性”两个话题中选择一个写一段话。
全班交流。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
师:老师还要给大家提个醒儿,引用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先理解原文意思再进行引用;2、在引用时注明来源出处。
四、总结提升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交流了几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了借助文言文里学过的字推想词语的意思,学习了引用的修辞方法,希望你能将这些好方法运用到日常的学习中!
五、作业
1.修改小练笔的内容。
2.积累名人名言并进行分类。
第二课时
、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回忆总结了六年以来养成的良好学习习惯。体会到引用名言的好处,还学会借助文言文理解成语的意思。那老师现在考考你,你还能说出这些成语的意思吗?先自己说一说吧。
1.课件出示词语,学生理解。
2.接下来我们继续学习语文园地五的“书写提示”。
二、书写提示
师:同学们,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书法是其中一枚绚烂的文化瑰宝。上学期我们认识了王羲之和他的《兰亭集序》,柳公权和他的《玄秘塔碑》,同学们还记得柳公权的楷书特点吗?他的楷书用笔方圆并施,点画棱角分明,结构精妙。
1.出示王羲之《兰亭集序》柳公权的《玄秘塔碑》学生欣赏。
2.说出你知道的其他书法家。
师:中国的书法家真是数不胜数。其中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他们被称为“楷书四大家”。今天我们主要走进楷书四大家之一的赵孟頫,来欣赏他的书法作品。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赵孟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