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小儿辩日》
教学过程:
一、写“辩”导入,牵引注意
师板(让学生看):“辛”问:“读什么?”生齐读:xin
师再板(让学生看):辛问:老师又写了什么字?生齐读:xin
师在两“辛”之间加“讠”问:这个时候就组成了一个新字,读——
生齐读bian
师:看着“辩”字的字形,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辩”字的意思吗?
(1、争论的意思;2、两个人就一个问题而争论,双方都说出充分的理由证明自己的观点是对的)
师:请大家看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看看这个故事讲的是谁和谁在争辩,他们在争论什么?(师补充课题)
师:齐读课题生齐读:《两小儿辩日》
师:边读课题边想老师提的问题:谁在争辩,他们在争辩什么?
生:两个小孩儿争论太阳(在早晨、中午离我们远还是近)
设计以图:
由写“辩”字导入,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牢记“辩”的字形,并理解字义。在对“辩”字理解的基础上,教师再次设计问题,使学生对题目的理解悄然无痕。同时,为后面两小儿激烈辩论作了铺垫。
二、对“辩”质疑,初知大意
1、师:看课题,你还能就“辩”字提出哪些问题呢?
(预设问题:a、两小儿是怎么争辩的?b、他们争辩的结果怎样?)
2、师: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读课文。
a、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看看读音,读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争取把课文读通读顺。
学生:自由读课文。
b、师:刚才同学们第一次读课文,读的时候有什么困难吗?
生:说说朗读中的困难。(如:不易断句,有些不顺口等。)
c、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课文朗读,大家认真听朗读,看看别人是怎么停顿、断句的,认为必要的,还可以在书上作上记号。(课件:动画情景,课文朗读)
学生:听朗读,作记号。
师:有收获吗?学生:交流在朗读上的收获。(如某些地方的停顿、断句、某个字的读音,语气等。)
d、教师对个别难的地方重点指导。
课件出示:画有停顿符号的课文(略)
强调:知=智读音zhì
e、生再自由读一遍课文。
d、检查读课文
现在请几位同学一起来把课文读一遍。请同学们注意力高度集中,我开个头,叫到谁,谁就接下去读。
师: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生1:一儿曰……而日中时近也。
生2:一儿曰……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又有两个学生继续读下去。
3、再读课文,初知大意
师:我们连起来把课文念一遍,注意生字的读音,根据注释能不能说说故事的大意。
(生齐读课文,然后理解故事大意。)
设计以图:
质疑需要思考,让学生质疑,就是培养学生在阅读时学会思考。让学生把课文读通、读顺、读出滋味是学习文言文的起点。在教师的帮助下,学生动口、动脑,在多次诵读中,他们既能感悟文言文的特
点,还会感受到诵读古文的乐趣,悟出故事大意。
三、明“辩”字义,初步理解
1、师:课题为《两小儿辩日》,现在你们出课文中写到“日”的句子。
师:课题不算,有几个“日”?
生:八个“日”。
2、师:八名学生分别读写“日”的句子
(师指导通过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来理解句子的意思,弄清两小儿是在辩:早晨和中午太阳离我们远、近的问题。相机板书)
3、师:我们一起把这几个带“日”的句子连起来读一遍。
(生齐读。)
师:把这八个带“日”的句子合在一起,讲的就是一个字,什么字?
生(齐):辩。
师:很好,根据课文再说说“辩”是什么意思?
生1:争论。
生2:辩论。
生3:两个人在同一件事上有不同的观点,反驳对方。
师:如果你建议老师在黑板上写一个词,你认为该写什么?
生3:反驳。
师:还有一个词更准确,它叫“辩驳”。(师板书:辩驳)如果用文中的词来说,那是什么?
生(齐):辩斗。
设计以图:
寻“日”的目的是让学生明确两小儿“辩”的是什么。用课文中的具体事例理解“辩”的意思,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加深对字义的理解。“辩斗”一词是全文的中心词,更能突出渲染两小儿辩日时的唇舌剑、互不相让的激烈的气氛。引出“辩斗”,能使学生的脑海中自然呈现出当时的情景,解决了刚才学生提出的“
怎么‘辩’的”问题。
四、演“辩”经过,感受氛围
师:怎么才是“辩斗”呢?联系生活,同桌之间分好角,放开声音“辩斗”,把这味读出来。(同桌辩斗。)
师:请了两名学生辩斗
大家点评
师点评后,再请两小儿辩斗。
师生再点评。
师生合作朗读,师的语速不断加快,字字清晰、坚定,又增加词语等不断煽情,
让学生的情绪高涨,师生辩论达到忘我的境界。
设计意图:
用感情朗读表演“辩斗”经过,营造“辩斗”的情境,让学生切身感受辩斗的激烈,互不相让的氛围,解决了学生提出的“辩得怎样”的问题。
五、品“辩”内涵,悟儿品质
师:这一辩辩出了什么?
学生从中感悟两小儿聪明、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的品德。
师:我们一起再来辩一辩,左边三个小组当小儿1,另外三个小组当小儿2。(全体学生辩斗,老师在一边点火煽情。)
设计意图:
在感情朗读“辩斗”后,回味“辩斗”过程,让学生深入思考“辩斗”的内涵,感悟到两小儿的天真、对这一自然现象观察的细致入微、敢于质疑、亮明自己的观点等优秀品质。
六、解“辩”之谜,获得新知
师:如果你当时就在现场,你赞成谁,反对谁?
学生发表见解。
师:我们来看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请看大屏幕。
师出示其中知识幻灯片
设计意图:
“如果你当时就在现场,你赞成谁,反对谁?”这一问题会激发学生口头表达和思维训练的欲望。他们在畅所欲言中探究太阳到底什么时候离地球远,什么时候离地球近。这个令两小儿争辩不休的问题,本是枯燥难懂的知识,这样可被学生轻而易举地掌握。
七、揭“辩”之果,悟子品质
师:这个知识难吗?
生:不难。
师:从哪儿看出来?
生1:孔子不能决也。
生2:孔子不能决也。
师:辩斗的结果究竟如何?
(生齐读——孔子不能决也。)
师:透过这句话,你看到了孔子怎样的人格魅力?
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师:在两小儿看来这么简单的问题连大学问家、大教育家孔子都不能决也。难怪,两小儿笑曰……
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生:孰为汝多知乎?(师板书:知)
师:什么是“知”?
生1:知道。
生2:知识。
生3:学问。
设计意图:
这里是让学生感悟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解决了学生提出的“辩的结果”问题。
八、为子续“辩”,学无止境
1、师:假如你就是孔子,听了两小儿的话,你会怎么想,怎么说?请用笔写下来。如果你用白话文写,那自然是件驾轻就熟的事;如果你愿意尝试用文言文写,那最好。
2、(学生练笔。)
设计意图:
本课最后安排的小练笔,不仅把工具性和人文性结合起来,而且可彰显学生深邃的思想,多元的个性和活泼的语言。孔子的智慧,两小儿的智慧,学生的智慧交相辉映,奏出一曲动人的智慧之歌。
九、布置作业,课后延伸
1. 熟练背诵《两小儿辩日》;
2. 向亲朋复述故事,并聆听他们的体会。
[设计意图]
“背诵”、“复述”和“聆听”,融语文课程中“积累”和“实践”等多种目标于一体,将有形的课堂在不觉中加以拓展,而学生也必将在拓展中再次受益。【板书设计】
两小儿辩日
大则近,小则远
故(晨)(午)不能决
凉则远,热则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