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文阅读教学设计
谈“鬼”
文议题:
谈“鬼”
文材料:
文言文三则《畏鬼致盗》《活见鬼》《画鬼易》
设计意图:
本课是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学习文言文《学弈》《两小儿辩日》之后的巩固拓展学习。本单元有一个训练重点:抓住重点语句,领悟文章中蕴含的道理。所以我们设计这个课例的意图一是为了让学生们巩固学习文言文的方法。二是让学生们通过阅读这组文言文,了解古人是如何智慧地认识“鬼”,从
中获得自己独特的感受,得到启发。
文特点:
这三篇文言文皆是与“鬼”有关的。《画鬼易》通过人物对话讲述“画鬼容易画人难”的道理;《活
见鬼》讲述了两个疑神疑鬼的人互相吓对方的故事;《畏鬼致盗》讲述了一个小偷利用主人公疑神疑的特点,装神弄鬼偷窃他的财物的故事。这三个故事语言幽默,言简意丰。适合那些对世界有了独立认识,但还在懵懂阶段的十二三的孩子,不仅可以满足他们对鬼故事的好奇,同时也可以给他们正能量的启示。
文言文学习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难点,本设计遵循小学六年级学生的心里特点及认知规律,给他们搭建阶梯:化繁为简,由简入繁,趣味为先,抓住孩子们的好奇心,大胆谈鬼,决不变。
阅读目标:
1.通过旧知共学探讨、自学交流,读通读顺读懂文言文。
2.探讨文言文中的古人如何智慧地认识“鬼”,由此生成自己对“鬼”的独特感受。
教学准备:
1.准备阅读材料三篇:《画鬼易》《活见鬼》《畏鬼致盗》
2.PPT课件
387
阅读流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请看老师学古人画画。(板书甲骨文的“鬼”)
(边写边说)这像不像一个人?(指学生看)
再加上一个可怕的大脑袋,这就是古代的人们想象中的似人非人的怪物。这种怪物最可怕的地方是可以勾人的魂魄,所以“人”这里有一个“钩”。大家都知道我们古人最初造字就是画出来的,你们
一定猜出这是什么字了吧!对,大家现在看到的就是甲骨文中的“鬼”字。
你们看,经过演变(出示下图)就成为现在我们看到的“鬼”字了。
鬼字的篆书鬼字的隶书鬼字的楷书谈话:从这个“鬼”字中,我们不难看出,在很多人眼中,这鬼是神秘可怕的。所以才有了千奇
百怪的惊悚鬼故事。这鬼到底有多可怕呢?俗话说:黑字白纸,我们眼见为实。,现在请跟随古人的
笔端,一起走进“鬼”的世界吧!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姑且把他叫做勾魂摄魄,相信此时此刻的孩子们好奇心已经被充分勾引,心甘情愿想要进入故事了。)
全班集体阅读文言文《画鬼易》
读文一遍,初次见面。(读通读顺,读出节奏,读出韵味。)
学生自由朗读《画鬼易》。
交流朗读节奏。
二、读文两遍,稍有发现。(读懂)
按节奏多读几遍,借助注释和联系上下文理解故事大意。
理解重点句:“夫犬马,人所知也,旦暮罄于前,不可类也,故难;鬼魅无形者,不罄于前,故易
之也。”
再理解重点句的基础上疏通文意。
读文三遍,问题出现。(思考)
带着理解再读文言文,思考:有什么发现或疑问?预设:
交流自己再读后的思考、发现:为什么鬼最容易画呢?
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读文四遍,其义自现。(感悟)
388
带着问题再读文言文,边读边思考。
(2)4人小组内交流、碰撞。
(3)形成初步共识:鬼谁也没真见到过,所以最容易画;(师相机板书)正所谓“画人容易画鬼难”
(设计意图:利用旧知,自学巩固。古话说:“温故而知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相信通过这
有目的,层层深入的四读,学生对这篇古文的含义已经了然于心。
三、小组合作学习文言文《活见鬼》《畏鬼致盗》
1.以小组为单位,“读”“解”两则文言文。
2.每组推选一名代表任选一则交流“解”——对大意的理解。
3.意思有出入的地方,作为集体研读的重点。
(老师不直接告诉答案,而是启发点拨,引导学生运用学习方法疏通文意。)
4.交流“悟”:文中有鬼吗?
(从《活见鬼》中悟出:疑神疑鬼;从《畏鬼致盗》悟出:装神弄鬼)
(设计意图:本环节按照学生认知规律、知识储备和心智程度,由浅到深,由感性到理性,让学生得以渐悟。)
四、思考总结
思考:古人认为这个世界有鬼吗?
师再问:真的没有鬼吗?这时候相机在刚才板书的鬼字上打上引号。引发学生思考,(板书:装神弄鬼,疑神疑鬼)
待学生思考和辩论时,板书“有鬼无鬼?俗人自扰。”
(设计意图:这一个环节师通过提问引发学生思考,不求标准答案,只求学生思辨,形成自己独特的感受。带着问题走出课堂,在课堂以外寻求问题的答案,这是让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最好办法。)
五、拓展阅读《聊斋志异》
说到鬼故事,老师一定要推荐你们去读读大师蒲松龄的一部巨作《聊斋志异》。它是一部令人匪夷所思的志怪经典。但是,如果你带着今天的收获去读这本经典,你一定能读出不一样的味儿来!
(设计意图:文阅读的终极目标就是通过大量的多种形式的阅读,让孩子们爱上阅读,爱上读经典的书。本环节推荐阅读的《聊斋志异》与“鬼”有关,却又不只是简单的“鬼”故事,便于孩子
带着今天所学的思辨精神继续阅读。)
六、板书设计
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