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难忘的一家人读后感
    这是一本很好读的书,不是很长,总共不过多页,用了不到两个晚上就读完了,老公都说我读得快了(呵呵,因为我一向读书不是很快的)。读过这本书,我对国学大师,当代学界泰斗季羡林的思想观点有了一些了解,也对季羡林本人认识更多了。此前知道季羡林还是在去年7月他去世时,在新闻上了解到的,还有就是开心辞典的“开心学国学”活动让我知道了这位大师。《季羡林谈人生》这本书收录了他对于人生,对于道德以及日常生活中的种种事物的态度的小文章。这些文章多是上世纪90年代到年期间所作,也即季老在八九十岁写的文章,他对于人生和社会的认识确实有更深的一个层次。让我特别难忘的是季老认为人生的意义在于我们每个人都是历史长链中的一环的组成部份,人生的意义就在于做好这个环,推动历史向前进步,我觉得这个人生的意义很有高度,很深刻。
    另外,在多篇文章中,季老都提到了人要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二是人与人的关系,三是人与自身修养的关系。每次都特别强调人与自然的关系,而且认为在当前这个关系的处理是最重要的一个,西方工业革命以后,他们所崇尚的“征服自然”确实让人类的生活进步了不少,然而现在凸现的环境污染、物种减少、臭氧层遭破坏、温室效应等等问
题,都警示着人类不能再与大自然为敌,对立地去发展了,应该是弘扬东方的“天人合一”的思想的时候了。季老在多篇文章中反复强调此点,说明了他对人类发展的担忧,是深刻的、长远的、应该引起重视的。
    现在存有“季羡林研究所”这么一个机构,专门搞对季羡林作品及其本人的研究,我想要既然存有必要成立这样的机构,表明必须除了很多东西应该我们从这位大师身上自学,以后可以再听听有关书籍,可以并使自己的思想也更为深刻和长远。读罢此书,我还拖存有胃口地又密了一下与季羡林有关的资料,其中,他与小学文化的妻子相爱一世情很就是使人敬佩。在这里就不再多说道啦。
    无意中,看电视里一闪而过的新闻,得知季羡林老先生去世了。于是,立刻到网上搜索最新的消息,确定季老在这个潮湿的季节,确实已经安然地走了。联系到这几日阴霾、多雨的天气,仿佛早已预示着这样一位学术大师将要随着潮湿的空气一起飘飞。只是,惊闻季老离去的消息,我还是忍不住在心底悄悄地感伤着、缅怀着。
    真正已经开始重新认识季老就是《敬佩中国》节目,准确地回忆起颁奖典礼的时候,厚实的奖杯就是记者特意送至季老病房的。季先生早年农家,早年就是在清华大学读的西洋
文学系,之后回去德国游学,启程后常年在北大任教。在语言学、历史学、佛教学、印度研习和比较文学等方面都存有很深的造诣,季老熟练掌握多国语言,研究译者了梵文著作和德、英等国的多部经典。季老笔耕不辍,虽已耄耋之年,但是悲观的生活态度,也使我们看见了他做学问之外的另一种生命形态。
    去年的这个时候,对我来说是个失意的夏天,偶然在图书馆读到了季老的《季羡林谈人生》,一个下午都沉浸在这位耄耋老人的人生感悟之中。朴实的文字,纯真的情感,这恰恰也是季老文字的精髓所在。记得钟敬文先生有过如此评价:“浮花浪蕊岂真芳,语朴情醇是正行;我爱先生文品好,如同野老话家常。”而我在此刻却无法对季老的文字做出任何评价,因为,我的年纪、我的阅历即使运用再华美的语言,在季老的文字面前都将是苍白无力的!
    看看季老谈论人生,论价值。看看这位不理想的老人写下“不圆满才就是人生”的体悟。生活中,多少人崇尚轻松?又存有多少人真正具有了轻松?现实就是如此残暴,就像是生活中诸多的不如意:家庭的变故,学业的低谷,亲人的返回,朋友的误会……就是那个下午,在季老的文字中,我记住了人生,懂了:人生就像一种角度的偏折,研习着回去借由
阳光的角度回去看看自己的人生,看看自己具有着的一切。我们无法盲目地陷于轻松的误区,从而成就一段并不轻松的人生。其实不轻松才就是人生,不轻松的人生才更不易同时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正像屈原,在放逐的路途中写下了赞叹世人的《古诗》,正像很多的文人,都有著难得的旷达一样。季老也同样用自己朴实无华的文字,教会了我如何回去对待一段属于自己的人生,斩获一份属于自己的美好。
    虽然季老走了,但我始终记得,那个盛夏,是他教会我如何看待人生。
    最近认真书法展了《季羡林谈论人生》,感叹颇多。直面人生,我也许还真能够努力做到从容不迫,淡泊名利。
    从小,我就习惯一种平凡,一种朴素。面对繁华,面对奢侈,我从没有什么羡慕,即使穿着太过普通,我觉得只要洁净,就可以了,从没有想过把自己打扮得花枝招展,或是清丽可人。后来,我又终于拥有了一份我非常热爱的职业,面对职业的苛求,我与伙伴们一起切磋,一起争鸣,一起策划,可谓得心应手。捧着浸着油墨清香的教科书品读,就觉得是在与一位高尚的智者交流,常常忘了已是夜深人静,满天繁星。
    人的一生,包含了各个年龄段,相同阶段可以碰到相同的人生课题。大师的话题堪称老少皆宜,例如明确提出人生顺利的定义:天资+刻苦+机遇。前者就是天生的;后者存有偶然性,不可多得而不容谋;只有刻苦,自己可以牢牢把握住,以之缔造不凡的业绩与幸福的未来。浅明的道理,即使学童也能够认知。而大师自身的刻苦,更是最出的示范点。
    大师谈人生,不落俗套,大处着眼,不局限于修身养性的小节。他说,人生的根本问题是解决好三个关系:一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二是人与人的关系;三是自身思想、感情矛盾与平衡的关系。这三个关系处理得好,生活才能愉快;否则,生活就有苦恼。他特别强调,对于生活在21世纪的新一代来说,正确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尤为重要。自西方产业革命多年来,由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热衷于‘征服自然’,破坏了生态平衡,遭到了大自然的报复,危及自身的生存。实践证明,‘天人合一’与大自然共存共荣的东方道德观念,是正确处理人和自然关系的根本准则,中国人在学习、引进西方科学技术的同时,必须打破妄自菲薄的崇洋媚外思想,大力奉行‘送去主义’,向西方输送东方文化的精粹,让‘天人合一’的世界观,让凝聚着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汉语,传播到全世界。
    人过一天两天,雁过留声。人当然不能不著重自己的形象与价值。犯罪行为端庄,可以
远观不容然有矣。就是周敦颐笔下的君子形象,也就是我崇尚的人生境界。这样才上时无愧于父母的教导,下不愧为子女的法效。于己内心坦荡荡。回忆起有人说道过,名利于我例如浮云。也有人说道过,淡泊以明志,宁静以兴邦。每念此言,心里油然而生一种正直,一种超然。“不以物喜,不以己忧”!感物而动,因物酸甜苦辣虽然就是人之常情,但不是做人的最低境界。对于圣贤,我们这些平凡人亦然相去甚远,但见贤思齐,不断地修身养性,真的就是我们为人处世之本。年将近五十岁,再念季老的人生体悟,更加真的,一个人真必须好好的长存人生。
    季羡林先生是我国当代学界泰斗,是著名的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东方学家、佛学家、思想家、翻译家、作家,他精通12国语言,对印度语文文学历史的研究建树颇多。年8月6日,季先生出生于山东省临清市康庄镇,六岁离开家乡到济南随叔父上学,年,考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专修德文,师从吴宓、叶公超学东西诗比较、英文、梵文,并选修陈寅恪教授的佛经翻译文学、朱光潜的文艺心理学、俞平伯的唐宋诗词、朱自清的陶渊明诗。先生一生着作等身,品行高洁。
家 读后感    年7月11日8时50分后,98岁的季羡林先生跑了。当噩耗传来,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绝望片刻之后,我怀著极其敬仰的心情,再次又念了一遍季先生的着作——《季羡林谈论人生》,读后有所所悟。
    人的一生要学会处理三个关系:“第一,人与大自然的关系,也就是天人关系;第二,人与人的关系,也就是社会关系;第三,个人心中思想与感情矛盾的平衡关系,也就是个人身、口、意中正确与错误的关系,即修身问题。这三个关系,如果能处理得好,生活就能愉快;否则,生活就有苦恼。”在谈到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先生提出的观点是:“对待一切善良的人,不管是家属,还是朋友,都应该有一个两字箴言:一曰真,二曰忍。至于个人心中思想感情的矛盾,则多半起于私心杂念。解之之方,唯有消灭私心,学习诸葛亮的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人的一生必须存有勤奋好学的精神。“大师”、“泰斗”、“国宝”,这就是三顶多么光荣的桂冠,多少人求之不得。而季老先生对于自己一生的学识,一向都非常谦虚谨慎,常表示自己“不才”。九十岁高龄时还常常自己警告说道:“人喝茶就是为了活著,但活著绝不就是为了喝茶。人的一生就是较长时间的,绝不能白白把生命浪费掉。如果我有一天工作没什么斩获,晚上躺在床上就疚愧不宁,指出就是慢性自杀未遂。”季老还劝诫人们:“人便宜存有
自知之明,学海无涯,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只有言严重不足的人才能够为人类文化作出贡献”。并寄语年轻人,“一寸光阴不容重,做学问干活事业必须掏出衣带渐宽终不悔的精神”去。
    人的一生要有一个平和的心态。季老高寿,且身体健康,思路清晰,耄耋之年一直没有间断写作与研究。先生专门写了一篇文章《长寿之道》介绍自己的长生之道,养生之述。文中说,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对什么事情都不嘀嘀咕咕,心胸开朗,乐观愉快,吃也吃得下,睡也睡得着,有问题则设法解决之,有困难则努力克服之,决无视芝麻绿豆大的窘境如苏迷庐山般大,也决不毫无原则随遇而安,决不玩世不恭。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季老告诉我们:“要锻炼自己,对什么事情都不要惊慌失措,而要处变不惊”,“只有做到尽人事而听天命,一个人才能永远保持心情的平衡”。
    季老用一生的经历说人们:一个变成了名的人,只有不图私欲,勤勤恳恳地为民族、为社会、为国家尽职尽责,不图投资回报,就可以名垂青史,一个人必须把精神世界的齐基做为一生永不懈怠的奋斗目标。
    季老先生朴实的文字,真切的情感,娓娓道来,给人启迪,让人回味无穷。先生的文字,
是他一生的写照和对人生的感悟,随着岁月的流逝,先生的做人处事,已渗透在字里行间了。在公司大力培塑员工品德教育的今天,学习季老先生的做人、处事、治学之道,对指导我们的思想言行大有裨益。
    《季羡林谈论人生》这本书大部分就是季羡林先生在八十多岁至九十多岁之间写下的一些散文。既有对人生曲折的回忆起,也存有写景抒情的美文。涵盖了对恩师,同事的评价,对生命生活的认知。文字朴实而不华丽,充分反映了作者本身看待人生的态度。望九之年的季老,总结他八十多个春秋的人生经历,开篇三节大谈人生,人生的内涵、意义。书法展这本书,了解到了季老将近九十年的生活体味,感悟到了他对自己人生旅途的总结。
    关于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季老说:“如果人生真有意义与价值的话,其意义与价值就在于对人类发展的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责任感。”是的,责任感,对于人类前进、时代进步的历史责任感,每个人都应该拥有。这决不是在高喊口号,这是大智大慧的耄耋老人对后辈的谆谆教诲。我们所有人都应当谨记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