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性日记在提高教师反思能力方面的作用
教师的反思能力是影响教师专业化水平的重要内因,要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必须培养和提高教师的反思能力。因此,本文主要探讨的是通过写反思性日记来提高教师对于教学的反思能力,从而促进教师的教学能力。
标签:反思日记;教学反思;反思性教师
一、引言
不论是知识经济对未来人才创新素质的诉求,还是追求更为人本教学的理想,都挑战着教师的专业能力,期望他们进行有创见的课程实施。从理论上讲,教学反思是教师对课程进行慎思和再造的重要过程。在此脉络下,探究教学反思对于促进课程实施和教师专业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教学反思是教师对自己教育教学活动所进行的反馈性思考活动,是把他们的活动从感性的变成理性的,把无意识的变成有意识的思维加工过程。教师写反思性日记正是实现这一过程的途径之一,因此,本文就反思性日记在提高教师反思能力方面的作用展开论述。
二、反思日记对于教师进行反思的意义
写作是一个深入反思并系统表达思想的过程,通过写日记,教师可以把自己作为研究对象,研究自己的教育观念和教学实践,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行为和效果,从而提升工作境界和水平。教师也可以通过写日记以梳理课堂经历,修正失误,总结经验,明确后续教学的工作路向,减少不良表现的出现。教学日志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经历的一种书面陈述, 是对一节课中重要的部分或某些事件的记录和评述。在当代学习型社会里, 在教师教育终身化的背景下, 写记对教师至关重要, 是教师自主提高素质的必修课, 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根本途径,是教师终身教育的必由之路。
2.1 日记可以促使教师从“专业自觉”走向“专业自主”
教师的专业自觉是指教师对专业自我的主动认知,专业自我是教师个体对自我从事教学工作的感受、接纳和肯定的心理倾向, 这种倾向将影响到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教学工作的效果。包括自我意象、自我尊重、工作动机、工作满意感、任务知觉、未来前景等。(教育部师范司,20003)教师写记必须建立在专业自觉的基础上, 而其目标就是实现专业自主。专业自主指教师不仅能依其专业知能来从事教学有关工作时自由做决定, 不受他人控
制, 而且指独立于外在压力, 订立适合自己的专业发展目标、计划, 选择自己需要的学习内容, 而且有意愿和能力将所订目标和计划付诸实施。(叶澜,2001)“正是由于自我意识的觉醒, 理性反思和批判才有了合理性, 人才不必祈求上天的启示或神圣的旨意, 而由自身给出行动的理由; 也是由于反思,人的主体地位才得以确立, 自己决定自己的自由意志才得到证明, 从而才有将自己的意志实现出来、外化出来的主观条件。”(郭大为,2005)
2.2 日记可以提高教师的思维水平
日记可以使无形思维有形化, 使后继思维可以建立在以前的基础之上, 从而不断增加思维的深度。人头脑中思考的内容往往具有简约性和跳跃性。一旦写出来就不一样了, 需要具有逻辑性和联贯性。有人说头脑中思维的内容是气体, 无影无踪, 飘浮不定, 转眼即逝; 当把思维内容通过口头语言表达出来则变成了液体, 液体虽然可见, 但可塑性大, 装在不同的容器之中, 遇方就方, 遇圆即圆, 信度不高, 即所谓的“口说无凭”。这就是为什么在经济生活、法律生活中特别重视文字依据的原因所在。因为当把思维的内容写成文字, 则变成了固体, 具有“看得见”、确定性、根据需要随时再现而不变质等特点。教师
的职业是以设计、表达、交流、总结( 反思) 为行为特征的, 而这一切无一不是建立在思维基础上的, 而将其中感触最深、思考最多的内容有形化,成为教后记、教学心得、个案分析等等, 并积累起来, 无论对自己还是他人, 都是非常有价值的。写记其实是对思维的记录, 如果没有系统的记录, 一个月下来思考过多少问题恐怕连自己也记不清楚, 不要说一年, 乃至终身了。“再好的记性不如烂笔头”, 这话原本是对人的记忆而言的, 其实在思维的发展中同样适用。文字的产生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一个民族,只有有了文字以后, 才能以此为载体准确地传承和发展自己的文明; 同理, 一个人也只有以文字为载体, 才能积累自己的思维成果, 理清自己思维的脉络, 从而提高自己思维的逻辑性和同一性, 使自己思维系统化。教师的发展是终身的, 而发展的最根本的途径是自我学習、自我提高, 因此, 写日记自然是不可缺少的。
2.3 日记可以激发教师的创新
写日记的过程既是对思维的记录, 但又不是简单地将思维的内容拷贝出来, 一旦要把所思所想写出来,人们自然就会对文稿进行设计或安排, 考虑遣词造句、前后关联、内在一致性等问题, 这一过程又促发新一轮的对自己思维内容本身的审视, 使教师超越自我, 以
第三者的视角对自己的思维成果进行检查, 这一过程不仅具有理性思维的性质,而且教师在写的过程中还会产生顿悟, 迸发出创新的火花, 乃至创造出新的成果。
三、教师在日记中应反思的内容
3.1 对教学理论的反思
教师对教学的理解中包含两种不同的理论成分:“所倡导的理论”和“所采用的理论”,而在实际教学中这两种理论往往是不一致的。教师可能通过培训和学习接受了某种理论,成为它的倡导者,但在自己的教学中却可能采用完全不同的理论,所以,培训和学习往往并不能达到改进教学的目的。另外,教学中还常常出现教师的行为与预期结果之间的不一致。而以上这两种不一致却常常被教师所忽视。反思的一个重要作用恰恰就在于使教师看到这种不一致性,从而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
3.2. 对学习者的反思
教师日记
学习者的个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成功的教学过程必须根据学生的个性特长、秉性优点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让性格各异的学生都有施展才能的天地与机会。因此,
无论是情境的创设还是内容的呈现,无论是问题的设置,还是释疑解惑,均应“为了一切学生”,多层次、多维度、多渠道的开展教育活动。教育的最大使命就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尽可能的创设条件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所以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最好记录下每个学生的个性、特长,在每天的教学日记中记录下哪个学生有什么表现。这样长时间的记录就会使教师清晰地了解每个学生,了解他们的感受、需要,因材施教,这样学生也会更喜欢教师,从而教师也会从教学中体验到工作的乐趣。3.3 对教学活动的反思
记录教学中比较有效的、达到预期目的的做法或者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疏漏之处、失败之举。将教学过程中达到预设教学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板书;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过程,对教育学、心理学中一些基本原理的感触;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等,详细得当的记录下来,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并可在此基础上不断改进、完善、推陈出新。教学活动的重新设计、课程内容的重构及整合、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现代化教学媒体和技术的创造性利用等等应及时记录在案,以不断总结经验,改进和完善自己的教学。
教师对教学中灵感闪光点的捕捉体现了教师的教育机智。教育机智是作为一名优秀教师不可缺少的内在品质,它包括了对教育情境的了解与认识、理解和把握、选择与判断以及处理与行动。(叶澜,百益民,2001)培养教师的教育机智,关键在于加强他的教育理论修养、训练思维反应品质、提高辨别判断能力、丰富教育实践经验。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合,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的突然而至,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通过撰写日记捕捉记录自身在师生互动、共同构建的教学活动中产生的灵感、奇思妙想,体现了教学中的教育机智。在既定的目标前提下,教师在特定的情境中做出正确的教育决策并付出实践,就是要求教师能够对症下药,看情况怎样适合就怎样去做,并且要保证力所能及,行能所达。由于教育机构不仅是对普遍事物而且还是对特殊事物,所以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教师有所知、有所悟、有所择、有所行。正是知、悟、择、行构成了教育机智的四个基本要素,同时这四个要素也是为教育日记提供了前提。
四、结语
有理由认为,教师在其有限的工作生涯中,随着时间的推延确实能够积累经验,但经验并不一定意味着成长。如果教师能够有意识地记录、思考甚至怀疑自己的经验,并将这种经验的反思用于自己教学的改进上,则教师就获得了可以促进自己不断成长的教学经验。所以,如果经验意味着成长,则其前提条件是这种经验必然同时包含着反思。不加反思的经验不仅不能提高教师的工作绩效,反而会成为教师处理教学问题的包袱。事实证明,日记反思不仅有利于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还有利于培养教师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一辈子写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但如果一个教师寫三年的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日记反思,是教学实践中一个过程的结束,同时又是新的教学实践的开始。只要我们对教学活动坚持不懈地进行反思,一定能不断提高对教学的认识,发展教学智慧,在“反思——实践——反思”的螺旋式上升中,实现自己的专业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