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董露霞 彭海云
来源:《智富时代》2018年第01期
【摘 要】张爱玲在《倾城之恋》中使用了许多具有独特审美意味的意象,而从数量及频繁度上看,“月亮”更是其中尤为突出的一个。在张爱玲笔下,“月亮”这个日常物象,经过其艺术手法的雕琢和添,被赋予了极为丰富的文学寓意,从而使其能够在简单却强烈的描写中传达人物深处的苍凉意识及悲剧意蕴。
【关键词】《倾城之恋》;“月亮”意象;悲剧意蕴
月亮是中国文艺中的常见物象,在历来文人笔下,它更是作为吟咏歌颂,寄托个人情感的对象。在张爱玲的《倾城之恋》中,“月亮”便被予以重任,频繁地在小说中出现,并最终衬托出了环境的变化和人物的转变。即,那是一种苍凉的基调和似乎已经早已预见了的悲剧结局,正如小说开头所写:“胡琴咿咿哑哑拉着,在万盏灯的夜晚,拉过来又拉过去,说不尽的苍凉的故事——不问也罢!” [1]
一、《倾城之恋》中的“月亮”意象
月亮诗歌 小说屡次写到“月亮”,典型者有三。一次是在白流苏来到香港,与范柳原一番周旋后, “她不由得想到了她自己的月光中的脸,那娇脆的轮廓,眉与眼,美得不近情理,美得渺茫。”作为离过婚的女人,在受到兄嫂排挤,母亲漠视等打击后,她已不再骄傲、勇敢,甚至于有些自卑自弃了。此时的她渴望平淡安逸的生活而非惊天动地的爱情。虽然对范柳原的示好,她是警惕的,但在香港范柳原的陪伴和暧昧之举,她还是动摇了!她在月光下幻想起是自己的美让范柳原倾倒,然而这又何尝不会是像那月亮一样是“渺茫”的,朦胧的而不可捉摸的呢。在这里,月亮所代表的种种不确定和渺茫,增添了文章的苍凉彩。
第二次写到月亮是在流苏有些局促不安的心理下,柳原在电话中心平气和地说:“流苏,你的窗子里看得见月亮么?”范柳原的心平气和正好凸显了白流苏的忐忑不安。这时她透过泪眼看到了月亮“大而模糊,银的,有着绿的光棱”,映照了流苏此刻内心不确定的痛苦。范柳原到底是爱她呢,还是不爱呢?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