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徐志摩诗歌中“云、星、月”意象
    [摘要]  徐志摩诗歌深受其生活经历的影响,他笔下的意象清新明丽、新颖美妙、空灵飘逸,具有朦胧美、动态美、轻柔美的特征。“云、星、月”意象在徐志摩诗歌中有着广泛的运用,它们作为吟咏的主角或配角出现。其表现形式是丰富多彩的,本文就徐志摩诗歌 “云、星、月”意象中的比喻、象征、暗示等几种主要表现手法,探索其丰富的意蕴,我们只有了解了这些深层次的意蕴才能更好的了解他及其诗歌。
[关键词] 徐志摩;  诗歌意象;  云;  星;  月
Comment on Xu Zhi Mo poetry and song mediumcloud、 star 、month imago
Xu Zhi Mo poetry and song accepts the effect that whose life experiences very much, his bright and beautiful , new and original splendid , nimble and unpredictable elegant , have dim US , dynamic beauty , soft beautiful fresh the wording and purport of what one writes imago characteristic. "cloud、starmonth " imago have broad applying in Xu Zhi Mo poetry and song ,they appear as the leading role or supporting role chanting. That the person sho
ws a form is of colour and variety , Xu Zhi Mo poetry and song "cloud star month " imago, drop the main body of a book a hint of waiting for several kinds main technique of expression right away , exploration it's rich intention accumulates , we know only when having known these deep-seated intention accumulating ability more well his and their poetry and song.
Xu Zhi Mo; Poetry and song imago; cloud; Star; Month
徐志摩现代中国见到的一个至情至性的诗人这话一点都不为过,在现代中国又有谁他那样喜欢仰看天空?虽然比他诗作的人很多,但似乎还没有哪位诗人能像他那样钟情于天空中的云彩、明星、明月为什么徐志摩的诗歌中出现这么多的“云、星、月”意象,笔者认为这其实是和他的人生经历有关,在“五四”时期,徐志摩带着“单纯的信仰”去西方留学,经过了外国思想的沐浴,他的诗歌有着浓厚的欧洲19世纪的浪漫,特别是英国湖畔诗人对自然界神秘的赞美和清远超脱的描写,以及拜伦式的斗争激情,特别是他与泰戈尔的亲密关系,自然而然的受到他人生哲理的影响,泰戈尔说过:“当我的心突然充满爱,确信世界与我们的灵魂合一的时候,难道我不知道那日光会渐次增辉,月光会更加温柔吗?当我歌唱云彩冉冉升起时,雨点便在我的歌声中到了它的悲伤。自晨曦在我国历史上升起之日起,诗人和艺术家们就把他们灵魂的彩和音乐融入生存的结构之中。” 他在西方所受到的影响那就很自然的在他诗歌中留下印记。他以个性解放的思想美化着自己所憧憬的美好爱情与理想,这些都可以说他深得了欧洲浪漫主义的精髓。但另一方面,中国是一个拥有着五千多年优秀历史文化的国度,徐志摩自幼也接受了中国传统文化,传统文化对他有着非常巨大的影响,而云、星、月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又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所以云、星、月能成为徐志摩诗歌中引用较多的意象也不足为奇了。
一.“云、星、月”意象在诗歌中的广泛运用
顾永棣《新编徐志摩全诗》这本收录了徐志摩主要诗歌作品的诗集里,我们就不难到不少有 “云、星、月”意象的诗作。经过笔者研究得知:徐志摩诗歌223首(待考证的诗歌暂时也包含在研究的范围内),与云、星、月有关的诗篇有129首,所占比例达到%左右,尤其是这个意象,在其诗中出现的频率极高,共出现了107次,云彩”、“白云”、“黄云”、“乌云云影”、“紫云”、“云涛等。同时,“星、月”意象出现的频率也占据到了一定的程度,星共出现了83次,有“明星”、“星光”、“星辉”、“星海”、“星砂”等。月共出现了82次,有“月光”、“秋月”、“月”、“月彩”、“月儿”、“残月”、“月圆”、“新月”、“下弦月”等。从这些数据中,我们可得知,“云、星、月”是诗歌中大量运用有深沉意蕴的自然意象。
月亮诗歌
徐志摩诗歌中的“云、星、月”意象在其诗歌创作中有着非常巨大的作用,就其在诗歌中的作用可以把它们分为两大类。一类作为吟咏的主角。一类则作为吟咏的配角。
(一)全诗贯穿“云、星、月”作为吟咏的主角。
如《云游》全诗把云的逍遥自在、空灵洒脱呈现得淋漓尽致:
那天你翩翩的在空际云游,
自在,轻盈,你本不想停留
在天的那方或地的那角,
你的愉快是无阻拦的逍遥。
你更不经意在卑微的地面。
有一流涧水,虽则你的明艳
在过路时点染了他的空灵,
使他惊醒,将你的倩影抱紧。
他抱紧的只是绵密的忧愁,
因为美不能在风光中静止;
他要,你已飞渡万重的山头,
去更阔大的湖海投射影子
他在为你消瘦,那一流涧水,
在无能的盼望,盼望你飞回!
    诗的主体是写着流动的云,它是那样的自在、轻盈,在地面的一流涧水上投下了它明艳的云影,使流水从睡梦中惊醒,如此鲜艳的意象真是令人赏心悦目,让人感到无比的温馨与亲切。
又如《为要寻一个明星》:
我骑着一匹拐腿的瞎马,
向着黑夜里加鞭——
向着黑夜里加鞭,
我骑着拐腿的瞎马!
我冲入这黑绵绵的昏夜,
为要寻一颗明星——
为要寻一颗明星,
我冲入这黑茫茫的荒野。
累坏了,累坏了我胯下的牲口,
那明星还不出现——
那明星还不出现,
累坏了,累坏了我鞍上的身手。
这回天上透出了水晶似的光明,
荒野里倒着一只牲口,
黑夜里躺着一具尸首——
这回天上透出了水晶似的光明。
全诗都在围绕着主人公为了追求自己的人生理想——明星,即英国式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而努力奋斗的不懈精神。
又如《秋月》:   
一样是月,
今晚上的,因为我们都在抬头看——
看它,一轮腴满的妩媚,
从乌黑得如同一般的
……
苍茫中,
“解化”的伟大
在一切纤微的深处
展开了
婴儿的微笑
全诗浓笔在描写月,诗中连用了五个“它”字的比喻句,使得内容环环相扣,感情逐步递进,从而尽情地抒发着诗人对“解化”的这份赞美之情。
(二)在全诗中占有较小篇幅,只作点缀之用,充当着大场景的配角。
如《夜》“一天只是紧叠的乌云,象野外一座帐篷,静悄悄的,静悄悄的” 诗句中的“乌云”意象的内涵是同他的这段生活经历有关的,紧叠的乌云意味着阴沉的天气,阴沉的天气常给人带来抑郁的心情,故“乌云”意象传达出的是他在这段学习生涯中所经历的不愉快,它为全诗更添了阴沉的情调,使得这个“夜”更加的阴暗。
又如《再别康桥》“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这首主要表达了诗人对母校康桥那份如情人般的痴恋、慈母般的挚爱的情感,而“星
辉”只是诗人在满是星光的天底下撑着船去寻梦想的一个象征,但是它却很好的体现出了康桥生活对徐志摩人生的影响。
如《秋虫》“过天太阳羞得遮了脸,月亮残阙了再不肯圆,到那天人道真灭了种,我再来打——打革命的种!”很明显的,诗歌中“月亮”反映出了他在那段特定时期的政治观点和倾向。
“云、星、月”不论在诗歌中当作主角还是配角来描写,都起到非常巨大的作用,作为吟咏的主角时,全篇把它当成象征物或比喻物来写,从而去表达着诗人隐含的丰富的感情;作为吟咏的配角时,主要是为全诗起到点缀作用,渲染或暗示,从而增加了意境美。
二.“云、星、月”意象在诗歌中的表现形式
  “意象”在诗歌中的表现形式是丰富多彩、复杂多变的,人们可以从它多个角度发现着不同的表现形式。笔者仅就 “云、星、月”意象在诗歌中的比喻、象征、暗示等三种主要表现手法来进行分析。
(一)比喻 徐志摩在表达心中的爱和对爱情的执着追求时,用同它有相似点的别的事物或
道理来打比方。
《偶然》这首诗虽然就那么短短的两节,但却能把不期而遇的一刹那描绘得如此的令人心动,读来颇启人沉思。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你不必讶异/更无须欢喜/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诗人把自己的爱比作一片“云”,偶然的相遇比喻成了一片云在波心里的投影,新颖、美妙而又贴切,显然这一片云也深深印上诗人爱的印记。
徐志摩的长诗《爱的灵感》,这首诗诗人是以爱和死为题材的,赞美了爱与死这个既庄严又雅丽的幽灵。诗中那位年轻的女子从恋爱一开始就经历了心灵蜕变的过程,这一过程最终以死来收场,在这里死亡本身也就被诗人赋予了另外一种意义,那就是,死在诗中体现的是一种更为理想爱情的再生,是真正生命永恒的延续。在诗中我们很容易看到诗人对爱的的理解,看到了生存的意义,在诗中诗人最常用来表达爱的意象就是“星”。如“遥远是你我之间的距离;/远,太远!假如一只夜蝶/有一天得能飞出天外,/在星的烈焰里去边灰?(我常自己想)那我也许/有希望接近你的时间。”诗人把“在星的烈焰里去边灰”比喻成在爱的烈焰中死去,才能有接近自己的爱人,从诗句中笔者能深切体会出诗人那毫不吝啬地挥洒的爱和深情。
又如《山中》,写诗人在静静的庭院想念“山中的恋人”,在这花好月圆、松影婆娑的静夜里,诗人“我想攀附月/化一阵清风/吹醒松春醉/去山中浮动”,把“月”比作自己,“月”即我,我即“月”,两者合二为一,感情非常细腻的诗人面对“安眠”的恋人,不忍心去打扰她,宁化作一片碧叶,轻柔地落在她的窗前,默默地传递着诗人对她的那一份刻骨思念之情。在这幅流动的画面里,我们似乎能依稀看到抒情者的身影,从这一片朦胧的月笔者体会到了诗人对爱人(林徽因)的万千柔情。
(二)象征   这是徐志摩诗歌中经常使用的一种表达手法,是指用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来代替和暗示诗人心中那崇高的人生理想和追求。
印度是徐志摩向往的一个地方,且不用说他与泰戈尔的亲密交往,仅仅就印度那神秘的地方,他早就想游览观光了。在游览并参观了泰戈尔在苏鲁农村建设实验基地后,知道了大自然对印度的不少区域是冷酷无情的,加上政府的残酷压榨,那里的贫苦农民仍然在死亡线上艰苦地生活,他在认真观察了印度人民的生活后,无比感慨,写下了这首《在不知名的道旁》“还有蹲在你身旁悚动的一堆,/一双小黑眼闪荡着异样的光,/象暗云天偶露的星唏,她是谁?”全诗给我们展现了一幅印度人民苦难的底片,也是天下受苦人的写照,诗中
那一片“暗云”象征着印度人民的苦难生活,乃至天下人的苦难生活,只有那“星唏”——农村建设实验基地给我们带来些许的希望。
从《志摩的诗.这是一个懦怯的世界》中,我们知道他诅咒这个懦怯的世界,对这个世界非常的不满,但是却没有放弃自己的理想,他以骑手自喻来表达了他“寻求光明的决心”,他驾着一匹拐脚的瞎马,向“黑绵绵的昏夜,为要寻一颗明星;——为要寻一颗明星,我冲入这黑茫茫的荒野。”《为要寻一个明星》,征途的漫长,历程中的寂寞,不仅累坏了牲口,还累倒了骑手“黑夜里躺着一具尸首”,但是诗人依然奋不顾身去寻他的“明星”就是他的理想,即英国式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他坚信“这回天上透出了水晶似的光明”,可见诗人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不会放弃对人生理想的执着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