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不识⽉,呼作⽩⽟盘。李⽩《古朗⽉⾏》
⼩时不⼩时不识⽉,呼作⽩⽟盘。识⽉,呼作⽩⽟盘。
[译⽂]  ⼩时侯不知道⽉亮是什么,就把它叫作⽩⽟盘。
[出典]  李⽩  《古朗⽉⾏》
注:
1、《古朗⽉⾏》 李⽩
⼩时不识⽉, 呼作⽩⽟盘。⼜疑瑶台镜, 飞在青云端。  仙⼈垂两⾜, 桂树何团团。⽩兔捣药成, 问⾔与谁餐?  蟾蜍蚀圆影, ⼤明夜已残。羿昔落九乌, 天⼈清且安。  阴精此沦惑, 去去不⾜观。忧来其如何? 凄怆摧⼼肝。
2、注释:
朗⽉⾏:为乐府古题。
  呼:称呼。⽩⽟盘:⽩⽟做成的盘⼦,这⾥⽤来⽐喻⽉亮⼜圆⼜⼤。
  疑:怀疑。  瑶台: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
青:蓝⾊。  仙⼈垂两⾜:古代神话说,当⽉亮初升时先看到⽉中仙⼈的两只脚,然后逐渐看到仙⼈的全貌。
桂树:传说⽉亮⾥⾯有桂树。  何:多么。
团团:圆圆的形状。  ⽩兔捣药:古代神话传说中,⽉亮⾥⾯有⽩兔在桂树下捣药。
问⾔:就是问,⾔是助词,没有意义。  与谁餐:给谁吃。
3、译⽂:
⼩的时候,我不认识⽉亮,我以为⽉亮,是⽩⽟做的圆盘。是瑶池的仙镜,飘荡在云霓之间。仙娥与桂树,在⽉中隐隐浮现。⽟兔放下药杵,不知道是为谁⽽制这仙丹。却有那可恨的蟾蜍,把⽉亮啃⾷得残缺不全,如此的黯淡。回想当年,英武的后羿,射下九个太阳,  为天上⼈间解除了灾难。如今谁来拯救⽉亮,让它恢复光亮,如同以前。已经不忍⼼再看,  更不忍⼼留下它独⾃离开,可我⼜能为它做些什么呢?只有发愁,和痛苦地发呆。
4、“古朗⽉⾏”,是乐府古题,属《杂曲歌辞》。鲍照有《朗⽉⾏》,写佳⼈对⽉弦歌。李⽩采⽤这个题⽬,故称《古朗⽉⾏》,但没有因袭旧的内容。
  诗⼈运⽤浪漫主义的创作⽅法,通过丰富的想象,神话传说的巧妙加⼯,以及强烈的抒情,构成瑰丽神奇⽽含意深蕴的艺术形象。诗中先写⼉童时期对⽉亮稚⽓的认识:“⼩时不识⽉,呼作⽩⽟盘。⼜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以“⽩⽟盘”、“瑶台镜”作⽐,⽣动地表现出⽉亮的形状和⽉光的皎洁可爱,使⼈感到⾮常新颖有趣。“呼”、“疑”这两个动词,传达出⼉童的天真烂漫之态。这四句诗,看似信⼿写来,却是情采俱佳。然后,⼜写⽉亮的升起:“仙⼈垂两⾜,桂树何团团?⽩兔捣药成,问⾔与谁餐?”古代神话说,⽉中有仙⼈、桂树、⽩兔。当⽉亮初⽣的时候,先看见仙⼈的两只脚,⽽后逐渐看见仙⼈和桂树的全形,看见⼀轮圆⽉,看见⽉中⽩兔在捣药。诗⼈运⽤这⼀神话传说,写出了⽉亮初⽣时逐渐明朗和宛若仙境般的景致。然⽽好景不长,⽉亮渐渐地由圆⽽蚀:“蟾蜍蚀圆影,⼤明夜已残。”蟾蜍,俗称癞蛤蟆;⼤明,指⽉亮。传说⽉蚀就是蟾蜍⾷⽉所造成,⽉亮被蟾蜍所啮⾷⽽残损,变得晦暗不明。“羿昔落
九乌,天⼈清且安”,表现出诗⼈的感慨和希望。古代善射的后羿,射落了九个太阳,只留下⼀个,使天、⼈都免除了灾难。诗⼈为什么在这⾥引出这样的英雄来呢?也许是为现实中缺少这样的英雄⽽感慨吧!也许是希望有这样的英雄来扫除天下吧!然⽽,现实毕竟是现实,诗⼈深感失望:“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观”。⽉亮既然已经沦没⽽迷惑不清,还有什么可看的呢!不如趁早⾛开吧。这显然是⽆可奈何的办法,⼼中的忧愤不仅没有解除,反⽽加深了:“忧来其如何?凄怆摧⼼肝”。诗⼈不忍⼀⾛了之,内⼼⽭盾重重,忧⼼如焚。
  这⾸诗,⼤概是李⽩针对当时朝政⿊暗⽽发的。唐⽞宗晚年沉湎声⾊,宠幸杨贵妃,权奸、宦官、边将擅权,把国家搞得乌烟瘴⽓。诗中“蟾蜍蚀圆影,⼤明夜已残”似是刺这⼀昏暗局⾯。沈德潜说,这是“暗指贵妃能惑主听”。(《唐诗别裁》)。然⽽诗⼈的主旨却不明说,⽽是通篇作隐语,化现实为幻景,以蟾蜍蚀⽉影射现实,说得⼗分深婉曲折。诗中⼀个⼜⼀个新颖奇妙的想象,展现出诗⼈起伏不平的感情,⽂辞如⾏云流⽔,富有魅⼒,发⼈深思,体现出李⽩诗歌的雄奇奔放、清新俊逸的风格。
  5、天才诗⼈李⽩,⼀⽣著诗数千。李⽩独特的意象中,明⽉--是李⽩⾼洁品格的象征,是诗⼈真挚感情,⾼尚情趣
的外化,是诗⼈的千古知⼰。诗⼈歌之舞之,饮之醉之,思之愁之,所著明⽉诗篇脍炙⼈⼝,千古流传。
  诵李⽩有关明⽉之诗句,颇受感染。
  “⼩时不识⽉,呼着⽩⽟盘。⼜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古郎⽉⾏》),李⽩笔下,明⽉如细腻皎洁之⽩⽟,⼜似瑶台光亮照⼈之镜台。呼、疑、飞,传神地表现了天真的想象,纯洁的情愫。
  “明⽉出天⼭,苍茫云海间,长风⼏万⾥,吹度⽟门关。”(《关⼭⽉》)关⼭之⽉,出没苍茫之海,更兼有万⾥长风,将⽉之光华吹散⼈间,反映出诗⼈⾼渺之神思,宽⼴之胸怀,表现其对⾃由解放的渴望和追求。
  李⽩幻想⾃由,时常展翅飞向太空仙境,去寻求光明。“⼈游⽉边去,⾈在空中⾏”(《送王屋⼭⼈魏万》)“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宣洲谢眺楼饯别校叔云》)。何等壮丽飞动的形象,何等雄伟卓越的⽓魄,天马⾏空,飘然不。  明⽉是李⽩的朋友。在李⽩的想象中,明⽉可以问讯,可以追攀。“青天有⽉来⼏时,我今听杯⼀问之,⼈攀明⽉不可得,⽉⾏却与⼈相随”(《把酒问⽉》);明⽉可以伴他饮
酒,“举杯邀明⽉,对影成三⼈”(《⽉下⼩酌》);李⽩梦游天姥⼭,明⽉为他送⾏,“湖⽉照我影,送我⾄郯溪”(《梦游天姥吟留别》);明⽉可以解他孤独,“明⽉直⼊,⽆⼼可猜”(《独漉篇》);明⽉可以解乡愁,“举头望明⽉,低头思故乡”(《静夜思》);可寄悠悠情思,“长安⼀⽚⽉,万户捣⾐声”(《⼦夜芙歌》);甚⾄明⽉可以赊来,陪伴他和亲⼈饮酒,“且就洞庭赊⽉⾊,将船买酒⽩云边”(《陪族叔游洞庭》)。丰富奇异的想象,真挚浪漫的感情,雄健豪迈的语⾔,清丽俊逸的风度,怎不令后来者望⽽兴叹。
  “秋⽉照⽩壁,浩如阴⼭雪”(《玩⽉⾦陵》)
  “⽉出峨嵋照沧海”(《峨嵋⼭⽉歌送蜀僧宴⼊中京》)
  李⽩⾼洁的⼈格,卓绝的艺术才华,恰是如雪的秋⽉,照耀着唐诗,照耀着中国⼏千年的⽂学史。
6、诗⼈运⽤浪漫主义的创作⽅法,通过丰富的想象,神话传说的巧妙加⼯,以及强烈的抒情,构成瑰丽神奇⽽含意深蕴的艺术形象。诗中先写⼉童时期对⽉亮稚⽓的认识:“⼩时不识⽉,呼作⽩⽟盘。⼜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以“⽩⽟盘”、“瑶台镜”作⽐,⽣动地表现出⽉亮的形状和⽉光的皎洁可爱,使⼈感到⾮常新颖有趣。“呼”、“疑”这两个动词,传达出⼉童的天
月亮诗歌真烂漫之态。这四句诗,看似信⼿写来,却是情采俱佳。然后,⼜写⽉亮的升起:“仙⼈垂两⾜,桂树何团团?⽩兔捣药成,问⾔与谁餐?”古代神话说,⽉中有仙⼈、桂树、⽩兔。当⽉亮初⽣的时候,先看见仙⼈的两只脚,⽽后逐渐看见仙⼈和桂树的全形,看见⼀轮圆⽉,看见⽉中⽩兔在捣药。诗⼈运⽤这⼀神话传说,写出了⽉亮初⽣时逐渐明朗和宛若仙境般的景致。然⽽好景不长,⽉亮渐渐地由圆⽽蚀:“蟾蜍蚀圆影,⼤明夜已残。”蟾蜍,俗称癞蛤蟆;⼤明,指⽉亮。传说⽉蚀就是蟾蜍⾷⽉所造成,⽉亮被蟾蜍所啮⾷⽽残损,变得晦暗不明。“羿昔落九乌,天⼈清且安”,表现出诗⼈的感慨和希望。古代善射的后羿,射落了九个太阳,只留下⼀个,使天、⼈都免除了灾难。诗⼈为什么在这⾥引出这样的英雄来呢?也许是为现实中缺少这样的英雄⽽感慨吧!也许是希望有这样的英雄来扫除天下吧!然⽽,现实毕竟是现实,诗⼈深感失望:“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观”。⽉亮既然已经沦没⽽迷惑不清,还有什么可看的呢!不如趁早⾛开吧。这显然是⽆可奈何的办法,⼼中的忧愤不仅没有解除,反⽽加深了:“忧来其如何?凄怆摧⼼肝”。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