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看图写话分析、指导,附经典看图写话15篇
看图写话是最初步的作文训练,是让孩子通过观察和想象,把图片上的内容转换成文字的一个过程。写话就是要把观察所得围绕题意有条理的具体写出来。那么,到底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培养孩子的看图写话能力呢?
常见问题分析:
审题不清
一般看图写话题目要求是:图上画的是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请用几句话写下来。孩子们基本能把前三个问题回答出来,但是对“几句话”这个问题忽略不计了,大部分孩子都只有一句话,而题目这里要求的“几句话”必须是“三句话”以上才能叫几句话,这要求孩子不但会描写图画内容,还要正确地使用标点符号进行断句。
观察力薄弱
观察不细致,缺乏深入的观察。不能发现图中的一些重要信息,包括图中各种事物的特点及不同事物之间存在的联系
学生表达时缺少条理
(也就是没有顺序)前后内容不连贯,(句子没有连续性)一句话与一句话之间缺乏前后联系,写话时东拉西扯,一会儿写天上,一会儿写地下。这个现象这次考试暴露得尤为严重,同时这也是低段学生在写话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写话的难点。
不能根据图画内容,进行合理的想象。
孩子们只是干巴巴地把画面上的景物凌乱地写出来,没有很好地根据画面进行想象。而这一点对于低段的孩子很重要,因为它是体现孩子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只有根据画面进行了合理的想象,写出画面背后无声的东西,才会有话可说。
不会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有些孩子写了很大一段话,但全文只有末尾一个标点——句号。还有些孩子,中间会用逗号,但是不会在短文中间用“句号、感叹号。”
解决方法—“巧串糖葫芦”法
巧竹签
要想将“糖葫芦”串起来,首先需要一根竹签。如何来这根竹签呢?
1.仔细看明白图中所给图片的意思。
2.从图中到“时间”“地点”“人物”。
3.注意人物的动作变化,这可是判断这些人物发什么事情的重要线索。
串珠成文
到竹签,接下来该来糖葫芦了。“糖葫芦”就是一幅一幅的图。
1.可以将每一副图片所画的内容写出来,在这里注意引导孩子观察图片的顺序
2.不但要看人物或动物,还要看他们的表情及周围的景物。
3.根据之前理出的主线,整理成文章。
注意:每幅图故事的连续性,不要将所给图片孤立起来。
蘸糖润
糖葫芦好不好吃,关键在“蘸糖”的技术。同样,文章生不生动也在于最后的“润”。当我们将每一幅图的图意理清之后,就到了最后一步——把文章写生动
1.将人物赋予语言,只要图中有2个以上人物的,必然有人物间的会话。这就需要引导孩子想象人物间会说些什么。
2.说话的同时人物是会有动作的,可以想象他们会有什么动作。
3.当然如果人物比较少,没法形成对话的情况,那么就可以根据人物动作来判断人物的心理想什么,可以将人物想的东西写出来。
4.写话时一定要注意格式,标点的运用,不写错别字,准确用词,语句通顺,书写工整等。
实例分析:
巧“竹签”—理出主线:
时间:晴朗的一天
地点:小河边
人物:小兔和白鹅我要
事件:小兔要过河,可是过不去,白鹅帮小兔过河,小兔到了河对岸。
串“珠”成文—写清图意:
第一幅图:小兔来到河边,正在想着什么;
第二幅图:一只大白鹅游了过来,小兔张开手像是在打招呼;
第三幅图:白鹅驮着小兔在河面上;
第四幅图:小兔站在河面上和白鹅招手,白鹅回头看着小兔游走了。
“蘸糖”润—妙笔生花:
今天的天气真好呀!小兔要到他的好朋友家去玩,它来到河边,可是没有船,怎么办呢?小白兔犯了难。这时正好一只白鹅游了过来,小白兔高兴地的摇着手臂,对着白鹅喊道:“
白鹅,白鹅,我想要过河,可是没有船,您能帮我过河么?”白鹅点点头说:“好呀!到我背上来吧!”于是,白鹅驮着小兔过了河。小兔来到河岸,有礼貌地鞠了一躬,说:“白鹅,谢谢您帮我过河!”白鹅笑了笑说:“别客气!互相帮助是应该的!再见!”“再见!”小兔挥着手说。
小练笔:
1、不要摘花
一天上午,小红和妈妈一起去公园玩。
走着走着,小红突然看见路边有一簇菊花很美。于是,她就对妈妈说:“妈妈,我最喜欢菊花了,让我摘一朵带回家,可以吗?”妈妈温柔地对小红说:“不行,你摘一朵,他摘一朵,那公园就不美了,你说呢?”小红听了点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