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审计监督制度的建立、发展与展望
摘 要:梳理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我国审计制度的整个发展过程,国家把审计和监督列入党和整个国家督体系的脉络清晰可见,审计职能已经做到全面覆盖,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党统一领导下、具有中国特的审计模式已基本形成。党和国家的发展离不开审计监督,国家审计的主要职责是服务于党和国家的事业大局,而党的统一领导为我国审计监督制度的建立、发展和完善指明了未来的发展方向,增强了国家审计的独立性、权威性和公正性,具有中国特的审计制度必须结合我国国情创新管理体制、进一步拓展审计职能空间,两者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相得益彰。本文浅要分析了我国审计监督制度的建立、发展与展望,以供参考。
关键词:审计;监督制度。
1.我国审计历史渊源及发展背景
我国审计监督制度具有悠久的历史,审计岗位的雏形可追溯到距今近3000年的西周时代。带有审计职能的官职“宰夫”在《周礼》中有了记载。宋太宗淳化三年,宋代的“诸军诸司专勾司”
改为“审计院”,“审计”一词由此而来。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北洋军阀控制的国民政府及此后的南京国民政府也先后设立了审计院,并于1914年颁布了第一部《审计法》。在中国共产党创建之初,我党便敏锐意识到经济财务监督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1923年4月份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成立了经济委员会。1927年在党的领导下,革命根据地开始实行审计监督制度。1932年中央人民委员会设立中华苏维埃中央审计委员会。虽如此,但我国有较长时间均由财政部门代替行使审计监督工作,而未单独设立审计机关。1978年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对内搞活”改革开放政策,为保证国家财政收支的真实及合法,国家建立财政、经济监督体系已迫在眉睫。1983年9月审计署成立,各级审计局紧随脚步进行组建,审计工作在全国范围内开始萌芽。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及审计工作经验的推广,中央规划了我国国家审计发展的未来,逐步建立完善起了既符合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实际国情、又能更好的体现实际价值的国家审计体制。1994年8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正式公布,《审计法》于1995年1月1日开始正式实施,《审计法》的颁布标志着我国审计职能的进一步转变得到了强有力的规范和保护,为审计人员“依法审计”提供了基础。而后的1997年10月21日,《审计法实施条例》由国务院正式颁布实施。经过两次的修改,审计制度不断地趋以完善和丰富,且更加符合我国国情、有效成熟,更具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特。
2.我国审计监督制度体系的产生及现状
2.1我国审计机关体制和审计机构的建立
现在世界上已有超过100多个国家结合自身财政收支、财务活动的需要,设立了国家审计制度,通过立法、司法或行政奠定审计的权威基础,使审计工作开展获得基本的独立性保障。目前政府审计从性质上大体可上分为四种类型,分别为:立法、司法、独立和行政性质。我国的审计监督制度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确定为行政性质,也就是隶属于国家及政府,我国设立中央和地方审计机关。审计署为国务院组成部门之一,根据《宪法》规定于1983年正式成立,在国务院及国务院总理的领导下独立开展审计监督,贯彻落实党中央在审计工作方面的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主管全国审计工作;省、市、县三级人民政府设立地方审计机关,即审计局,在本级政府和上级审计机关双重领导之下,负责本级行政区域范围内的审计监督、指导等相关工作,对政府的财政收支进行检查以及对企业、事业和国有金融机构、政府部门管理的各项基金的财务收支的合法、真实、有效及其他方面进行审计监督。
宪法的通过,奠定了我国审计监督制度的法律地位,审计署应运而生,在国家的支持、重
视和大力推动下,县级及以上人民政府相继设立审计机关,遵循“边组建,边工作”的指示,坚持“抓重点、打基础”的方针,逐步配齐配强人员,为审计事业的发展铺平地基,审计监督最终逐渐走向规范化。全国审计机关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推改革、促进发展、加强反腐倡廉建设、提高政府投资绩效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坚持党对审计工作的领导,构建全面覆盖、权威高效、集中统一的监督体系,是落实党中央的部署,深化和巩固我国审计体制改革成果的需要。
2.2培养一支具有独立性、专业化和高素质的审计队伍
独立性是审计的灵魂,此外,“专业化”和“高素质”是审计的两条腿。当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业务时,首先,从实质上保持独立,审计工作人员对有特殊利益关系的被审计单位或有社会关系的被审计人应进行回避;其次,在审计过程中,保持精神上的独立,应当不被外界干扰,不受他人的约束、影响,保持客观公正。专业化指审计人员在学科交叉、跨专业融合的知识储备,业务能力和相关技能等方面应具备的专业技能。高素质指审计人员在政治思想、专业水平、政策解析、懂法用法、道德操守方面必须具备较高的职业素养。审计职能能否发挥建设性的作用,不仅需要审计具备足够的独立性,还取决于审计队伍能力和素
质的高低。培养一批秉公用权、业务精湛、敢于斗争、勇于担当、实事求是、坚持原则的高素质审计从业人员,建立起一支政治上清醒、坚定,工作上积极、担当的审计干部队伍是我国审计机关创建初期的目标。1998年审计署在国务院总理要求下,印发通知要求各级审计机关从严治理审计队伍,同时,国家及地方审计机关加大对审计廉洁从业及纪律作风建设力度,制定颁布了“四严禁”、“八不准”等审计人员忠诚、干净、担当、独立开展审计监督工作的规定,期间涌现了大批审计从业先进典型,由点到面发挥模范引路作用。审计行业发展到今天,注册会计师已成为审计人员的主力军,目前中注协个人会员总数已超过28万人,其中正式在会计师事务所从业11万余人,其余人员为非执业会员。根据财政部于21年11月印发的《会计改革与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在“十四五”战略规划中,预计至2025年,注册会计师行业从业人员数量为40万人,为我国审计行业储备大量人才。
2.3我国现行审计监督的架构
审计法实施条例1982年11月26日我国确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开启了审计监督立法的新篇章,它正式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实行审计监督制度。94年8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经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审议通过后正式公布,它成为审计领域的第一
部基础法律,于1995年1月1日开始正式实施。随后,国务院于1997年公布《审计法实施条例》,进一步明确审计监督的具体范围,审计监督工作开展,对《审计法》相关条文做了细化解释。为了进一步对审计工作有具体指导,审计署先后发布审计署1、2、3、5号令,并先后发布了一项审计基本准则和十五项审计具体准则。2021年10月23再次修改后的《审计法》由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并于2022年1月1日起实施。目前,从法律保障上来看,宪法、审计法、审计法实施条例及审计准则等法律法规的制定与颁布已为我国审计事业的发展奠定了较为牢固的基石,较为完整的审计法律法规体系的建立,为审计机关、审计人员树立依法审计意识,依法履行审计监督职责,在法定职责权限范围内开展审计工作,确定审计对象和范围提供了有效的法律保障。此外,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促进提高内部审计质量和水平,有效防范风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各部门的意见、规定也相继公布。各意见的公布,从对审计指导监督工作的重要性认识、工作机制的建立健全、审计工作业务指导的加强、对内部审计工作监督检查的加强等各方面进行了强调、完善。
2.4坚持依法审计,开拓创新,深入推进我国审计工作
坚持按照中央要求,依法依规开展各项审计,拓展了审计监督的深度、广度。这几年以来,我国审计监督工作实现了很大的改变:从财政财务审计向绩效审计转变,从微观监督向宏观政策执行监督转变,从一般经济活动监督向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转变,从数量规模向质量效益转变。审计工作在进一步改进原有金融、财政、国有重点建设项目的同时,更要适应我国的发展变化,与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相适应,促进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扩大有效投资、优化供给结构、提高投资绩效。
结合笔者所在的企业,审计监督工作也有较大的发展与转变:建立起党委、董事会直接领导下的内部审计领导体制,从原有传统账务审计转为风险导向型审计,从原来单一的经济监督转为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全流程监督。坚持突出重点,切实提高投资审计工作质量和效果工作要求、完成国企改革重点任务、国有资本监管情况等方面规范开展各类审计监督:一是服务支持企业在战略转型中,对企业的工作效率和效果的监督、检查及在战略调整中的合规性指导,促进企业管理效能的提升;二是重点围绕企业的主业板块进展情况,适时开展对重要子企业实施重点审计;三是切实推进审计全覆盖、常态化,加强对企业所属子企业的内部审计,促进资产的投资管理,降低投资风险;四是做好存量审计整改事项的督促检查,必要时与企业纪委联动进行督查督办,提升整改效率。
3.畅想与展望:我国审计监督制度的未来之路
3.1在理念上,破解审计改革之争
审计历来的核心是由谁带领、为谁负责、如何解决调整权利矛盾点。传统的审计体制经过千百年来的沉淀,结合中国特有的政治制度、传统、历史文化等因素形成行政型模式。随着时代的发展,经济的腾飞,审计体制进行了较大的改革,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尽管如此,也并未全部遗弃行政型模式,而是在此基础上融入中国特社会主义审计制度。审计的改革变化,使审计体制合理性得到提升,有效性得到完善,其从根本上加强了党的领导,重点突出中国共产党全面领导审计工作,在依法、独立审计方面提供了更坚实的保障,给出了更明确的方向;同时,对行政权与审计权给予明确划分。通过各类审计法律、规章制度、意见的设计及完善,对可以做和不可以做、必须做和不必做划出界限,从如何做给出指引,从根本上减小行政权对审计的干扰,提升了审计的独立性。
3.2在组织上,健全审计机构
首先,要加快构建、设置审计组织。紧跟党中央的步伐,各级政府和审计机关应从制度建
设、组织职能优化、人员配备等方面着手,促使审计机构高效运转起来。其次,对审计职能进行整合。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是国家机构改革的新契机,在此轮改革中,把对具有监督检查职能的其他机构,统一划入审计板块,避免审计的重复、交叉、分散等弊端,整合审计资源,促进职能转型。再次,构建垂直的审计体制。从人、岗、财、权等方面探索省直管地方审计机关事项,摸索建立审计机关的垂直管理体制。最后,促进审计机制创新。以公共价值为导向,服务为目标,控制做手段,从监督、评价、核查、奖励等方面创设考评机制,达到国家审计体系有效运转的目的。最后,合理利用各类审计成果。目前各中央、省属企业大部分均配置了内部审计机构,逐步建立总审计师制度,内部审计在企业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管好内部审计机构,合理利用内部审计机构成果也是一个值得探索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