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剖析⼀个陌⽣⼥⼈的来信
如果在年少时看茨威格的《⼀个陌⽣⼥⼈的来信》,我⼀定感动得痛哭流涕,可惜我现在早已过了这个懵懂⽆知⼈云亦云的年纪。我不知道为什么有⼈会说看⼀遍哭⼀遍,哭得肝肠⼨断,不能⾃已,可是我看完后却没掉半滴眼泪,不仅如此,我还⽣了⼀肚⼦闷⽓,别⼈是差点哭死了,我是差点⽓死了。为⼀个如此糟践⾃⼰的尊严与⽣命,还美名其⽈为了爱情为了理想⽽殉道的⼥⼈。
我不否认茨威格的⽂学成就,不否认他的⽂笔确实很棒,尤其是对⼥性的⼼理描写,⼜细腻⼜逼真,仿佛⾝临其境,甚⾄我还在这个⼩说⾥读到了曾经的⾃⼰。我相信很多深陷暗恋中的男⼥都会产⽣这样的共鸣。可是我不知道这个世界到底怎么了,竟然会把这样⼀个有着严重⼼理疾病的⼥⼈奉若神明⼀般,赞叹她的圣洁,坚贞,执着,单纯,⽆私。读者们歌颂她,钦佩她,并为之感动不已。
有⼈说在爱情中,任何说⼥主愚蠢或者悲哀的⼈,都是可怜⽽卑微的。因为我们没有资格去评论她,或者说没有资格去对她的⾏为发声。如果⼀个⼈把⼀件蠢事做了⼀天,我们可以评价这个⼈是个蠢材是个傻⽠,⽽⼀个⼈将⼀件事蠢事从头⾄尾的做了⼀⽣。那么,我想,她是否真蠢还是假蠢,这都已经不重要了。因为愚蠢,已经是⼀种精神,⼀种情怀,⼀种理想。
这是⼀种什么狗屁逻辑?愚蠢被当做了⼀种精神,情怀,理想?那么所有穷其⼀⽣,践踏⾃⾝⽣命和他⼈⽣命的⼈,都是值得被赞扬的,讴歌的?就因为她把⼀件蠢事做到了极致,蠢到底,蠢了⼀辈⼦,所
以愚蠢的本质就变了,愚蠢不再是愚蠢,⽽是伟⼤与⾼尚,⽆私与⽆畏,勇敢与坚强?
我之所以评论⼥主,是因为⼥主是⼀个最极端的反⾯教材。是因为⼤家所宣扬的⼈⽣观错得离谱,还在那⾥⾃我感动⾃我催眠。这种情感的歌颂与赞扬就像⼀碗毒鸡汤,在怂恿单纯⽆知的⼈们喝下去,为这种愚蠢的认知买单。更可悲的是这些喝下毒鸡汤的⼈们到死也没能看清真相,还⾃以为死得其所,死得光荣。如果我的⼥⼉将来头脑⾥是这样的爱情观,我不知道我会多么痛⼼,我会觉得⾃⼰⽆⽐失败,是我没有教育好她,让她⽤⽣命去验证⼀个错误的观念。
陌生女人的来信那些宣扬这是⼀场伟⼤⾼尚纯洁动⼈的爱情的读者们,我可以肯定的告诉你,这并不是真正的爱情。这是⼀种⼼理疾病。⽽且很严重,要⼈命的那种。前⼏天⽆意中在⽹上看到有⼈问这样⼀个问题,说怎么判断你是真的喜欢⼀个⼈或是只是执念?当时我马上就联想到了⼀个陌⽣⼥⼈的来信中的⼥主。⼈们都以为她的情感是爱情,因为她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完全符合爱情的表象特征。当她还是⼩⼥孩时,她常常从⾃家的门孔⾥窥视男主的⼀举⼀动。亲吻他握过的门把⼿,收藏他丢弃的烟头,倾听他的脚步声。他爱看书,所以她也拼命看书,他爱⾳乐,所以她去学钢琴。这些情节是不是很熟悉?很多青春期的孩⼦都曾经历过这种暗恋⼀个⼈的感觉。其实这时的情感还是正常的。它对⼥主的成长似乎起到了⼀种正⾯的作⽤。因为喜欢他,她才变得更好了。
这⾥我不得不提⼀下,为什么男主对于⼥主有那么⼤的吸引⼒?弄清楚这⼀点也有助于我们更加明⽩
这种⼼理扭曲的过程。⾸先这⼀定与⼥孩的原⽣家庭有很⼤关系。⼥主⽣长在⼀个单亲家庭,⽽且周边的邻居全都是社会的最底层,粗鲁庸俗,没有⽂化教养,⼥孩很厌弃这样的环境。虽然她和她的邻居⼀样都是穷⼈,可是她觉得她和她们不是⼀类⼈,她渴望从⼼灵上摆脱这种底层⼈的恶俗。她觉得她是清⾼的,纯洁的,与众不同的。所以当⼀个与粗鄙丑陋的邻居反差特⼤的青年才俊降临到她眼前时,她突然觉得⾃⼰的⽣命有了意义。
这个优雅的男作家就像⼀道光,驱⾛了她现实⾥⽆法逃避的⿊暗。他就是上帝派来的使者,接迎和拯救她于⽔深⽕热之中的。她把他当成了⾃⼰整个⽣命的⽀柱。这很像我们热恋中的男⼥,在这个世界上,我们眼⾥看不到任何⼈的存在,除了我们所爱的⼈。此时的爱情是⼀种激情,⼀种幻想,⼀种冲动。但是感情这种东西不是⼀成不变的,⼀帆风顺的,它会流动,会变质,很多⼈遭受折磨痛苦后能从中学会成长。但是这个⼥主她偏要⼀条死胡同⾛到底。
那么是什么让我对这种所谓的爱情产⽣了质疑呢?就是⼥主明知道男主是⼀个渣男,游⾛于各种⼥⼈之间,她们中有少妇,学⽣,甚⾄妓⼥。可⼥主依然不放弃这种幻想,继续做着⾃⼰的爱情梦。期待有⼀天男主能认出⾃⼰,爱上⾃⼰。她向我们表达的是不管他有多渣,我还是喜欢他。这不是⾃轻⾃贱是什么?尤其是这样⼀个细节,当⼥主和仅仅见过⼀⾯的男主仆⼈再次相遇时,就凭⼀个眼神,仆⼈就认出了⼥主。⽽与⼥主遇见过好多次,并且与她上过三次床的男主来说,男主从不记得⼥主,这是多么⼤的讽刺?但凡⼀个正常的男⼈都不可能会忘记⼥主,只有⿇⽊的⼈,⾏⼫⾛⾁的⼈,浑浑噩
噩的⼈才会如此。尽管男主在⼥⼈堆⾥如鱼得⽔游刃有余,可是他从未获得过爱情,从未睁开眼睛真正看看这个世界。⼤家都只注意到了⼥主的可悲,却没发现男主是⼀个更可悲可怜可恨的⼈。他徒有⼀副外表,⼀⾝才华,却只剩下⼀个空洞的虚伪的外壳。
可是⼥主为什么还对这种⼈渣抱有幻想呢?因为⼥主害怕⾃⼰精⼼打造多年的美梦破灭,她承受不了这种打击。如果不爱他,她的⽣命就没有了意义,她的精神⽀柱就会坍塌。哪怕这个男⼈只是⼀个外表光鲜内⾥腐烂的僵⼫。她只有⼀直⾃欺欺⼈才能活下去。我看到很多次⼥主描述⾃⼰的痛苦,她的快乐只是在偷窥和偶遇男主时产⽣。为了那⼀点点快乐要忍受绝⼤部分时间的痛苦,⽽她⼼⽢情愿。这本就是⼀种不平衡的情感,⼀⽅⽆限制的付出,另⼀⽅⾯完全不知道。这样的情感算爱情吗?爱情是惩罚虐待⾃⼰⼜不让对⽅知道⾃⼰爱他吗?她不是在坚持爱他,⽽是在坚持打造⾃⼰的乌托邦。
命运的转折是在⼥主⽣下男主的私⽣⼦之后,她选择了默默⽆闻养⼤这个孩⼦。请注意,这时她的情感发⽣了转移。她不再思念男主,⽽是把所有的爱倾注在私⽣⼦⾝上。全⼼全意照顾养育这个孩⼦,不惜⼀切代价让他过上等⼈的⽣活。就像她曾经全⼼全意去爱男主那样。这个陌⽣⼥⼈和当
下很多已婚妇⼥⼀样,她们把所有精⼒都花在丈夫和孩⼦⾝上,独独不爱⾃⼰。⽽这样的妻⼦常常是不被待见的,她们会疑惑⾃⼰付出那么多,为什么丈夫和孩⼦不懂得感恩,只有嫌弃和厌倦?因为这些妻⼦和茨威格笔下的⼥主⼀样,失去了⾃我。她们的⼈⽣意义是建⽴在别⼈⾝上的。
这个私⽣⼦就是继男主之后的下⼀个情感容器。这个私⽣⼦⽐男主更能承载她⽆处寄托的精神。她能完全占有孩⼦,孩⼦也会不离不弃,忠贞不渝。她不必像乞丐⼀样天天乞讨爱情幻想爱情。这时的她已经不再像从前那样信誓旦旦为爱情保留忠贞,她做了别⼈的情⼈。对,她没有能⼒让孩⼦过上等⼈的⽣活,但她⼜瞧不起普通⼈的⽣活,所以她只能出卖⾁体。美名其⽈为了孩⼦,其实是她要把少⼥时期的梦继续做下去,做得更⼤更美。她要为那个梦保驾护航。这样的三观真让⼈震撼。你的贞洁和尊严,伟⼤与⾼尚到哪⾥去了?⼀个⾃尊⾃爱的⼈怎么可能⾛到这⼀步?有⼈说这是迫不得已,难道这世上所有的单亲妈妈只能靠做⼩三才能养活孩⼦?因为她是虚荣的,她要让孩⼦像男主⼀样绅⼠儒雅,她认为只有钱才能实现这个愿望。她所有⾏为的动机⾄此可以全部明了了,她单恋他,只是想从精神上摆脱底层阶级的庸俗,她爱孩⼦,只是想从物质上摆脱底层阶级的束缚。她倾尽⼀⽣只是为了摆脱那个让她不耻的阶层啊。最后私⽣⼦⽣病死了,⼥主的⼼理彻底崩溃。她付出⼀⽣建⽴的乌托邦瞬间崩塌,她的梦再也做不下去了。她也不可能再次回到单恋男主的那条轨道上去,因为感情的载体早已转移,不可能逆转,于是她剩下的唯⼀的路只能是⾹消⽟损。
有⼈说她是勇敢的。虽然她不放过每⼀次与男主相遇的机会,可是她从不敢吐露⾃⼰的⼼声。她把所有的爱埋在⼼底,不让任何⼈知道。她不是懦弱胆⼩是什么?我以为勇敢的⼈,应该对所爱的⼈⼤声说出来,哪怕被拒绝。如果不敢当⾯去追求爱情,只能躲在幕后偷偷的爱,那么她以为的爱情到底是什么?难道她只想追求⼀场内⼼戏?
有⼈说她是忠于⾃我的。其实她根本就没有⾃我。从开头和结尾的两句话⾜以看透她的本质。开头的⼀句是我的⼀⽣确实是从我认识你的那⼀天才开始的。结尾的⼀句是,如果你会为我的死感到痛苦,那么我是不会死的。她的⽣死是由⼀个男⼈决定的,她的命运不是掌握在⾃⼰⼿中,那么她忠于的是他⼈,⽽不是⾃我。
有⼈说她是骄傲的。骄傲的⼈⽤得着这么卑微的奴性的去爱⼀个⼈吗?她的骄傲只是⾃卑⾝上的⼀层薄纱。她的⾻⼦⾥是巨⼤的深不见底的⾃卑。在⼩说中,她多次期待男主主动认出她来,可男主就像⼀个睁眼瞎⼀样。不管⼥主怎么暗⽰,男主就是认不出来。⽽⼥主也掘强的从不说出⾃⼰的真实⾝份,只在死后才告诉他真相。她的最终⽬的其实并不是期待男主认出她来,⽽是希望男主能接纳低⼊尘埃的她。我偏不告诉你我的真实⾝份以及我的爱,我不需要你同情可怜,不是骄傲在作祟,恰恰是⾃卑。只有极度⾃卑的⼈才会竭⼒通过⾃卑的另⼀个极端——骄傲来掩饰。⼥主⼀辈⼦所做的事情不过是期盼别⼈来接纳那个真实的⾃我,可是她不知道被⼈接纳⾸先是从接纳⾃⼰开始。接纳⾃⼰的不完美,接纳⾃⼰的阶层。
这个⼥⼈的悲剧在于把所有的情感寄托在⼀个男⼈⾝上,把感情当做了⽣命的全部意义。她的⽣命⾥完全没有⾃我的存在,就像男主⼀样,眼⾥只有美⾊,⽽⼥主眼⾥只有虚⽆缥缈的爱。她和他唯独忘记了⾃⾝的存在。她们忽视⾃⼰,⼀味的向外寻⼈⽣的意义,⽽不是向内寻求。她们最需要的是⾃爱,⽽不是他爱。所有的爱情⼀定是建⽴在⾃爱的基础上的。⼀个⼈连⾃⼰都不爱,⼜有什么能⼒去
爱他⼈?可想⽽知,就算她与男主⾛到了⼀起,她的爱情也不会幸福快乐。因为这是两个有着致命缺陷的⼈。
波伏娃在第⼆性⾥写道,作为⼥性⾃⾝的意义是什么?把命运掌握在⾃⼰⼿⾥,⽽不是委托给男⼈。如果专注于学习、运动、职业培训、政治社会活动,她就摆脱了男性的困扰,⼤⼤减少关注感情和性的冲突。有⼀天,⼥⼈或许可以⽤她的“强”去爱,⽽不是⽤她的“弱”去爱;不是逃避⾃我,⽽是到⾃我;不是⾃我舍弃,⽽是⾃我肯定。那时,爱情对她和对他将⼀样,将变成⽣活的源泉,⽽不是致命的危险。
这个⼩说也让我想到安徒⽣的童话故事美⼈鱼。美⼈鱼爱上了王⼦,可是王⼦不知道。最后美⼈鱼为了成全王⼦⽽⽢愿化成泡泡。童话⾥美⼈鱼是为了救王⼦,可是⼀个陌⽣⼥⼈的来信⾥的她⼜是为了什么?她既没有拯救⾃⼰,也没拯救别⼈,她的爱只是⼀场毫⽆价值的牺牲。她把⾃⼰推⼊万劫不复的深渊还不⾃知和反省,这是多么的可悲?那些夸赞这种陷⼊迷途葬送⽣命的⾏为,是⼀种极端⾃私的表现。她们在⿎励这种对⽣命盲⽬的牺牲与糟践。我觉得这种所谓的爱除了做反⾯教材,还有什么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