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是奥地利著名作家斯蒂芬·茨威格于1922 年
创作的中篇小说,主要写的是一个女人在自己临死之际写了一封信给一个男人,告诉他自己默默爱了他一生,而他并不知道的故事。80 多年之后,这部小说在2005 年被中国新生代的女导演徐静蕾改编成了电影。这位接受了高等教育
被冠以才女称号的女导演,在电影改编的过程中融入了自己的女性观、爱情观,有自己独特的叙事风格,电影《来信》中的陌生女人形象完全迥异于小说。本
文主要从《来信》中的女性形象以及作家和导演的女性观、电影《来信》中的
女性意识呈现和《来信》带来的女性意识困境等几个方面来进行阐述。通过分
析电影对小说的改编,可以看出,徐静蕾对影片中的陌生女人形象在赋予了强
烈的女性意识的同时,也透过其中所隐含的女性意识的困境给观众留下了无限
的思考空间:女性解放从五四开始到现在,历经了一个世纪,女性的生活、情感、意识是否真正得到了解放,女性在当下是否真正过得幸福?通过对电影
《来信》的分析以及结合当下女性导演和作家的作品,来分析当下女性的处境
和面对的困境,为女性的生存生活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女性意识;茨威格
IV
ABSTRACT
"Letter from an unknown Woman" is a novella written by the famous Austrian writer Stephen Zweig in 1922. It is mainly about a woman who wrote a letter to a man at the time of her death, telling him the story that she had loved him silently all her life, and he did not know. More than 80 years later, the novel was brought to the screen by Chinese young female director Xu Jing lei in 2005. The woman director who received the title of talented woman who received higher education has incorporated her own view of women and love in the process of film adaptation. She has her own unique narrative style. The image of a strange woman in the film The Letter is completely different from the novel. This article mainly expounds from the aspects of the female image in "Letter", the view of writers and directors, the presentation of female consciousness in the film "Letter" and the dilemma of female co
nsciousness brought by "Letter". By analyzing the film's adaptation of the novel, we can see that Xu Jing lei's image of strange women in the film not only gave strong female consciousness, but also left the audience with infinite thinking space through the dilemma of female consciousness implied in it: Women's liberation has gone through a century from May 4th to the present. Are women's lives, emotions, and consciousness truly liberated, and are women truly happy now? By analyzing the film "Letter" and combining the works of current female directors and writer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dilemma of women, and makes some references for women's survival.
Key words:"Letter from an Unknown woman"; female consciousness; Zweig陌生女人的来信
目录
绪论 (1)
第一章《来信》中的女性形象以及作家和导演的女性观 (8)
第一节茨威格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以及女性观 (9)
第二节徐静蕾电影中的人物形象以及女性观 (13)
第二章电影《来信》中的女性意识呈现 (17)
第一节女性形象塑造的转变 (17)
第二节女性意识呈现策略 (22)
第三节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 (29)
第三章《来信》带来的女性意识困境 (33)
第一节出走后的“娜拉” (33)
第二节“娜拉”走向哪里 (37)
结语 (43)
参考文献 (44)
绪论
一、课题研究的缘起
改编在文学和电影之间起着重要的作用,实质是通过影像化的方式来选择和接受一些文学作品。电影
和文学之间互相影响,电影以文学作品为基础,从作品的内容、题材、人物形象等方面进行艺术的加工选取,而电影在被大众接受的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价值取向和审美倾向又同时反过来影响着文学作品的发展。在当下这种信息大爆炸的时代,金钱为主的时代,每个人都在为活着或者好好活着而奔波的情况下,闲下来读书已经成为一种享受,所以把文学作品改编成电影从而进行阅读的方式,是一种适合当下发展的趋势。并且,电影已经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娱乐方式而被大众所认可。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对于文学作品改编的电影已经屡见不鲜了。在这里仅举例小说改编成电影的作品,国外的世界名著:福楼拜《包法利夫人》、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宁娜》、雨果《悲惨世界》、狄更斯
《双城记》等等,国内的有:余华《活着》、张爱玲《戒》、曹禺《雷雨》、老舍《骆驼祥子》等等。
斯蒂芬·茨威格 1881 年出生于一个富裕的犹太家庭。从小受到了父母很好
的熏陶。初次出现在文坛是以一个诗人的身份,在大学的时候,发表了两部诗集《银弦集》和《早年的花环》。大二的时候茨威格到柏林去学习了一个学期,在这期间,让他认识了社会和人生。初出茅庐的他有自知之明,认为自己和名家之间有很大的差距,所以静下心来努力充实自己,而后,他在中短篇小说的写作上到了突破口,发表了三部著名中短篇“链条小说”以及其他优秀的作品。战争爆发后,他流亡瑞士,成为一个人道主义者。1938 年加入英国国籍,1940 年移居巴西,1942 年,他与妻
子在里约热内卢自杀。在茨威格的中短篇小说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他塑造了一系列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要不就是为爱牺牲,要不就是寻求自我或者拯救他人。茨威格作为一个理想主义和人道主义者,他既同情女性的遭遇,尊重她们的情感,但同时又提出了一些对于女性意识,女性的解放,出路等问题的质疑。而在茨威格的自我价值观影响下形成的小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以下简称《来信》)漂洋过海来到了当代中国女导演徐静蕾的手中,小
说中的陌生女人的形象在电影中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所体现出来的女性意识及
困境对于当下女性有什么样的意义和价值就值得我们去思考和探讨。
徐静蕾,1974 年出生于北京,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1994 年主演电
影《同桌的你》进入影视圈。作为导演,她的第一部作品《我和爸爸》(2003)
获得了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导演处女作奖。第二部作品《来信》(2005)获得了
第52 届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除此之外,《杜拉拉升职记》(2010),
获得了第六届中美电影节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奖。《来信》是茨威格于1922 年创
作的一部中篇小说,故事主要讲了一个13 岁的少女爱上了一个青年男作家R,
他是自己的邻居,到了 16 岁的时候,因为母亲改嫁,所以她跟着母亲离开了维
也纳。18 岁的时候,她独自一人返回了维也纳,当了一个服装店职员,慢慢地接
触了作家,并且为他生下了孩子,但是作家却遗忘了她。为了生活,为了孩子,
她选择了卖身。之后又一次的相遇,,作家还是没能想起女子,让她彻底的失望。最后,她的孩子死了,她也在弥留之际写了一封没有署名的信,告诉作家,有一个
女子曾经深爱过他,并且一直到死也爱着他,而他却不知道的故事。徐静蕾版的《来信》,故事的大概内容没有改变,只是对于故事发生的背景由维也纳变成了
20 世纪30、40 年代的北平,男主的身份变成了记者、女主的身份变成了交际花等
做了一些变动。徐静蕾说她曾经两次读过这篇小说,第一次是大学的时候,那
个时候的感觉是认为女子被男人所伤害,过完了痛苦悲惨的一生;第二次读的时候,她感觉这个女子的一生很完整,她一生都在认真执着得爱着一个人,她是那
个主动掌握自己爱情的人。所以徐静蕾给电影《来信》的爱情脚注就是:“我爱你,与你无关”。这句话是歌德在19 世纪提出的,被徐静蕾当作了自己对于爱情的一
种宣言。徐静蕾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表明自己不想让婚姻和婚书成为爱情的见证者,成为自己获得安全的保证,这种想法或许会被周围的人嘲笑,但是这是徐静蕾对
于爱情婚姻的一种态度。
关于对女性意识的认识主要从理论和批评实践两个层面展开。理论层面:“女
性意识”最初叫做“妇女意识”。20 世纪 80 年代后期,“妇女意识”的称谓逐渐
被“女性意识”所替代。关于女性意识的内涵,2004 年刘钊发表的《女性意识与
女性文学批评》文章中总结女性意识就是“人类进入现代社会的产物,是以女性
主体的自觉为前提与基础,以女性的生命意识、性别意识、自审意识和审美意识